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过度偏爱伤了孩子

2024-08-07尤慧媛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7期

孩子间的冲突是宝贵的德育资源,切不可因过度偏爱而被掩盖。

“你是姐姐,要让一下妹妹,别跟妹妹计较。”

“你年纪大一些,要懂事。”

想必这样的话在很多家庭中并不陌生。然而长此以往,大孩子会觉得委屈,小孩子会恃宠而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当父母偏爱兄弟姐妹或者明显偏爱自己时,青少年抑郁水平均较高。

德育过程本就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孩子的德育是在和他人的日常交往中,经由相互冲突、相互评判、相互理解,由平衡到不平衡再重新达到平衡的反复协调中,促进规则内化,从而发展道德的。

发生冲突时,孩子的认知和情绪会经历巨大波动。若把握好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怎么做呢?我推荐自然教育法。即家长不要着急插手,而是先让孩子们相互争辩与理解。

在相互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学会正确处理不同观点和问题,从而发展自身道德。

对于多子女家庭中年龄较大的孩子而言,在解决矛盾时,表达出自己感知到的情绪、说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更懂事”不意味着要承担更多,仅仅意味着经验的增多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但其情感体验不可因为“更懂事”而被掩盖。

倘若总是让大孩子退让,他将会处于“引而不发”的情绪体验中,对其道德情感的发展并非好事。

长大后,这种孩子很可能会经历迟到的“叛逆期”和“自我重塑”过程。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家长不能只做庇护者,应该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帮助他逐渐建立起规则意识,积累混龄交流的经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换位思考,更快形成成熟的道德自我。

其实,用“大的让小的”来解决矛盾的方式值得深思。这种方式寻求的是“稳定”,是为了让家庭“看上去”相安无事,而不是“发展”。这样的处理方式会错过孩子发展道德的最佳时机,习得不恰当的问题处理方式。

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可能会经历痛苦的自我重塑。

那么,在孩子发生争执之后,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从而把握道德教育的良机呢?

做全程的监督者。

确保孩子们不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过激的事情。

做全程的引导者。

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姐姐说她是这样想的,妹妹能理解吗?你是怎么想的?”

成为及时的点拨者。

当孩子们在一个问题上不能相互理解且分歧很大时,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采取更易懂的方式帮助双方相互理解,也分享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想法,但切忌插手过多。

成为教育的升华者。

这一步最好是出现在孩子们争辩完,问题差不多已经解决之后。此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反思这次争端的起始、过程、双方观点及情绪的变化,并在每个环节提供一些更好的处理办法。

通过不断复盘和交流,孩子们一直在和不同道德发展水平的人相互碰撞,其道德认知会更清晰,道德发展会更完善,道德情感也会更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