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荟萃

2024-08-08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7期

思 想

到2030年84%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有限或倒退

《2024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年6月17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4)

该报告揭示了五大发现:平均而言,到2030年全球只有16%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望实现,其余84%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有限或倒退;北欧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继续处于领先地位,金砖国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贫穷和脆弱国家则远远落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挑战,改革全球金融架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巴巴多斯在致力于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方面排名最高,美国排名最后;与粮食和土地系统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偏离轨道。

失学和教育不足导致世界经济年损失10万亿美元

《不作为的代价:儿童和青少年失学造成的个人、财政、社会损失》2024年6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The price of inaction: The global private, fiscal and social costs of children and youth not learning)

预计2030年前,失学和教育不足问题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达每年10万亿美元,一个国家只要将过早辍学或缺乏基本技能的年轻人比例降低10%,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会提高1%~2%。该报告提出了十项建议,包括各国政府应保证每个女童和男童都能接受至少12年义务教育,经费由公共资金负担;投资幼儿教育,尽早打下学习基础;为无法接受优质教育或辍学的青少年提供“第二次机会”;缩短儿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尤其在贫困地区),在所有学校安装供水和卫生设施等。

全球超80%的人口希望政府应对气候变化

《人们的气候投票2024》2024年6月20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PEOPLES' CLIMATE VOTE 2024)

该民调在77个国家开展,覆盖样本能够代表全球87%的人口,是当今世界上关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有53%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气候变化的担忧程度超过2023年,最不发达国家民众、女性、老年人等相对弱势群体对此尤其担忧。民众对当前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尚不满意,4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措施得力,而有25%的受访者认为其国家表现差强人意。民众呼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86%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各国能够放下争议,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展合作。

解决全球挑战的十大新兴技术

《2024年十大新兴技术》2024年6月25日 世界经济论坛(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24)

十大新兴技术包括:驱动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隐私增强技术、智能超表面、高空平台通信系统、通信感知一体化、建成世界的沉浸式技术、弹性热量材料、能捕获碳的微生物、替代性蛋白质饲料和能够改善器官移植的基因组研究。这些技术重点关注健康、通信、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比如隐私增强技术有助于数据共享和保护,高空平台通信系统能弥合数字鸿沟,通信感知一体化可优化资源利用,弹性热量材料提供高效环保的冷却解决方案,能捕获碳的微生物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替代性蛋白质饲料可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3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6月28日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CHINA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实现了两个“超一半”的历史性突破,其中,累计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一半,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过一半。据介绍,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光伏发电、风电跃升为我国的第二、三大电源,成为电力装机的主体。可再生能源清洁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高效利用水平,2023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7.3%,全国光伏平均利用率98%。

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2024年7月4日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Blue Book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2024)

2023年,中国年平均气温、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现增多趋势。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尤其是在高排放情景下,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到本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未来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总降水量,变率增大,降水更趋于极端化。

可持续增长要放在自然框架之下

6月25日,瑞士罗氏集团董事长安德烈·霍夫曼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接受采访

被问及“企业如何看待对自然的影响和依赖”时,霍夫曼回答,自然的丧失将会带来系统性的风险,这可能会使所有的生产都无法进行。我们需要确保自然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有一个再生的方法,不仅要索取,还要回报。他认为,可持续的、韧性的增长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放在自然框架之下。然而,大自然中蕴含的大量智慧和财富还没有真正得到应用,需要通过发展技术来实现。

中国的能源变革正处于立与破的阶段

6月26日,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余兵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言

余兵介绍,中国的非化石能源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经达到17.9%,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了55%。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会持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5%,2035年达到33%。当前,中国的能源变革正处于立与破的阶段。在需求端,要节约优先,降低能耗,拓展绿色能源的应用;在供给端,要以立促破,构建新型能源系统,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我们只有一个蓝色星球,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6月26日,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言

李鹏程表示,乳制品的产业链条很长,与自然资本高度相关。目前,将自然资本纳入商业还面临四方面挑战:一是社会层面还没有对自然资本达成共识;二是还没有建立自然资本相关的基础设施;三是缺乏自然资本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四是企业还没有把自然资本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蒙牛集团已于2024年世界地球日发布了行业首份基于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的报告。他呼吁,我们只有一个蓝色星球,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行 动

