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创新策略研究
2024-08-14徐峻嵘
摘要:社会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在社会科学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大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社会科学普及服务。图书馆是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是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新媒体视域,研究图书馆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社会科学普及方式,提高大众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文章通过文献调研、访谈等方式,搜集国内外图书馆在新媒体社会科学普及方面的相关资料,了解图书馆读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科学信息需求,深入分析新媒体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新媒体传播方式特点、新媒体受众行为的变化以及图书馆在社会科学普及中的作用等,提出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的着力点、创新策略等,以发挥好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的作用,更好地展现新时代的社会风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1;C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059-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专项课题“新媒体视域下社会科学普及路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3SJB-39
一、概念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关系、规律和发展的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是大众理解社会现象、关系和规律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科学普及[1-3]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和理论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活动,是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新媒体[4-5]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包括博客、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新媒体视域指的是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问题分析的视角,强调对新媒体特性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信息处理、受众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更多地强调新媒体的特性、媒介语境等与传统媒介有所不同的视角和分析方法等方面,以及这种差异对社会科学传播和社会文化变革的影响和启示。
二、新媒体与社会科学密不可分
(一)新媒体与社会科学研究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信息渠道,平台上用户产生大量的数据内容,为研究人们的社交行为、舆论趋势、文化传播等提供了重要数据。基于新媒体的研究方法,如社交媒体分析、网络计量学等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技术,帮助社会科学研究者从新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新媒体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和传播平台,帮助研究者及时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同时也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媒体传播方式特点
第一,实时性。新媒体内容不断更新,及时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的变迁,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公众可以实时获取最新资讯,迅速分享和传播,实现信息实时快速传递。
第二,丰富化。新媒体发展迅速,如短视频、直播等,将信息转化为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或将数据信息以图表、报表等不同形式呈现,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个性化。利用新媒体,针对不同受众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分析行为和偏好,从而推送定制化的信息内容,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推动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第四,互动性。新媒体平台上受众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等,参与传播过程,与传播者和他人进行多向交流和社群互动,增强了受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提高普及效果。
第五,跨界性。新媒体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得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
第六,全球性。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限制,公众更加便捷地获取不同地域的信息,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议题,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推动社会科学多样性发展。
(三)新媒体社交受众行为变化
社交网络变得更加广泛。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轻松互动、交流、学习,社交更多元化、全球化,有利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社交行为存在风险,部分人过于依赖社交媒体平台,影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存在隐私泄露、盲目转发不实信息等行为和问题。
(四)新媒体与社会科学普及
新媒体在社会科学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大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服务,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新媒体让社科普及方式多样化,能将社会科学知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提高了信息的可视化程度和感染力;新媒体让社科普及渠道多元化、传播速度加快、覆盖面更广,信息能迅速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新媒体让社科普及平台互动性增强,公众在平台上与专家学者交流,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新媒体让社科普及内容更丰富,包括传统文化、流行文化、地方文化等,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推动社科普及创新发展;新媒体让社科普及内容个性化,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定制、推送符合其兴趣的内容,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和体验;新媒体让社科普及效果可量化,通过新媒体数据分析和统计量化,评估新媒体上的普及效果,优化普及策略,为普及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三、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
图书馆是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是推动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力量。图书馆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丰富的社会科学资源,并具有服务专业等优势,有利于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一)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着力点
1.提高新媒体内容质量和吸引力
加强图书馆资源整合,形成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为大众提供全面、深入的学习资源;推广优质的社会科学资源;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和传统文化特色,避免社会科学知识的误传和滥用;及时更新、定期发布制作精良、通俗易懂的新媒体内容,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创新社会科学普及形式
创新资源表现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呈现社会科学知识,如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创新普及模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案例等呈现,增强可读性;利用好社会科学普及周、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研发相关的文创产品等,提高社会科学普及知名度和影响力[6-7]。
社会科学普及要多元化,增加覆盖面。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运用新媒体推动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推广常态化、大众化;关注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从多元视角,增强话题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不同群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3.推广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影响力
开设专门的社会科学普及账号,发布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社会现象解读等内容,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社会科学知识;围绕社会科学主题组织公益讲座、研讨会等,邀请专家解读和阐释,激发读者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8]。
4.合理利用社会科学热点话题
根据大众需求和热点话题,及时更新新媒体内容,保持时效性和吸引力;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运用新媒体的数据分析寻找证据支持观点和论据,通过图表、幻灯片等直观呈现数据和证据,增强话题的说服力;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提高话题的参与度,通过新媒体组织线下活动、线上讨论等,促进交流;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和大众关切,邀请优秀的社会科学专家和学者,在新媒体上及时发布相关解读文章、专家访谈等,为大众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和解读。
5.利用新媒体增强互动性
注重主体和客体互动、平台载体互动[9-10]。在图书馆社交媒体上发布问题、发起讲座话题,引导读者参与,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在活动中设置问答环节,读者与专家或科普人员交流,解决疑惑,还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吸引读者观看和分享;实践环节则可以让读者亲身体验,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有助于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认识;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对内容、形式等进行分析、统计、改进和优化,提高社会科学普及的质量和效果。
