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加田诚的北平之美
2024-08-06朱航满
近读《目加田诚北平日记》,被其笔下的北平之美所吸引。1933年,目加田诚受九州大学的委派,到文化古都北平留学。此年10月20日,目加田诚抵达北平。起先,暂住在位于东厂胡同的东方文化事务部客房,但不甚理想。一个月后,搬到了故宫东邻的一个居所,在11月30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南池子二十七号,中根宅。自此似可安稳矣。”显然,目加田诚的此次留学,不是专门的大学深造,而是一种特别的游历和访学,故而不必住在大学宿舍。对于北平的宅院之美,目加田诚深感满意,在他的日记中多有记载。这处宅院应是一个北京的四合院,院子里种植很多花卉。1934年4月23日的日记有记:“窗外钱丁香不久当开,此屋或可称为丁香斋乎?”5月26日,“近来,院子绿荫茂盛,石榴花多。”6月20日,“院子里的合欢树花朵盛开,心情如梦一般闲淡。”很多年后,目加田诚在日本回忆起北平的留学生活,对于院子里的花木记忆深刻,那真是一种丁香般的愁绪。
南池子这个居所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地处文化古都的核心地区,与故宫相邻,北海、中山公园、太庙、景山,都是步行可达的。在搬入南池子居所的第一天,他就到太庙去散步了。“收拾行李罢,与小竹君往太庙。此宅邻近,即太庙东门也。”“入太庙,柏树森森,惟欲呼快。最宜今后闲常散步。”12月1日,“又往太庙散步。”12月2日,“更往太庙散步”12月3日,“下午,与同宿之西村君外出散步,自南池子徒步至鼓楼,抵钟楼,出什刹海,一观醇王府。”“规模雄大,虽已荒芜,犹是豪宅,时至冬令,后园虽草木寂寥,然遥想春芳之景,诚可想见中国小说中大家气象。”1934年的胜迹散步,亦记录多次。4月10日,“……于中山公园散步。桃李花开,杨柳如烟。坐藤椅子而喝茶,薄暮归宅。”5月7日,“入太庙。”“于中山公园看牡丹,已满开。”5月23日,“独自去中山公园。芍药满开,游人曼妙。”7月23日,“下午,到太庙树下读书。”这种在历史遗迹中读书,感受中国古典之美,可谓再理想不过了。
故都的风景之美,很令目加田诚震撼。刚到北平第四天,日记就记录了他赏景游玩的感受,“今天,天高清澄,其美不可言喻。下午,一人雇车游玩了北海。登上喇嘛塔望城内,故宫的琉璃瓦映照出黄金之色,城中的树木尚未落叶,北平宛如森林之都。”“森林之都”这个称呼,日记此后多次出现。诸如10月29日又记:“应河又氏邀请游玩景山。远眺叶子泛黄了一半的城中的树木、宫观之美,诚为难得。”1934年5月6日又记,“下午,与中根太太、松岗太太及大冢君共登景山。满城绿叶,如在森林之中。”5月13日,“散步天坛时,遇平井君外二人,与他们同乘汽车游玉泉山、万寿山。玉泉山泉之树荫、万寿山之新绿,实佳。” 5月31日,“……去天文台,穿过城墙于朝阳门下。东郊之景色甚佳。又自城墙眺望北京,但见森林之都绿色绵延。”作为文学学者,目加田诚细腻敏感的性格,使他对北平之美的描述有一种诗意的赞赏。1934年7月1日的日记写道,“傍晚,与山室、小川、小矶四人同游北海。游人如织。喇嘛塔上,晚霞极美。”7月27日,“晚上,又与山室君登城墙赏月,恰似秋夜。哀愁、悲伤、美好一起涌上心头。”11月13日晚,参加一个送别会,“八点半散会。坐洋车回家。路过北海桥的时候,弯月当空,倒影湖面,甚美。”
北平之美,还在于风俗之美。刚到北平十天,目加田诚就被北京特别的风俗所吸引。这是一种非常古朴的美,有些如今已经消失了。10月30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晴,啼鸟中醒来。透过清晨澄澈的空气,叫卖声远远地传来。”又写:“从昨天起,便诧异于天上奇怪的声响,今天一打听,才知道是鸽哨。数十只鸽子带着鸽哨飞向高空,在风中发出奇妙的音响来。以前曾在书上读过,亲耳所闻还是头一次。”10月16日,“今天是重阳节。天高气爽,菊花熏香。鸽哨嘹亮,秋空传声。”11月25日,“天色明丽,今天尤然。青空有鸽哨之音。” 这是关于鸽哨的描述,还有关于北平的叫卖声的记述,也是一种特别的风俗记忆。11月12日,“一个人坐在桌前写信通知搬家之事。夜深人静,远远只听见叫卖声。好像有一种远离凡俗之感,既感到不安又觉得舒心愉快。”这次读目加田诚的日记,知道了北平街头售卖菊花的风俗。1933年11月3日,“早晨还是阴天,下午便放晴了,无风。街头卖菊花的人很多。” 11月22日,“傍晚,去护国寺散步,逛卖菊花的店铺。”目加田诚还爱上了冬日滑冰,1933年11月,他去北海滑冰,受了轻伤,第二年,他更热衷这种运动,多次与周丰一等中国友人去北海滑冰。
