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女与女冠诗
2024-08-06刘景文
说起中国文学史上的才女诗(词)人,人们会想到宋代的李清照。其实唐代出类拔萃、醒脑耀眼的女诗人不在少数,涌现了李冶、薛涛、卢媚娘、鱼玄机、卓英英、杨敬真、郭修真……称得上群星璀璨。还有一个特点是,唐代才女诗人多崇尚道教,遁入空门。据《新唐书·百官志》载:“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冠九百八十八。”从记载上来看,唐代女冠人数已超过了男道士。在正统道教中并无“道姑”这一称呼,“女冠”即女道士,亦称坤道。因俗女子不戴冠(音guān,帽子),唯女道士有冠。女道士作的诗也顺理成章地称为“女冠诗”。
谈到文学成就,唐、宋女诗(词)人就个体而言,不好作比较,然唐代女诗人的整体优势,如前所述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略举几例女冠诗,或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依齿序为李冶、薛涛、卢媚娘、鱼玄机。
李冶 (约730~784) 字季兰,浙江吴兴人。容貌俊美,善弹琴,工格律。从小就显露诗才,6岁赋《咏蔷薇》: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诗中“架却”谐音“嫁却”。其父以为小小年纪就知待嫁女子心绪,恐成人后有失妇德,11岁即被送往玉真观做道士。李冶出家不改洒脱性情,与茶圣陆羽、僧皎然交往,意甚相得。诗人刘长卿也与她联系密切,《唐诗纪事》记有:“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唐德宗时李冶被召入宫。公元784年,李冶因上诗叛将朱泚,被德宗下旨乱棒扑杀。李冶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遣怀之作。《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诗中描绘佳人于清冷月光下,独守空楼,素手抚琴,实为诗人自身怀春不得,孤寂凄冷的写照。
薛涛 (约770~832),字洪度,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史载:姿容秀丽,生性敏慧,多才艺。一日,其父在庭院梧桐树下纳凉,有所悟吟诵:“庭院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随口续上:“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格律工整,意境高雅。那一年她8岁,父既惊且喜。16岁时,受剑南西川节度使、诗人韦皋赏识,入乐籍赋诗侑酒(“侑”音yòu ,意为劝酒助兴)。其后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人常有雅集唱和。薛涛自制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薛涛虽没有入道观行拜师礼,但她晚年作道士装,居成都浣花溪,潜心研习道家经典,终身未嫁,于清幽之中度过余生。后人纪念她,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锦江畔有薛涛井,旧传薛涛汲此井水造纸制薛涛笺。
薛涛不拘小节,得罪了一些权贵,招致节度使韦皋不满,将她外放到与吐蕃接壤的松州军营。寂寞中薛涛赋诗抒怀,《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最具代表性。其一: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却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
严酷的边城环境,与昔日令公府酒绿灯红筵宴高歌的景象鲜明对照,其间的落差是巨大的。“陇”,甘肃,这里指松州。“陇头儿”,指驻守在那里的戍卒。意为:在令公府吟唱的雅乐“筵上曲”,今日只能唱给守边的士兵听了。其二: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吐蕃违反与朝廷的誓约,敌情险恶,但有韦令公的责罚在,奴家虽视松州如畏途,怎敢不往。薛涛由荣华跌入人生谷底,五味杂陈的心曲可想而知。
卢媚娘 (792~?),南海 (今广州番禺)人。史载:卢媚娘美艳绝伦,初生眉如线细,原名“眉娘”。幼而慧悟,工巧无比,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尝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因被后人奉为粤绣始祖。卢媚娘14岁入宫,但她不愿居深宫做笼中金丝雀,宪宗皇帝最终将其放飞出宫,遣送道观,赐号“逍遥”。
卢媚娘致道友兼诗友卓英英的两首和诗,可见其文采和超脱的思想性格。《和卓英英锦城春望》:
蚕市初开处处春,九衢明艳起香尘。
世间总有浮华事,争及仙山出世人。
《和卓英英理笙》:
但于闺阁熟吹笙,太白真仙自有情。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卢媚娘、卓英英二人诗写锦城(四川成都别称)春色、理笙,各有千秋,意趣都不在观花望景,而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卢媚娘心中明朗灿烂,绝无凡俗女子心中的孤寂、落寞。在她看来,浮华世象总不能与出世求仙相比。并认为只要在闺阁中将笙吹奏熟练,必会感动太白仙子下凡传授修仙之道,实现驾白凤升天,与子晋为伴合奏吹笙的愿景。(王子乔,字子晋,喜吹笙作凤凰鸣,后升仙)
鱼玄机(约844~871),原名鱼幼薇,长安人。姿色倾国,天性聪慧,好读书,喜吟诗。10岁时,与诗人、词人温庭筠相识,吟诗作对深受赏识与提携。咸通(唐懿宗年号)初,嫁李亿为侧室,备受宠爱,为正室裴氏“妒不能容”。公元866年,李亿将其安置到咸宜观入道,观主为她取道号“玄机”,意为玄妙深奥,兼有道义。871年因妒打婢女绿翘致死,被处腰斩,年仅27岁。
鱼玄机出家入道后,活泼天性不改,兼以才思敏捷,常以赋诗遣兴。一首《浣纱庙》,落笔千钧,掷地有声: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
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
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鱼玄机游览西施故里苎萝山浣纱庙,回顾吴越浣纱女西施故事,抚今思昔不胜感慨。初读此诗,又不知何人所作,会想到出自女子手笔吗?咏史荡气回肠,抒情不见儿女情长,同具李清照诗词之豪气,却早于李氏二百年!
另一首《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表现出鱼玄机对科考制度的不满: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据《唐才子传》:春光明媚的一天,鱼玄机游长安崇真观,恰遇新科进士们在壁上题诗留名。她见了羡慕不已,满怀感慨地题下了这首七绝以抒心志。“历历银钩”形容新科进士题字飘逸,历历在目。“指下生”倒有点像今日明星的提笔签名吧。“罗衣”,丝绸裁制的衣裙,指女装。封建社会女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目睹新科进士在壁上留名,鱼玄机发出这样的感慨: 罗衣女子即使满腹诗书,也只能望榜空叹,这不公平啊!
纵观唐女冠诗,人才济济,杰作频出,一个共同点:即使抒发儿女之情,也含不甘人下,不让须眉之豪气。她们不仅有才华,更具觉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