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4-08-14马玉琼
摘要: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挑战及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便捷、互动性强、信息呈现形式多样等优势特征,同时新媒体对接受思政教育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信息过载与虚假信息泛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师适应新媒体能力欠缺等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挑战的方法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包括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厘清新媒体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建立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等,提高师生认知与应用新媒体的能力。文章对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论述,并提出运用新媒体技术完善教学模式、开发新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新媒体教学情境等具体措施。文章对搭建新媒体教育平台提出几点建议,主要有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利用新媒体教育平台优势等,这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采用这些创新策略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向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生积极的转变,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新的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新媒体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17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ZZJH-236
一、引言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契机。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已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迫切需要采取合适的创新策略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与吸引力。具有明显优势特征的新媒体在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挑战。为此,文章旨在研究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挑战并探索可行的创新策略等,希望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借鉴与指导。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新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去中心化,共同建构起它的传播优势。互动性使用户能够参与内容生成和探讨,构建了信息共享、双向结合的联动反应机制;即时性保证信息得以快速扩散,符合现代人对时效性的高度追求;个性化内容推送满足用户兴趣喜好,增强信息吸引力与黏性[1];去中心化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使每位用户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新媒体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新媒体给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以线上课程和互动讨论的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个性化和即时反馈机制也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2]。但是新媒体具有的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也对信息真实性、价值导向等方面提出挑战。这要求借助新媒体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校对内容进行精心规划,有效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的环境下,信息甄别和消化能力不强的学生,不仅很容易被淹没于海量信息之中,甚至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忽略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3]。与此同时,层出不穷的新闻反转事件和虚假新闻等让不少学生对媒体的权威性产生怀疑,而这种信任危机也会对思政教育信息传播与接收效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下降
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也受到了冲击。与多样化的新媒体思政教育资源相比,传统的思政教育素材显得单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重视。学生普遍对具有娱乐化倾向的思政教育内容比较着迷,导致传统思政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4]。面对全新的发展趋势,思政教育者需要转变教学模式,采取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的新型教学方法。
(三)教师对新媒体的适应能力不足
教师对新媒体的适应能力不足也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成效。面对变化多端的新媒体环境,教师亟须更新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需求[5]。部分教师可能对高效运用新媒体工具开展教学工作感到比较陌生,这不仅制约了教学内容的革新与扩散,还影响了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接受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效果的强化。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
第一,完善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大学需要建立以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分析与传播能力的多层次课程架构。具体包括新媒体工具应用的基本教程、网络伦理及规定、数字内容的创造和管理等。教育者应指导学生了解媒体信息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的自我表达和沟通协作等能力[6]。另外,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安全高效地使用新媒体工具。
第二,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化新媒体素养实践教育,各高校可设计出一系列紧扣学生生活和学习需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可以举办社交媒体管理工作坊,请专家传授个人品牌建设的知识;组织学生参与新媒体作品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和参与积极性[7]。学生亦可参与真实的项目,如辅助管理学校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这类实践活动既有助于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又有助于学生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一,运用新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迎合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可采用多种形式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如借助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抽象思政理论进行具象化处理,并运用图形、图表将其直观地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8]。另外,可运用模拟仿真技术来建构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下进行练习。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思政理论与实践意识的认同。
第二,开发新媒体教学资源。新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涉及教材内容数字化转型和线上资源库构建。它不只是把书本内容搬到网络平台上,更是为了重构与优化教学材料,使其符合网络传播特点与学生学习习惯[9]。比如开发含互动问题与案例分析的电子教材、设计线上讨论区域以促进思想碰撞、打造系列思政微视频等,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考等。
第三,创设新媒体教学情境。新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与实际社会环境相近的虚拟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互动与体验来学习思政知识。相关情境创设并不局限于对现实环境的模拟,更重要的是创设出一个满足学生兴趣与需要的教学情景[10]。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了解并把握思政教育核心内容,引发情感共鸣与道德认同,从而自然而然地树立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三)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第一,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实现创新,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为此,可搭建多功能师生互动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信息传递,还可以成为促进师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一个桥梁纽带[11]。借助这个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随时更新课程内容,布置思考题或发布课外拓展材料等,甚至还可举行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讨论,增强思政学习的交互性与个性化。
第二,开展线上和线下交流活动。要促进线上和线下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师生的实际要求进行灵活多样的布置。线上活动可采用视频会议和网络研讨会等方式,线下活动可采用小组讨论、研讨会和工作坊等方式[12]。线上线下交流活动都要以促进师生间的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及观点碰撞为目标,加强师生相互理解和信任。
第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动是当前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状态等,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与此同时,还应鼓励与支持学生互助合作,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13]。就情感交流而言,可采取心理咨询、导师制度、社群活动等不同形式,用爱呵护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
第一,建设新媒体教育平台。在建设新媒体教育平台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多功能教学互动环境。新媒体教育平台在给学生提供大量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比如通过整合视频讲座资源,打造互动式虚拟仿真教育内容等,该平台可以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创新教育内容[14]。基于此,要注重探索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进而增强学习主动性与针对性。
第二,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在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深入挖掘与优化重组原有的教育资源。这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编写高质量的思政教育素材,又要注意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以高效契合数字化时代的传播特征[15]。另外,资源整合还应重视跨学科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保证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满足理论教学要求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第三,发挥新媒体教育平台的优势。新媒体教育平台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等优点。借助这样一个平台,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学生之间的思想互动、知识交流也更频繁,对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开放的新媒体平台能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在拓展思政教育影响力的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向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迈进。强化新媒体素养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以及搭建新媒体教育平台,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这些创新策略会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积极的改变,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邱锦炜.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6):103.
[2] 胡昌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4):132.
[3] 马晓玲,郭云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1(6):100-101.
[4] 韩飞.新媒体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9-10,13.
[5] 宋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9):25-27.
[6] 何静.试论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J]. 法制与社会, 2020(17):195-196.
[7] 吕卫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究[J].山西青年,2020(7):191.
[8] 戴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6):395-396.
[9] 薛亚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初探[J].大学,2020(11):128-129.
[10] 李小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3):164-165.[11] 陈小琴.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153-154.
[12] 李玲玲.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37-38.
[13] 许祥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分析: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121.
[14] 陈立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策略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5):27-29.
[15] 王玉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16(4):44.
作者简介 马玉琼,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