6.利用新媒体平台精准定位,增强针对性
注重对象、内容、普及主体的分众化以及内容、语言、形式的对象化[11]。利用新媒体丰富的资源内容,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根据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等,选择适合的普及内容、采取不同的普及方式,提高普及效果。
如针对儿童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画画等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普及;针对老年人,可以通过讲座、展览、视频等简单明了、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针对职场人士,可以采用线上培训课、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还可以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等制定不同的方案,使内容更具吸引力,满足不同需求。
7.加强合作与分享,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特色的品牌
明确新媒体社会科学普及品牌定位和特色,注重品牌的示范引领效应[12]。如针对青少年的品牌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针对老年人的品牌注重实用性和通俗性;设计独特的标志、口号、视觉形象等,塑造品牌的形象和风格,吸引受众的关注和认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加强与相关机构、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广社会科学普及品牌,扩大影响范围,促进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二)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创新策略
1.完善新媒体发布机制,确保准确性和真实性
新媒体上信息量过多,公众信息处理能力有限,难以筛选和消化。同时,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的信息会误导大众。对此,图书馆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和引导,适当控制新媒体平台上社会科学相关信息的发布量[13],制定新媒体信息发布审核、流程管理、责任追究等规范化、专业化的制度,可以保障社会科学普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发挥新媒体作用,提高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知晓率
聚焦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将新媒体社会科学普及纳入图书馆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列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大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力度,优化馆藏资源建设,提高社会科学普及资源新媒体供给能力;树立良好的新媒体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提高大众对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3.搭建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新媒体平台
图书馆利用多元化新媒体平台进行社会科学普及,读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参与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建设社交媒体推广平台。如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社会科学相关的文章、视频、图片、资讯等;通过微博发布社会科学普及相关内容,与大众进行互动交流,吸引读者关注和参与,提高影响力;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社会科学普及相关的视频,生动、形象地向读者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高读者的认知水平;引导读者充分利用知乎、B站等知识分享平台;网络直播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解答读者的疑问,提高效果和质量。通过新媒体开展教育和培训等,提高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保持对社会科学信息真相的追求。
4.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
建设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作为公众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提供各类社会科学书籍、图片、影像资料等;并对基地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调整管理机制、内容呈现方式、宣传策略等,保持基地的活力和吸引力。
定期组织各类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如讨论、展览、互动体验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基地的活跃度;定期评估基地新媒体内容更新、活动组织、反馈等,了解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宣传策略,提高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变化。
5.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社会科学普及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人才,亟须构建完善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机制,打造有定力、有作为、有勇气,讲政治、敢担当、能奉献的理论研究队伍、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人才队伍、社会科学普及宣传队伍、新媒体人才队伍、管理保障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科学普及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科学普及方法和技巧等,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鼓励更多的人通过新媒体参与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会科学普及基础的管理和运营、协助组织科普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社会科学普及服务。
6.构建多主体参与格局
与其他媒体平台、机构或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广社会科学知识;分享或转发其他新媒体的内容,与其他新媒体用户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合作等。通过跨平台合作,扩大社会科学普及范围,提高普及效果。建立图书馆联盟[14],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制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各种新媒体平台、地方政府、社科联、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学术机构、社区等多元主体参与联席会议。加强各个组织团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出谋划策。
7.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与优化
构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评估体系,实施多元主体参与(含第三方)的评估机制,对社会科学普及的计划、组织、执行、评价、反馈等进行全过程评估[15]。统计文章、视频等新媒体内容的阅读量,了解读者的关注度和兴趣程度;统计点赞、评论和转发数量,了解读者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进一步评估读者的态度和社会效果;统计新媒体内容的传播范围,如覆盖的地区、用户群体等,了解广度和深度;定期收集用户对新媒体内容的反馈意见,评估新媒体推广的效果。通过各方面的量化指标,对新媒体社会科学普及效果进行总体的评估和衡量;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内容和策略的优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个性化推广策略,进一步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普及的有效性。
四、结语
新媒体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受到传播方式、受众心理和媒体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图书馆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形式和内容,制定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引导社会科学普及,发挥图书馆社会科学普及的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分析潜在风险和挑战,加强数据保护,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完善,确保社会普及工作准确有效、可持续。通过这些措施,完善大众的知识体系,培养理性思维、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增强社会文化软实力,弘扬重历史、重传承、重创新的价值取向,更好地展现新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国峰,姜婷.我国社科普及与科技普及的异同及立法趋向[J].安徽科技,2021(3):39-40.
[2] 张燕.公共图书馆助力社会科学普及[J].当代贵州,2022(41):58-59.
[3] 龙艳.公共图书馆在推进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中的作用:以湖南图书馆为例[J].文化产业,2023(13):100-102.
[4] 龙艳.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成效评价问题初探[J].科技传播,2023,15(7):49-51.
[5] 金国峰,耿一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研究:以23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3,9(22):40-45.
[6] 刘盈,王景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推广策略:基于23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调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6):68-75.
[7] 杨媛媛,濮毅.新媒体视域下公共图书管理研究[J].科技风,2022(8):49-51.
[8] 余文斌.立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J].浙江人大,2022(9):66-67.
[9]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N].新华日报,2022-08-04(006).
[10] 陈宝明.从“两翼理论”认识新时代科普工作新格局[J].科普研究,2022,17(5):13-15.
[11] 张新科.构建社科协同发展的促进机制[J].群众,2022(19):32-33.
[12] 周晓玲.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23(22):115-117.
[13] 姜佳宏.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路径[J].汉字文化,2023(24):118-120.
[14] 刘中华.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行为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5(5):50-55.
[15] 卢苗苗,方向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1):34-37.
作者简介 徐峻嵘,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