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爱情悲剧中女性意识之比较
2024-08-09刁月
[摘 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画中情思》中的女主人公都是“爱而不得”,两者面对内心最真实的爱情时,有着相同的感情态度——真诚,但在现实生活中对感情的追求又表现出东西方女性的思想差异,一种是内敛不敢追求,另一种是勇敢守候。
[关 键 词] 爱情悲剧;女性意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画中情思》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一直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利等都被社会制度所扼杀。所以,女性觉醒的表现最初主要指向对自身的认知及对男性统治地位和女性屈从地位的抗争,她们追求平等,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2年发表的作品,而《画中情思》是西巫拉帕于1932年创作的文学作品,该时期民主思想传播,女性追求独立、平等、自由的思想意识体现在该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中。本文对比的两部作品都开始关注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禁锢,对爱情的追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造成“爱而不得”的遗憾。本文将使用文学比较研究中的平行研究方法来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爱而不得”往往出现在东方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中,放到如今的现实社会,是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的,而正是文学的唯美性,将社会发展背景呈现于文学作品中,反映出专属于某个时代的爱情观。在日本文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爱而不得”的爱情悲剧,被称为“忍恋”—— “恋至觉悟,其终极是忍恋,忍至死,思至死,至死不言”。将心中的爱慕思绪深藏,化作对另一个人永久的陪伴,爱一个人至死而不说出口,就是“忍恋”的极致。本文所对比的是西方和东方两个悲剧爱情故事中的相似情感,做到忍恋至极,遗憾终生。
一、作者与作品介绍
(一)作者介绍
《来信》的作者是史蒂芬·茨威格(1881—1942),因为茨威格早年结交罗曼·罗兰和费罗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所以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都有明显的人格结构论特点。小说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而展现出各种复杂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相融通。
《画中情思》是泰国作家西巫拉帕(1905—1974)创作的一部小说。西巫拉帕是泰国当代著名作家,同时是泰国新闻学的奠基人物之一。其中学于瓦贴西林学校就读,后来考入法政大学,步入社会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以及文学创作工作。在泰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中,西巫拉帕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为国家独立、民主、自由而斗争的热情战士。作为泰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西巫拉帕对泰国新文学的产生、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作品介绍
《来信》的社会背景为一战后二战前的欧洲社会,那是一个女性仍然遭受压迫的时代。故事讲述了一位知名作家在他41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信中倾诉了她从13岁起与这位作家至死不渝的爱情,然而这位作家对这个女子一无所知。按陌生女子信中所述,他们曾有过几次邂逅,但对这位作家来讲,这仅仅是他无数风流韵事中的一桩而已,在他的生活中未曾激起任何涟漪。可这个女子却为这份爱情付出了一切。随着他们儿子的夭折,她绝望了。她留下这封信,留下她的爱情,自己却要告别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她生前默默无闻地活过、爱过,她也将无声无息地死去,不朽的是这催人泪下的爱情。女人的一生就这样默默地守候着这位男作家,其间当条件优越的男人向她求婚时,她便拒绝,因为她内心深处一直留有一个人,那就是男作家。她在精神上依附于作家,在物质上依附于包养者。
在《画中情思》中,男主人诺帕朋接受了新式教育,所以他一开始对女主人吉拉娣的爱热烈而迫切,不在乎年纪与身份的差距,他觉得爱就是爱,所以他会反复追问女主人到底爱不爱他。但是他又不是完全新式,他也会接受家里的安排,和不爱的女孩结婚,最后他把女主人的画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女主人的一生身不由己,虽然出身贵族,从小接受西方的教育思想,但是她从小就被父亲管教,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后被迫嫁给老侯爵,她渴望爱,但是无法热烈地回应男主的爱,只能把这份爱藏在心里。她一直都不够主动,但是这不妨碍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高贵优雅,善良温柔,在所有人都不愿意照顾重病的老侯爵的时候她无怨无悔。男主人与女主人短暂凄美的暧昧仅停留于在日本相遇的那段美好时光。在此之后,女主人等病重的老侯爵去世,以为会等来真爱,无奈男主人诺帕朋已经结婚,最终自身也染上了重病,带着遗憾离去。
