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清洁袋上的秘密
2024-08-14杨一凡

现代语境下,写信似乎是一件非常古老且低效的事情。你不得不承认,在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今天,很少有人还有耐心手写或是阅读一封信件。
尽管生活中已经没什么人写信了,但在疾驰的高铁车厢里,手写书信却意外火了起来。除了吃饭、追剧、打游戏,一些人开辟出了新的娱乐项目——从前座背后的口袋里翻出纸质清洁袋,写下心里话,然后原封不动地塞回去,等待下一个坐在同样座位的旅客。
“高铁漂流瓶”,无意间成了一种新潮流。
高铁漂流瓶有多火
清洁袋最初的用途是装垃圾,其内层的镀膜可以防水。而清洁袋的空白处,就成了天然的信纸,是旅途里勾勾画画的绝佳载体。
对第一批在清洁袋上写信的人来说,这样的行为伴随着一种“偷感”。
“在清洁袋上写信兼具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如果你能从包里翻出一支笔,就能得到一个高铁漂流瓶。”
“相比在旅途中听同车厢乘客外放的音乐或孩子的哭闹声,不如静下心给陌生人写一封信。”
在社交媒体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翻找高铁上的清洁袋并进行创作。
高铁清洁袋上的内容包罗万象:
通常情况下,清洁袋上的文字都以“陌生人你好”开头,有人把它当作日记本,随手记下旅途中的心情;有人把它当成许愿池,悄悄写下匿名愿望;有人把它当树洞,写下对未知旅程的隐隐担忧;有人用它做画布,寥寥几笔就能看出这个人的绘画功底。清洁袋上的寄语,既像说给别人的,也像说给自己的,往往以祝愿和加油打气的话语结尾。
有网友戏称,从此,写字好看和擅长画画的人,有了新的高铁娱乐活动。从另一方面看,这项活动足够包容,无论是老者还是儿童,都可以即兴来上几笔。
谁会在高铁清洁袋上写信
霍霍第一次看到写了信的清洁袋,是在半年前一次坐高铁时。“看到前座背后口袋里的清洁袋露出一个角,我以为是勒索信或者情书,打开之后发现是陌生人的祝愿。从那之后我也有了这种习惯。”
在霍霍看来,“某种程度上这像是一种接力”。对有的人来说,高铁是难得的独处时刻,过隧道的时候手机信号不好,写信便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
“过去老人写信,开头就是‘见字如晤’‘见字如面’书信可以很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实生活中的我经常有一种孤独感,虽然和朋友们在网络上聊得很开心,但我们在现实中却非常缺少手写书信的表达。”

大家写信的初衷并不相同,有的人看重记录,有的人渴望连接。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还是怀念手写书信。
“00后”小樊从2024年春节假期开始尝试在高铁上写信,这已经成了他旅途中重要的仪式感来源。
“生活中总有人在坚持使用传统的沟通方式。在高铁上写信的人,和在地铁里看纸质书的人同样稀有。”
“生活中很多事情悬而未决,你需要一个树洞去倾诉,这种行为甚至不需要得到回应。”
其实,书信最早的功能就是沟通和交流,而手写书信一直有自己的文化内涵。
现代人遇到生活的难事时,可能会找朋友吐槽,也可能会在手机里发一篇仅自己可见的小作文,手写信件在今天变得格外奢侈。
传统意义上的手写书信,无论是纸张的选择还是笔的选择,都很有讲究。而在旅途中,用旅途专用清洁袋给另一个陌生的旅人写信,则达成了一种跨越时间的情感寄托。
高铁清洁袋大改造
如果说写信是文艺青年在高铁上打发时间的发明,那对不喜欢写信、画画的年轻人来说,清洁袋也有其他用途。有人会把清洁袋的封条做成书签,封条的宽度和尺寸天然适合小开本读物。甚至,有人把清洁袋改造成悬挂式手机支架,让自己的旅途更舒适。
在中世纪的欧洲,漂流瓶是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一种有趣方式,因为可能会被陌生人捡到,所以充满了未知的神秘气息。今天,源于海上的漂流瓶,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陆地和空中交通工具上。
当一个清洁袋被写上文字,没有失去使用价值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末子摘自微信公众号“硬壳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