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来的“峡谷”柔情
2024-08-14关景匀
初识延川,是在5月,打开车窗,扑鼻而来的是槐花香。再识延川,是在6月,一幅幅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呈现眼前。
延川,这片被晋陕大峡谷环抱的黄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中延川布堆花与延川剪纸尤为璀璨夺目,它们如同黄土高原上的两朵奇葩,绽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延川人用一把飞剪,剪出了生活、剪出了希望。
延川布堆花|针线间的温情与智慧
延川布堆花,又称拨花、撂花、布贴画,是流传在延川县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
延川布堆花,这一源自民间生活的艺术形式,最初是妇女为了美化衣物补丁而创造的。其制作材料主要为棉纺织土布,染以青、赤、黄、白、黑等颜色。
随着岁月的流转,布堆花逐渐超越了实用的范畴,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据了解,布堆花作品大多以传统文化、民间传说为题材,如麒麟送子、门神、龙王爷等,其造型古朴、风格粗犷、寓意深远,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制作时,以棉布层层堆贴、拼接、缝合为主要技法,同时辅以刺绣等装饰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立体感和浮雕效果。
延川布堆花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还是延川县乃至陕西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延川布堆花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延川特有的民间艺术瑰宝。
延川剪纸|刀锋下的细腻与灵动
与布堆花相辅相成的延川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延川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延川县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剪纸艺术兴起更早,已有数千年历史。延川剪纸的起源与当地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有关,亦多用于民间的祭祀活动。尽管延川剪纸起源较早,但长期以来未受重视,直至1985年才逐渐发展兴盛,20世纪90年代迈入成熟期。
延川剪纸以妇女为创作主体,多反映纷繁多趣的风俗民情和家庭生活。当地民间谚语云:“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剪纸的表现手法分为写意和写实。写意作品出自性格开朗、大胆泼辣、做事利索的妇女之手;写实作品则出自性格内向、谨慎细心的妇女之手。剪纸的题材丰富多彩,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鸟、牛、鸡、猪等各种动物,以及寓意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等内容的民俗风情、故事传说等。其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精巧洒脱,有的明朗简练,有的夸张多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延川剪纸逐渐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它不仅成了延川县的文化名片和特色旅游产品,还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在延川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从未停歇。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延川剪纸、延川布堆花创作者和作品。如以高凤莲为代表的老一代创作者,以及以刘洁琼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创作者。
刘洁琼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柔的、谦逊的,作为延川剪纸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她自幼受母亲高凤莲剪纸艺术的熏陶,酷爱传统文化。“最美匠心之钥”“最美奋斗者”“三秦文化优秀女性”“三秦巧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好人(助人为乐)”……一项项荣誉的取得,是她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她不仅继承了老一辈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更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刘洁琼的剪纸作品既有传统特色内涵,又融入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她的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造型简练淳朴、粗犷浑厚,不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和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延川剪纸艺术的无限魅力。
2021年,刘洁琼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大手牵小手——带你走进美术馆新年展》。在节目中,她为孩子们生动、形象地解析剪纸寓意,边唱民歌边教孩子们剪纸,激发了孩子们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她的亲切与幽默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艺术的延续离不开传承,以刘洁琼为代表的传承人,赓续传递,继往开来,用智慧和创造力展示延川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