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昆嵛
2024-08-07张行方
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端,西距烟台市区约百里。“昆嵛”之名较生僻,有的外地人初见,会误以为“昆仑”。无独有偶,烟台市区有一座小山,名曰“毓璜顶”,“毓璜”二字,外地人也易误读。早些年我家住附近,常遇到外地游客打听“硫黄顶”。不怪人孤陋寡闻,实在是山名不见经传。
虽然地处偏远,昆嵛山的历史还是颇为悠久的,古代方志中多有述及。此山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古称“根余山”,又称“麻姑山”“姑余山”,《十六国春秋》称其为“海上诸山之祖”,《齐乘》称“秀拔为群山之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昆嵛山主峰泰礡顶海拔922米,在齐鲁诸峰中仅排名第八,却是名副其实的仙山。千百年来,它一直笼罩在一派仙道传说的云雾中。古人认为,神话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这三座海上仙山,皆由此山派生而来。自战国时期始,君王诸侯为图霸业长久、生命永续,纷纷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史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先后派人进山寻仙问药;秦始皇、汉武帝分别数次东巡至此,祀神求仙,以期永年。汉魏以来,多有隐者修道其中,昆嵛山成为方仙术士向往的圣境。唐末五代时期,麻姑的传说在此肇源。金大定七年(1167年),咸阳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云游至此,隐栖修炼,授徒传道,昆嵛山由此成为道教全真派发祥地,被尊为“全真祖庭”,香火盛极一时,累代不衰。
我第一次去昆嵛山,对上述这些均一无所知。那是上大学期间,具体年份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是暮春,我们十几个同学相约,去昆嵛山春游。那时候,我正暗恋着一个美丽的姑娘,情意缱绻,却怯于表白,心烦意乱,正好借春游出去散心。在山中一日,我满脑子想着那位姑娘:远眺蓝天白云,近听松涛阵阵,欣赏山花烂漫,低头临水照影,流连山水之间,时时处处浮现她的笑容和倩影。山中物候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无染寺,我们没见到桃花,却遇见一株三百余年的白玉兰,当时正值花期,满树粉黛,姿态万方,宛若仙气飘飘、亭亭玉立的仙女。
参加工作后,我又多次去过昆嵛山,有时是公务,有时是游玩,近三十年下来,已不下十余次。一年四季,山中景色各异,感受亦大大不同。春天,树杪萌发新绿,油菜花、杏花、桃花、石竹、山樱、映山红次第盛开,处处山花烂漫,宛若五彩云霞;夏天,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山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而空气又凉爽,环境清幽静谧,尤适宜消暑养生;秋天,不同的植物群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调,鲜红的黄栌、五角枫、盐麸木、椿树,金黄的山胡桃、鹅掌楸、银杏、三桠乌药,在蓝天和苍松翠柏映衬下,将昆嵛山渲染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冬季,白雪皑皑,清寂寥落,常遇城市人暂别俗务,盘桓山中,或围炉品茗,或踏雪寻古,如古时王子猷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往返之间,烦忧偕忘。
