温州医生李晟遇袭身亡
2024-08-15黄伟华
又一起伤医案发生。根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息,7月19日13时许,该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李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李晟于19日21时许不幸去世。
李晟主攻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既有信息勾勒出一位医术精湛、勤勉敬业、深受患者信赖的医生形象。
“他是全院唯一能当治疗组长的主治医师,全院一半的冠脉手术出自他手。”据同事回忆,李晟一心扑在患者身上,没空做学术、写论文,一度因抢救患者错过最后一次硕士毕业考试,并丧失晋升副高的机会。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徐海军评价称,在中国,资质、能力达到李晟级别的医生“堪比熊猫”。
除了同行的普遍肯定,李晟也获得众多患者的高度赞赏。一位患者说:“在我脑海中,他就是一位永远不知道拒绝病人的医生,总是用满腔的热血在对待工作,办公室和手术台就是他的战场,而他就是那位时刻准备上战场的人。”遇袭之前,李晟正在加班出诊,还没来得及吃午饭。
一位广受赞誉的医生被害,格外让人心痛。有过类似遭遇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写道:“每一个愿意选择医学作为职业的人,都是有情怀的,这份善良的初衷和坚定的选择,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


有观点认为,暴力伤医事件并非突然发生,医院可以提前识别风险并进行干预。“比如患者投诉渠道要确保通畅,化解医患矛盾要快速及时,医院安检要更加严格,医务人员一键报警和安保人员快速反应等防范措施要加强等。”
也有观点认为,伤医事件肇因多种多样,对于一些并无特定攻击对象的行凶者,传统预防举措很容易失灵。“强化医患沟通被认为是预防暴力伤医的好办法,但口碑很好甚至与伤医者毫无瓜葛的李晟医生也惨遭毒手,想要跟他们讲道理恐怕难以发挥作用。该伤医者在实施伤害行为后跳楼自杀,自己不畏死,惩戒措施也难以产生震慑效果。”
对伤医事件零容忍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自2019年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医生杨文遇刺身亡案、2020年陶勇被砍伤案等事件发生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2021年,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医院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日均门诊量5000人次以上或者床位1000张以上的大型医院应当在主要出入口实施安检,防止人员携带刀具、爆炸物品、危险物品进入医院”。
强化医院安保是大势所趋,但在实践中遭遇层层阻碍。丁香园平台曾就“你所在的医院现在有安检吗”这一问题发起投票,1944 名参与投票的人中,近七成投下否定票。
李晟的遇害再次将医院安保难题推到台前。事发后,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相继发布声明,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暴力伤医行为。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表示,下一步将联同公安等部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切实落实安检措施,强化警医联动,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