二、《来信》与《画中情思》中的女性意识
(一)对感情的忠贞
《来信》中的陌生女人在第一次见到邻居男作家时,便深深地爱上了他,灵魂深处再也融入不进其他男人。女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从她对邻居男作家的暗恋时间上体现出来。女主人那年与男主人相遇时,还是一位十三岁的懵懂少女。男作家突然闯入女孩的生活,无疑给她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那是她从未有过的——奇妙、独特、令人充满了幻想,并且男作家十分绅士优雅、温柔体贴。后来陌生女人随着母亲搬家,一直到十八岁,这五年从懵懂到成人,从未停止过暗恋男作家。十八岁后陌生女人再次回到原来的地方,追随男作家的脚步,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我们不知道陌生女人有多爱男作家,但是从漫长的信中能感受到,男作家是陌生女人生活下去的希望。《来信》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根据时间、地点、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这些传统的要素来叙述故事,而是将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屈指可数的相遇作为整篇小说的重大节点,带有夸张性地描述了女主人公对男作家至纯、忠诚的爱情。
《画中情思》中的女主人对感情的忠贞,体现在传统婚姻与自身爱情萌发时的矛盾。女主人嫁给了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过上平淡的无忧无虑的婚姻生活。当在日本度蜜月遇到诺帕朋时,心中开始萌发了爱情的萌芽,当诺帕朋向她表露心中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爱意时,吉拉娣却抑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将爱情藏在心中,委婉地劝说着诺帕朋当前应当以学习为重。这里她虽然屈服了命运,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但是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她没有选择背叛自己的丈夫,而是坚持对婚姻的忠贞。在拒绝了诺帕朋后,直到自己的丈夫去世,她一直把内心对诺帕朋的爱隐藏并保持最初的感觉,虽然看到诺帕朋与未婚妻结婚,自己终身遗憾,但是她对诺帕朋的爱始终不变。可以看得出,女主人公无论是对自己丈夫的忠贞,还是对自己内心真实爱情的忠贞,在适当的时机中都表现出对感情的忠贞。
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感情的忠贞上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来信》中的女主人对自己内心真实感情勇敢地守候,始终表现出对男作家至纯的爱以及感情的忠贞。《画中情思》中的女主人公更能体现出传统思想的禁锢,一方面体现出对自己丈夫的忠贞,另一方面体现出对自己内心真实感情的忠贞。
(二)感情上的自我超越
两部作品都体现出感情上的一种自我超越。第一是对爱情的追求超越了年龄的限制,两者都是爱上与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男人。《来信》中的女主人公爱上大自己12岁的男作家,而《画中情思》中的女主人和诺帕朋年龄相差13岁。两者在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时都是实现了自我超越。第二,为爱而活的情感意识。在《来信》中,作者将女主人上升到了为爱而活的精神境界,将爱情赋予陌生女人的灵魂和生命。如果只从女性主义文学来讲,那爱情就是让陌生女人萌生女性意识,不突然、不意外,让人透过书信中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更加理解她的每一次选择。因为爱情而生,因为爱情而逝,若没有这场热烈的爱,她的生命就会变得毫无灵魂、毫无灵性。
《画中情思》中虽然没有陌生女人那样为爱而活的强烈感情,但我们似乎也能看到女主人为爱而活的画面。例如,女主人从日本回到泰国后,并没有停止对诺帕朋的思念,甚至盼望着他早日学成归来,为泰国社会做贡献,也正是这样的日思夜想支撑她等到自己的丈夫去世,在诺帕朋回来那天精心地梳妆打扮一番去码头迎接他。另外,女主人公肺部感染后,生命奄奄一息,但还是想要见诺帕朋一面,见面之前还要精心梳妆一番,想要保留最初的爱。由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感情的期待如此浓烈,体现出一丝为爱而活的真挚感情。而两部作品中对爱情的描述有着相似的结局,即故事中的女主人都是带着爱情的遗憾离去,这样的作品才更加深刻,也更加真实。
(三)自尊自爱的独立女性
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剖析这两部作品,能隐约看到故事中的女性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来信》中陌生女人的一生都是独立的,主要体现在她的精神和灵魂都是作家赋予的,但在物质上没有依靠过男作家。自己深爱着男作家,在同一个城市默默追随着男作家的脚步,生命中的三次交会,明明可以向男作家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就是当年那个邻居少女,但是陌生女人都没有在这仅有的几次交会中说出心里的秘密。因为她深知男作家滥情又不钟情,更不愿牺牲,所以选择默默承受,这是陌生女人的自尊。甚至到后来怀了男作家的孩子,她还是一个人坚强地把孩子生下来,瞒着家人,一个人努力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把孩子抚养成人,这是陌生女人的独立。陌生女人深爱男作家,但是心里更清楚男作家的为人,不想让自己的爱成为男作家的累赘,这就是陌生女人在当时的社会中自尊自爱且又独立。
