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2024-08-08吴月佳
摘要: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是通过项目激励学生使用科学原理与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获得对信息科技原理的深度理解。本文提出,在信息科技教学中,重视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创建项目化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增强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信息科技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5-0018-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梳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实现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支撑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实施。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相比,项目式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指向素养目标;二是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三是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四是项目成果的公开性。根据以上特征,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小学信息科技的项目式学习。
有效项目: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起点”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有效地实施项目式学习,首要的是为学生选择和设计好项目,能否选择和设计有效项目将对学生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需遵循以下两点。
1.基于真实问题
新课标倡导真实性学习,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中也强调真实性,提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真实地发现信息科技相关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展开项目式学习。因此,真实问题是实现项目式学习过程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耦合生成的关键。
2.基于趣味导向
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所以,如何确保学生能够在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持续保持探究欲望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调动学习积极性是较好的方式之一。以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2023版)中的《规范使用数字设备》一课为例,在创设学习项之前,笔者认真分析了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所在学校三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数字设备是电话手表,并且对电话手表的很多功能都有极大的探索兴趣,同时,他们大多好奇心旺盛且乐于助人。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笔者创设了“小赵同学收到爸爸妈妈送的电话手表却不会使用”的真实情境,以“帮助小赵同学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电话手表”为项目主题展开学习活动。通过探究电话手表的功能、如何掌握电话手表的使用方法、电话手表的正确使用规范,从而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数字设备,总结出数字设备规范使用的方法。
科学分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关键”
不同的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接触数字设备的程度不同,数字素养水平也各有差异。这种差异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补结构,可以取长补短。在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数字素养水平进行分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交流协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在小组分工时,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特质,合理地搭配小组成员,以免出现“一枝独秀”的情况,保证小组项目活动顺利进行。同时,组内成员担当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转换。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在线信息获取”单元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情境设置学习项目。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获取信息的经验各不相同,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分享来了解信息来源的各种途径,从而知道如何合理地获取在线信息,学会获取信息,以及保存信息的方法。
有序计划: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路线图”
项目计划是学生有序实施项目的依据,也是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的“路线图”。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为了让项目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在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设定项目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制订项目计划,从而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而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梳理项目,教师要积极地利用问题帮助学生梳理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实施项目的具体步骤。
例如,在《设计数字作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提问“我们城市的特点有哪些?你的作品想着重介绍哪一点”,引出设计数字作品第一步—确定主题;提问“不同数字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希望你的宣传作品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引出设计数字作品第二步—明确形式;提问“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数字素材”,引出设计数字作品第三步—选择素材;提问“根据你们刚刚选择的数字素材,你准备选择哪些工具”,引出设计数字作品第四步—选择工具。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设计数字作品的一般步骤,完成设计数字作品的项目计划,为后续的制作数字作品做好铺垫。
及时支持: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保障”
虽然项目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式学习的课堂上不再需要教师。相反,项目式学习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更具挑战性,教师需要从项目的组织者转换成为项目的协作者。为了项目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发挥以下支撑作用。
1.技能支持
学生在探究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教师不仅能够教授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授《设计数字作品》一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好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图片素材的下载方法、如何利用文件夹给不同的数字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等。面对这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常常无法顺利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2.环境支持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监督课堂纪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环境。例如,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讨论过于激烈引发争执,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正向的引导。另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项目探究时使用的设备也不再拘泥于计算机,所以,如平板、无线网络等数字设备、数字资源的准备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3.情绪支持
在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其情绪态度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不小的影响。首先,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展现出主动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到项目中。而教师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充满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学生可能就会受到激发,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更主动地解决问题,参与讨论,并且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其次,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团队协作。作为教师,其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氛围。如果教师保持积极、和谐的情绪,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就更容易相互支持、互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而促进他们在项目活动中共同成长。再次,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面临挑战和困难,遭遇失败和挫折。作为教师,其情绪表达可能成为学生情绪管理的示范。如果教师在面对困难时保持镇定、乐观的态度,学生有可能会从教师身上学到如何应对压力和挫折。
成果展示: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评价”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习是在教师和每位学生之间发生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一般只给教师审阅。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公开的,不仅要分享给教师,而且要分享给同学、专家等。学生的项目成果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水平,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鼓励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平台讲述自己的项目计划、开展过程并展示最终项目成果,同时从多个角度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点评。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分享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同时,评价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板,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改进。
例如,在教学《制作主题板报》一课时,笔者用了3课时完成,前两个课时是进行主题板报的设计与制作,第三个课时则是进行作品展示。在课堂上,每一组选定一位汇报人上台进行小组汇报,从如何选定主题到小组人员分配,从素材的获取使用到作品制作过程,对各个环节逐一讲解,同时,要求其说一说整个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说一说自己小组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终展示成品并进行自我点评。其他小组在听完汇报后,可以对任一环节进行分析点评,说说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每位学生都收获了成果,而且反思总结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了自我表达、自我反思等综合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
结束语
当今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已经是教育的首要目标。项目式学习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汲取信息科技知识,培养信息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王少非,杨澄宇,等.新课程关键词[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80-91.
[3]吴兰兰.项目式学习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实施与研究[J].新教育,2024(03):73-75.
[4]孙向进.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以“健康文明地上网”为例[J].亚太教育,2024(02):115-117.
[5]邱志明.项目驱动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J].新课程导学,2022(0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