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4-08-12徐晓芹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心理学情感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优秀的音乐作品总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音乐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着深远的影响。高中阶段,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学习压力加大,课业任务繁重,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挫折、焦虑等不适应感,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以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正确应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学,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学因素

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借鉴一些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自己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保障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增加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证明,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是非常有效的。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和音色的乐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效应和机体效应。例如,欢快的乐曲、强劲的节奏,可以令人振奋精神,充满激情;柔和的乐曲、舒缓的节奏,可以令人镇静安神,放松身心。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启发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他们智能、情感心理的和谐发展。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提高音乐审美心理能力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必将出现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心理活动,如感知理解、审美欣赏等,从而使他们获得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审美体验,感受生命独特之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时刻清楚审美心理与现实音乐欣赏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证实审美心理是音乐欣赏的良好基础。

音乐既是听觉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注重音乐作品的聆听、情感的体验和领悟,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既饱含着情感的火花,也蕴含着深邃哲理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增强情感体验能力和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学生寻找到情感的源头,促进音乐审美心理的成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学生的审美心理从情感欣赏提高到理性感悟,进而产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精神力量。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发展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营造良好、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从因升学而产生的过重的心理负荷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求知,从思想、情感等方面真正融入音乐欣赏中,提升文化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完美。

二是采用激励式教育。教师要改变音乐评价方式,对各类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逐渐消除他们的怯学心理。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绝不能视而不见,挫伤其积极性。教师每节课都应千方百计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以各种形式给予表扬。

三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美的音乐要在美的环境中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走向和变化,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通过富有特色的教室布置,实施富有现代气息的教学过程。

四是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和当前的心理状态等,选择那些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作品。优美、明丽、抒情的音乐,让人听了情绪振奋,充满青春活力。教师尽量避免播放那些令人过度兴奋的爵士乐、摇滚乐,少听那些增加伤感、哀愁情绪的音乐。

▎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各种心理机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心理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时刻关注其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是启发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和热爱,唤起学习热情,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时,学生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自己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能很快记住所学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二是选择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对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来帮助其赏析,他们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三是调动积极心理因素。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因人施教。教师要善于科学而有序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增效增值。除此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意志力、毅力等心理进行互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更好地完成音乐审美这一教育任务。

总之,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一方面可以使欣赏教学更加符合人对音乐的认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获得人格的完善和情感的升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心理学的策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改善学习的软环境,为学生营造更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心理学情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