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相关文件获通过

6月11日,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加快推动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2024—2027)》《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实施方案》等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相关文件。

22部门出台政策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6月13日,民政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2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就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部署。

香港发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

6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香港特区政府将在2025年上半年,提交修订法例建议,为规管用作或拟用作燃料的氢气的生产、储存、运送、供应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础,并在2027年或之前,拟备对接国际的氢能标准认证模式。

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公路环评导则

6月23日,生态环境部近日首次发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通过优化选址选线避让或减少占用环境敏感区;对难以避让的强化生态保护、噪声防治等要求,采取绿色施工工艺、清洁低排放的施工机械等措施,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公路。

我国加强保护修复候鸟迁飞通道

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等目标。

五部门发文打造消费新场景

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城市公园、草坪广场等开放空间打造创意市集、露营休闲区。以便利城乡居民换新为重点,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推动家电以旧换新。

美国发布三项海洋新战略

6月3日,美国白宫宣布三项海洋新战略。《美国可持续海洋经济战略》旨在建立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国家海洋生物多样性战略》旨在扩大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信息,保护和养护海洋生态系统;《国家水生eDNA战略》旨在推进eDNA技术,制定更有效的海洋政策。

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自然恢复法》

6月17日,欧盟27国的环境部长在卢森堡举行的会议上投票通过了《自然恢复法》,旨在恢复欧盟退化的土地和生物多样性,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到2030年恢复至少20%欧盟退化的生态系统;到2040年恢复至少60%,到2050年恢复至少90%。

澳大利亚发布可持续金融路线图

6月19日,澳大利亚政府财政部发布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概述了其发展和改革金融市场的计划,以支持向净零经济转型所需的私人资本动员,其主要优先事项包括建立与气候相关的强制性报告制度、建立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以及建立可持续投资标签制度。

欧盟委员会批准瑞典30亿欧元支持生物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计划

7月2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价值30亿欧元的瑞典碳捕集与封存计划,旨在减少生物质燃烧或加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该计划将持续到2028年12月31日,将有助于瑞典实现到204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5%的目标,以及到2050年气候中和的目标。

中国银行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

6月18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规模合计9.4亿美元等值,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可负担的基础生活设施等合格项目类别,项目位于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共计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恒生银行推出800亿元可持续发展融资基金

6月23日,恒生银行推出800亿元可持续发展PowerUp融资基金,为不同业务性质和规模的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融资方案,包括全新推出的绿色设备贷款、社会责任贷款,以及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等,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减碳。

耐克与清华大学启动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项目

6月29—30日,清华-耐克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项目训练营在清华大学第三教室楼举办。此前,双方正式启动“清华-耐克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项目”,共同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领军人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正式推出。

微众银行落地我国数字银行首笔碳减排贷款

7月1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指导下,微众银行成功落地我国数字银行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这是深圳市首批挂钩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企业碳账户评级结果的“降碳贷”,也是微众银行首笔固定资产贷款及银团贷款。

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投产

7月1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中国海上首个绿色设计油田——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投产。这是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北部湾首个海上油田岸电项目。该项目为生产水全流程零排放,为我国能源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提供示范。

昕诺飞发布“2040净零排放”气候转型计划

6月18日,昕诺飞发布气候转型计划,到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到2030年,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温室气体的绝对排放量相比2019 年(基准年)减少50%;到2040年,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温室气体的绝对排放量相比2019 年(基准年)减少90%。

穆迪与MSCI达成战略合作深耕ESG领域

7月2日,穆迪公司和MSCI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协议,以提升市场ESG和可持续发展透明度。穆迪将引入MSCI行业领先的ESG评级和资讯,用于衡量企业在财务相关的ESG风险和机遇方面的管理水平。MSCI将启用穆迪的Orbis数据库,扩大对私营企业的ESG数据覆盖范围。

国内首家可持续航空燃料专业技术机构揭牌

7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可持续航空燃料中心在四川成都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内成立的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专业技术机构。该中心将全面协助民航局开展SAF相关政策研究,推动建立SAF标准体系,牵头建立中国自主的航空燃料可持续认证体系。

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该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实现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促环保领域合作

7月8—9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在青岛举办,论坛发布了“共建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倡议,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在绿色能源、绿色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领域深化合作,进一步凝聚绿色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编辑|李思楚 sichu.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