京戏之美,是目加田诚又一个深感触动的北平之美。1933年11月26日,“乘便往东安市场吉祥戏院听戏。女伶金友琴之红楼梦《饯春泣红》,其关目之美惟梦中见之。其他《长坂坡》(侯喜瑞扮曹操)、《六月雪》(一名《斩窦娥》,即昉自元曲《窦娥冤》者)皆所好之戏。《红楼梦》之林黛玉之Sentimentalism(感伤主义)以女伶故,倍感凄美。”1934年1月6日,“晚上,和小竹君一起听了吉祥戏院韩世昌的昆曲。无论是《紫荆记》还是《西厢记》都很棒。其他还有一出叫作《钟馗嫁妹》的戏,演员造型非常精美,真让人叹为观止。”1月10日晚,他和西村一起去中和戏院看程砚秋的《玉堂春》,“它的凄婉动人,让我觉着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其他几部戏,感到表演不够出彩,剧情也无趣,“但仅仅是《玉堂春》这一幕便足以让我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1月27日,“晚上,和西村、家现、坪川三君一起到开明舞台去看由郝寿辰和杨小楼主演的《长坂坡》。郝饰演的曹操非常传神。”这一年,他多次欣赏程砚秋、梅兰芳、杨小楼、尚小云等名家的京戏剧目,其中6月15日,“晚上,俞君带领,去开明舞台看戏曲学校之戏剧。王和霖之《苏武牧羊》甚佳。”6月27日,“……看尚小云的《雷峰塔》。全本的后半段由尚小云出演,非常精彩。”
目加田诚1933年深秋抵达北平,1935年初春离开,经历了古都的四季,他对这座古城的四季之美,有着特别深刻的感受。深秋的北平,令他颇为欣喜,那是刚到故都的感受,总是细腻和深刻的。10月30日,“皎皎的月光照在院子里。在后园散步时,仿佛将有白衣女从书丛中现身一般,梦幻之夜。”10月31日,“风和日丽的晴天。搬了把椅子到屋外向阳处读书。” 11月3日,“夜半,多梦,醒来看到月色苍茫,透过槐树照进了窗内。”11月6日,“夜,风吹在槐树上声宛如雨。”11月8日,“诚为良辰。沐浴着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的暖阳,坐在走廊的藤椅上读《万叶集》,久违的触动心弦。因为房间很大,终日开着暖炉,实则不是那么冷。”1934年秋天的痕迹,也是深刻的。8月14日,“昨晚久违的熟睡。透过晨光,发现秋天已经来了。”9月1日,“尽日横卧。天空清澈,秋风萧瑟,寂寞难堪。”9月15日,“秋风拂水,吹起涟漪,寂寞袭身。”9月17日,“天朗气清,风吹肤凉,真的是秋天了。”10月14日,“晚上,风萧萧然,院树作响。”10月17日,“与小川、山室两君去北海,寒秋水瘦,北海也格外寂寥。”11月5日,“晚上,与小川君出去散步,访滨君。归路寒夜萧索,星斗灿烂。”那时北平的夜空,是漫天繁星。
冬季的北平,有着一种独特的美。1933年12月27日,“早晨便迎来了初雪。雪花霏霏,如灰般细密。”“回家后,再出门看望桂君,从东厂胡同开始,都是在雪中走完了到中华公寓的这段路。外套上积着雪,轻轻一拂,雪便都落下,全无沾湿的痕迹。和日本的雪全然不同。”“夜晚,雪停后的月光格外清澈动人。”12月28日,“早上,奚先生的课毕后,和西村君一起前往太庙。雪景实在是美不胜收。心情也因此逐渐好转。”“雪的雾气包裹着北海,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北平图书馆的灯,宛若浮在那远远的对岸一般。”1934年2月2日,“下午,俞君来。带他同游北海。今天是雪后天晴,天空美轮美奂,无法用言语表达。”2月10日,“白天的气温如春天般温暖,夜晚星空璀璨,感觉风有些凉。”2月28日,“天晴,雪上映着阳光很美。”相比秋冬季,目加田诚对于北平的春夏记录较少。1933年4月22日,“长安街春雨绵绵,街灯倒影水面中,甚美。”4月25日,“院子月光朦胧,春宵信美。”4月26日,“后园满溢丁香芬芳,海棠、李花之类,百花竞放。黄昏之美,实不能笔述。”5月4日,“今天始见柳絮飞舞。诚如雪如棉,微风轻拂合欢绿叶。”夏天的记录很少,7月1日有记,“小雨,雨停了。天空之美是这世上所见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