去年夏天,我们一行人去昆嵛山采风,主题是考察体验胶东仙道文化。车一驶入山中,仿佛游进一泓深潭,满目清凉扑面而来。下了车,我们爬山涉水,跃石过涧,将身体和心情交付青山,所有俗世缧绁都抛于脑后。首站到无染寺,三百年玉兰犹在。树还是那树,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与三十年前相比,看不出有何变化,但每次置身其间,都有新鲜和清净之感。变化明显的是人类近时的营造。山中曾有驻军,此处昔日为陆军某师部驻地,部队撤防后,营房多已颓圮,被萋萋杂草接管。溪水淙淙流淌,亿万年如斯,在巨岩之上冲出一个数米见方的石臼,其中碧水满盈,澄澈见底,人称“王母娘娘洗脚盆”。水至清却有鱼,一尾尾红鲤、青鲢,在蓝天白云间往来游弋,优哉游哉,一如游人恬适自在的心情。
昆嵛山最值得称道的,是谷幽林深,植被丰茂,被誉为“胶东植物王国”。山中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7种,分别是银杏、胡桃楸、中华结缕草、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紫椴。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这是山东省第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漫山林木繁茂,其中最多的是松树。这里是中国赤松的原生地,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赤松林。赤松喜光,耐贫瘠,枝干挺拔,虬枝盘曲,屹立于巉岩缝隙间,有仙风道骨之姿。若用一种树,来代表昆嵛山,毫无疑问应是赤松,因为它从外形到内在,都非常符合昆嵛乃至胶东的特质。
采风时值仲夏,山中空气清新,杂糅了山野和草木的清香,深呼吸如品佳茗,可以醒脑提神。放眼看去,满目翠微,令人心旷神怡。夏日开启了浩大的生命盛典,林中绿分五色:墨绿、幽绿、翠绿、嫩绿、淡绿……微风吹拂,光影摇曳,光与绿交相辉映,如同妙曼的舞蹈。头顶枝叶扶疏,细碎的光斑筛下来,闪闪烁烁。仿佛天上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将阳光分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儿,大的分给赤松、黄檗、紫椴、麻栎、胡桃楸等高大乔木,小的分给溲疏、山樱、映山红、柞栎等灌木和小乔木,更细小的则分给了岩蕨、山麻楂、酢浆草、野百合、苔藓等草本植物。我们在林中穿行,一边走,一边举着手机,拍花,留影,心情愉悦舒畅,如回到许多年前。昆嵛山还是中草药宝库,已知野生中药材有1267种。我借助手机软件,竟然辨认出桔梗、元胡、黄芩、天麻、丹参、夏枯草等数种药材,发现的乐趣满满,超越了采摘的欲望。于是突发奇想,昆嵛山成为古人寻药与养生修炼之地,想必与盛产药材有关,只不过,这医治调养之药易得,长生不老之药难寻啊。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阳光透过树冠,也筛下细碎而清脆的鸟鸣。鸟儿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藏在绿叶间,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交流。昆嵛山是东北亚内陆与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记录鸟类260种,占我国鸟类种数的19.6%。其中,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鹮、黑鹮、金雕、白肩雕、丹顶鹤、白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等8种,二级保护鸟类有40种。我的摄影师朋友中,有多位拍鸟“发烧友”,他们自称“鸟人”,经常背上“长枪短炮”,深入昆嵛山中拍鸟。鸟儿从他们镜头里飞过,留下许多轻盈美丽的影像。
在林中穿行,偶见野生蘑菇现身。它们躲在松荫下,似乎不愿示人,不知是胆小还是羞涩。山中可食用菌类颇多,有松口蘑、灵芝、白乳菇、羊肚菌、红绒盖牛肝菌等71种,其中松口蘑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真菌。在昆嵛镇,路边偶见售卖蘑菇的山民,清癯的脸上写满淳朴。
