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创新模式研究

2024-08-14白利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困难生的心理自助创新模式成为研究焦点。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心理建设的影响,以期为困难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自助途径。文章通过对新媒体发展历程的梳理揭示其对高校学生心理建设的深远影响。新媒体的普及为困难生提供了全新的心理自助渠道,使他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心理资源和援助。

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等多种方法,详细分析当前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的心理自助模式在内容、方式、互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困难生的实际需求。为此,文章提出了构建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创新模式的思路。这一模式应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充分考虑困难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注重互动性、创新性和个性化。通过开发心理自助APP、利用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开展虚拟现实心理训练等方式,为困难生提供更便捷、多样的心理自助服务。

希望这一研究能为推动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同时也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139-03

一、引言

心理健康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心理健康不仅关乎高校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困难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校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1]。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为高校困难生提供了心理自助新途径,为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二、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高校困难生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

新媒体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其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传播媒介[2]。

1.互动性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参与到信息生产、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而且,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多方参与一定程度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3]。

2.实时性

新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新闻、资讯、观点等传递给用户,其传播的信息具有极强的实时性[4],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获取的紧迫需求,使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3.个性化

新媒体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其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使用户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感兴趣的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多元化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不仅提供文字、图片等信息形式,还可以传播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汇集了各种类型的应用,如社交、娱乐、教育等,满足了用户各方面的需求。

(二)新媒体在高校困难生中的普及与应用

新媒体在高校困难生中的普及率非常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困难生也能够享受到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困难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5-7]。

同时,新媒体也为高校学生尤其是困难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他们可以与同学、老师、亲朋好友等进行在线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学习心得。

(三)新媒体对高校困难生心理的影响

新媒体的普及也对高校困难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困难生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程等途径,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和支持。这有助于困难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过度使用新媒体也可能对高校困难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由于新媒体的便利性和吸引力,一些困难生可能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与现实生活脱节[8-9]。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也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出现诸如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问题。

此外,新媒体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困难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干扰,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困难生的心理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困难生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为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获得心理辅导和关爱以及增强自我调适能力等方面。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高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为困难生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10]。

三、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的现状

高校困难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高校困难生的心理自助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困难生开始意识到在面临经济、学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时,心理自助能力的提升对于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心理自助意识有所增强,但高校困难生在心理自助能力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11]。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许多困难生尚未充分认识到心理自助的重要性,导致其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往往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而且很多困难生对心理自助方法的掌握也相对有限,很难有效解决自身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12]。

(二)现有心理自助模式的优缺点

为了培养高校困难生的心理自助能力,我国已经探索出多种心理自助模式,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素质拓展等。其中,个体心理咨询模式能够针对困难生个体特点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讲座模式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困难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素质拓展模式通过户外拓展、团队训练等形式锻炼困难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13]。

这些模式呈现出多样化、针对性强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困难生的心理需求。然而现有心理自助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覆盖面有限、实效性不强等,这意味着需要对既有的心理自助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

(三)高校困难生在心理自助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高校困难生在心理自助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许多困难生对心理自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二是现有心理自助方法较为简单,难以满足高校困难生的多样化需求;三是贫困地区和高校的心理自助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困难生的实际需求。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创新模式的构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高校困难生,新媒体技术同样可以为其心理自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构建一个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创新模式,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心理自助平台设计

为了方便困难生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可以构建一个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测试、在线咨询、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心理自助平台。平台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后续的功能扩展和维护。同时,为了保证平台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需要注重平台界面的简洁明了和操作的便捷性。

(二)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心理自助内容

新媒体为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通过制作各类视频、音频、图文等,能够满足不同困难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更加便捷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14]。这些内容不仅要涵盖基础的心理调适方法,还应针对常见的心理问题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并以生动的形式帮助困难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为困难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心理支持。这些活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在线直播或录播,让困难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所处地方灵活参与。

(三)新媒体环境下心理自助方式的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心理自助方式正在不断创新。通过线上线下心理辅导,可以为高校困难生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心理支持。其中,线上辅导利用视频通话、在线聊天等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辅导更加灵活方便;而线下辅导则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增强了辅导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优化了辅导效果,也使心理辅导体系更加完善。

心理健康自助小程序、APP等新媒体工具的推广也为困难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心理自助途径。这些应用程序具有心理测试功能,让困难生能够自我检测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找到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15]。通过这些新媒体工具,困难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心理自助,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四)构建多方参与的心理自助支持体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应激发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热情,加大心理自助资源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可以关注高校困难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可以加大对心理自助平台的投入力度,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学校还应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辅导能力[16]。

由此,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和个体素质。

五、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困难生心理自助创新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心理自助内容和方式,提高困难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助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并构建多方参与的心理自助支持体系,为困难生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曹时艳,刘熹微,周舟妤栎.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心理自助的教育干预路径[J].林区教学,2022(5):96-99.

[2] 宋佳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自助方法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8):197-198.

[3] 杨珍.心理育人视角下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65-68.

[4] 芦球.“五位一体”背景下的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建设:心理育人模式探新[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4):124-126.

[5] 张家苗.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大学生心理自助系统构建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3):51-54.

[6] 王宏丹,滕美君.探索大学生实现心理自助的有效路径[J].教育观察,2021,10(17):60-63.

[7] 赵丽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策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2):63-65.

[8] 张伟俊.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8):77-78.

[9] 栾斐斐,宋婧杰,苏娜娜,等.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与互助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6):62-63.

[10] 芦球.心理自助模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启示[J].大众文艺,2020(1):252-253.

[11] 芦球.构建“五位一体”的辅导员心理自助模式[J].经济师,2020(1):220,222.

[12] 张冠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培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5):90-92.

[13] 马文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自助平台的建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82-83.

[14] 栾海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36):251-252.

[15] 栾海清.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6(4):119-122.

[16] 李笑燃,陈中永.论大学生心理自助的意义和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6):50-53.

作者简介 白利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及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