《画中情思》中的女主人公听从家人的安排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首先她没有选择背叛,不仅仅是面对诺帕朋的真实感情,也包括丈夫以外的诱惑,依然坚持传统道德的底线,做到自尊自爱。《画中情思》中的女主人比陌生女人幸运的是,她出生的家庭地位显赫,嫁给的男人社会地位也高,所以生活没有陌生女人那样辛苦劳累。但是在人格上她是独立的、自由的,是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保持精神独立,不依附于谁。她的爱好是绘画,也有成为画家的梦想;她喜欢阅读书籍,向往国外丰富的生活;她喜欢打扮自己,每天过得精致。她并没有因为婚姻生活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始终保持自己精神的满足。在丈夫去世后,女主人独自一人生活在一栋丈夫生前留给她的房子里,她没有选择掌管丈夫的大家庭和丰厚的遗产,没有选择回到娘家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体现出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女主人公还是选择了自尊自爱的独立生活。
三、《来信》与《画中情思》中女主人的性格矛盾与冲突
在两部作品中,围绕整个故事的是“爱”和“不能爱”的矛盾与冲突,讲述的是一种“忍恋”至极的感情。《来信》中的女主人,内心的爱是炙热的、无私的,仅靠与男作家的几次相遇,却成为一生的精神支柱。她不敢追随男作家的步伐,勇敢地迈出感情的封锁区。《画中情思》所呈现的矛盾则是,女主人公出身于富裕家庭,接受西方先进教育,向往自由的爱情,但是无奈遇到真爱时自己已经是已婚妇女,是自身内心的感情重要还是父母安排的婚姻重要,在这篇小说中充斥着个人真实情感与传统旧思想的矛盾和冲突。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围绕着内心世界和现实社会的矛盾与冲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结束语
社会中的一些女性无法逃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的一生几乎都是以男性为主,以男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她们的自我意识从未彻底地觉醒。她们过度依赖男性,甚至以男性价值观为自身的价值观。从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可以看出,在当时社会中已经开始有了追求自由恋爱、追求人格独立的女性意识。
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同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她们的人生轨迹是迥然不同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各自作者对其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的建构上,具体表现在女性情感欲望、为人处世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等诸多方面。陌生女人更加勇敢地爱,虽然她的爱是默默地守候,但她所做的事已经超出当时社会中女性该有的意识。《画中情思》中的女主人虽然对感情的追求不够勇敢,但也是在适当的时机勇敢表达出自己的爱,忠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参考文献:
[1]西拉乌帕.画中情思[M].栾文华,刑慧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2]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泰国简史》编写组.泰国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李健.西乌拉帕及其成名作《画中情思》[J].教学研究,1985(2):84-88.
[4]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张玉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5]刘钊.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4(11):43-47.
[6]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93-98.
[7]柳庆琼.浅析泰国小说《画中情思》中人物形象对泰国社会现实的映射[J].文学评论,2020(12):11-12.
[8]林美芳.《雷雨》与《画中情思》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比较:兼及中泰两国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化性格差异探究[J].黑河学刊,2018(1):51-54.
[9]任芳,张静.浅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意识[J].北极光,2019(8):9-10.
作者单位: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