九龙池,号称“齐鲁第一瀑”。此处崖壁陡峻,高逾百米,在崖下仰视,水似从天上来,飞流直下,在崖壁上依次冲出九个天然石池,深宽各数米,大小不一,从上到下,如酒斛排列,四季飞瀑不断,飞珠溅玉,呈长龙蜿蜒之势,故得名“九龙池”。蔚为壮观的“龙池喷雪”,向来为昆嵛一景。崖壁之上,人小如蚁,我们沿石阶攀爬,至崖顶已气喘吁吁。指点远山,分别有石猴、石龟、石孔雀、石靴及石老翁,皆惟妙惟肖,动作表情定格千年,不由赞叹造化之神奇。
不似南方的山湿润多雨,北方的山大都干旱,特别是冬季和春季,水源充沛的不多。而昆嵛山一年四季水流不断,一来得益于林木涵养水源,使中雨不下山;二来得益于水库众多,使大雨不出山。此外,烟台和威海冬季多雪,是北方有名的“雪窝”,昆嵛山春季水源丰沛,或许这也是一个原因。
山有了水,便增添几分灵秀和柔媚。采风的队伍在山中行进,不时在水中遇见自己。山里的水,活泼好动,如浅笑盈盈的少女,潭边泉边遇见,谷底溪畔遇见,峰回路转又遇见,遇见时,嫣然一笑,错身而过。走过,待再寻时,已隐入绿林深处,不见影踪。
造访神清观,道长视我们为上客,于院内两百余年大楸树下沏下自制黄精茶,摆出时鲜樱桃和西瓜,热情招待。道长姓龚,四十多岁,湖北人,来昆嵛山已十余年,平时除了潜心修炼和处理道事,还兼任了烟台市政协委员和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常去烟台开会。依我之以前的臆想,出家人应是一副闲云野鹤、遗世而立的样貌,而眼前的龚道长,热情,大方,健谈,笑容可掬,看上去不像是不吃烟火食者,若脱去道袍与混元巾,其实与普通人无异。道长似乎是主动解疑释惑,就说道,道教以黄老思想为依托,主张清静无为,崇尚自然,它在宣扬出世精神的同时,也是有入世济世情怀的。譬如元太祖建立大蒙古国后第十七年,即1222年,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就是从山东出发,辗转西行万余里,抵达中亚的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一言止杀”“救生灵于鼎镬之中,夺性命于刀锯之下”,使天下无数百姓免遭涂炭。“和谐世界,以道相通”,道长纵论古今,说到了眼前的山:“昆嵛山山性清净,是静修之山,也是养生之山,多少人来此问道、学道、悟道、修道,返璞归真,好善利人,遵从大道自然法则,促进人身、家国、自然和谐……”
参天古树下,我们吃瓜,喝茶,听道长娓娓论道,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遥看翠峦叠嶂,觉得在漫山繁茂中,隐含着一种清寂和恬静,整座山亦如一个偌大的道场,仿佛一草一木都秉持着道法自然的执念。忽然就想起韦应物那首名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一时迷离惝恍,竟然有隔世之感。
从神清观至烟霞洞,沿山径逶迤而行,头顶有鸟声相伴。林间晦暝,树影散乱,仿佛有仙人影迹隐现。沿途每遇山岩,下面必有一根根木棍支着,大小长短不一,有人不解其故,陪同人员解释:这是山民信仰,反映了人们对大山的敬畏和崇拜。山民认为,山川万物,皆有神灵,插棍许愿,一根棍代表一炷香,祈求平安健康,千百年来已沿袭成俗。这也与人们护林防火意识有关,支木棍代替烧香,减少了山火隐患。
到达烟霞洞时,天色已近黄昏。烟霞洞为古人修炼处,洞中供奉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像,内壁刻有“烟霞洞”三字,字迹遒劲,碑味十足,传为王重阳所书。附近房基、石础、古井等遗址尚存,为当年丘处机、马丹阳、孙不二等人修炼及生息之所。“烟霞”之名,给人以仙气缭绕之感,或与山市有关。清代王渔洋《池北偶谈》载:“文登昆嵛山有山市,恒在清晨,遥望之,山化为海,惟露一岛,岛外悉波涛弥漫,舟船往来。山下人但觉在雾气中。”山市海市,皆为“蜃景”,成因类似,乃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将某处景物浮现空中,从而形成奇幻景观。昆嵛山以西百余里,就是著名的蓬莱丹崖仙境,那里海市蜃楼常现,是八仙过海传说的起源地。胶东自古仙道文化盛行,追根溯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或许为重要成因。
在烟霞洞,我们一行人合完影,转身欲去,忽然听见有人叫我。回头看时,别无他人,一女子坐于蒲团之上,手持书卷,正笑吟吟地看我。我错愕片刻,认出对方是青花女士,昔时邻居,孩子发小的妈妈。我搬离那个小区已十年,没想到在此意外碰见。问及原委,才知她前几年身体不好,就辞了职,来山中租了一处农房,改造后搬来居住,平时养花种菜,闲暇时来此处打坐或看书,半年下来,心境逐渐平和,各种慢性病全消失。“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物产好,真是养生福地。”她说着,给我看手机里所住房子的照片,但见窗含翠峦,山岚缭绕,果然清净雅致,宛如仙境。临别,她邀请我他日去做客,并笑说来时提前招呼,她去水库钓鱼招待。
昆嵛山的鱼我倒是吃过,山里待客,一般都少不了所产淡水鱼。烟台临海,海水鱼类丰富,人们平时吃海鱼较多,淡水鱼吃得少,多嫌其有泥腥味儿。事实证明,昆嵛山的鱼不但不腥,还特别鲜美。鱼好,是因为水好。据介绍,山区内有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63座,总库容34300万立方米。沟夼纵横,涧涧有水,形成大小河道1300余条。
好山好水,不负有心之人。绝版的山水,往往地处险远,为人类欲望难以抵达的地方。昆嵛山林场成立于1944年,经过几十年采伐,林木资源一度枯竭。后来,林场职能转变,人们收起斧锯,拿起锨,由伐木改为封山造林、护林防火。又是几十年过去,这里已成为胶东半岛的“绿肺”和重要生态屏障。
昆嵛十二景,我多数都曾去过,有的还去过数次,因为每次都是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去,感受和收获亦不相同。唯一没去过的主峰泰礡顶,是观赏“昆嵛叠翠”的最佳点,因为此前每次来都来去匆匆,所以至今未登上过。同行中有半数人登过,据说登上泰礡顶,向北、东、南三面均可观海,最壮观的是东面海上日出,云蒸霞蔚,犹若瑶台仙境,令人胸中顿生“寿山福海”之感。期待来日专去主峰,以弥补过而不登的遗憾。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当晚,我们入住龙泉酒店。酒店所在地归牟平区地界,但樵风山影,仍属昆嵛。一天的劳累让大家意兴阑珊,而晚餐菜肴一上来,个个又来了精神。满桌饭菜皆山中特产、农家特色:一盆汤白肉美的淡水鱼,一盘油炸蝎子和哈虫(一种蛀食柞木的天牛幼虫),一盘炒松蘑,几份时令菜蔬,加上一笼山菜包子和山里产的玉米、地瓜、南瓜,令人食欲大开。店家特意介绍,全是绿色食品,山里已经五十多年没打过农药了。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盘桃子。大家拿起桃子看,桃是新鲜好桃,但看上去与普通桃并无二致。店家笑着说,这可是麻姑献寿的蟠桃呢。大家于是想起,这里还是仙女麻姑传说的发源地,山区有“麻姑洞天”“麻姑观”“麻姑庙”“麻姑冢”“仙姑顶”“麻姑仙阁”等遗迹。大家想着“麻姑献寿”的传说,吃桃时便觉别有滋味。
晋葛洪《神仙传》中详细记载了麻姑的故事。东汉时,麻姑修道于昆嵛山中,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自谓“已见东海三为桑田”。魏晋以降,麻姑被尊为“仙寿娘娘”,各地建坛立庙祀奉。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宋徽宗下诏赐封麻姑为“虚缈真人”,自此,麻姑作为“长寿、健美、聪明、正直、纯洁”的象征,受到民众崇拜。“麻姑献寿”的传说,流传广,影响大,记得幼时,我家里就曾贴过这样的年画。缥缈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向往。其实,世间哪有什么神仙、仙境,所谓仙境,不过是隐逸者逃避世乱、寄寓身心的逍遥净土,而地处偏远、好山好水的昆嵛山,正好满足了他们对玄幻仙境的想象。
深夜,昆嵛山被巨大的寂静罩住。一弯新月照临窗外,寻仙者们进入梦境。山影岿然,似打坐的仙人,陷入冥想。众鸟沉寂,虫鸣唧唧,多少世事沧桑,都融在茫茫夜色中。
作者简介>>>>
张行方,山东日照人,有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胶东文学》《齐鲁晚报》等,获第五届刘勰散文奖。现居烟台。
[责任编辑 陈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