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字简化、篆书以及生僻字

2024-08-06张乃坚

北京纪事 2024年8期

关于文字简化这件事,从书法历史上看,我们的先人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和实践,目的就是如何将汉字变得更加易识易写易念。笔画繁杂的篆书曾被简洁的隶书替代,“正书”的出现让隶书变得更加规范易写,草书又让书写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可惜,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书法家之间进行的,并未得到广大民众的参与。

草书始终没有像篆书那样成为一种官方认可并在民间普及,它一枝独秀,我行我素,终成书法里的阳春白雪。直至今日,草书都是五体书法里的一个独特系统。它与楷书和行书的区别巨大,一般人很难读得懂草书,包括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

被称作“一代草圣”的民国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写了一本《标准草书》,希冀将草书规范化普及到民间,但是,这个实践并未如愿以偿。

唐代科举制出现,让唐楷有了广泛的市场和实用性,并逐步被官方认可,成为一种科举考试的应试文字。此后,明朝出现的“宋体字”以及“馆阁体”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宋体字是印刷体,至今,我们读书、看报基本上用的都是宋体字。

“馆阁体”是应试文字,读书人要想考取功名写不好“馆阁体”不行,据说,董其昌科举考试曾因书法不好屈居第二,于是,他发奋翰墨,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再以后,到了民国,“五四运动”爆发,一批知识分子包括鲁迅、钱玄同、瞿秋白、傅斯年等国学大师,提出“废除汉字”的激进口号,要求汉字走拉丁化的道路,甚至有“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狂想,幸亏,此运动并未成功。

现任书协主席孙晓云先生在《书法有法》一书里写道:“中国文明的象征,中国艺术的独特,非我们自古使用下来的书法莫属,与其将中国译成china ,倒不如换译成‘Calligraphy’(汉字:书法之意)。”

日本是一个非常崇尚书法的国家,中国的书法传到日本,甚至被日本人改了名字,“书法”不叫“书法”,更名为“书道”。除“书道”外,日本人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茶道”“剑道”“花道”等等。

谈到篆书在日本的影响,只举一例,可见一斑。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篆书的国家,日本的护照和许多邮票是用篆书书写的。

实际上,中国也如此。秦以后,虽然篆书作为曾经的官方文字被废止了,但是,许多历代石碑的额头依旧使用着篆书,包括不少法帖,打开卷首,首页上印有篆书,古朴之风便迎面拂来。近代,北京大学的校徽,是由鲁迅先生设计的,当此之时,主张文字改革的鲁迅先生使用的竟是篆书而不是拉丁字母或简化字。对此,蔡元培校长大加赞赏,看来,篆书作为最庄重典雅的字体,一直没有被中国人抛弃,历经风雨,流传至今,屹立不倒。

2024年,中央电视台首推新春祝词“龙行龖龖”,一下子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生僻字风潮,什么“前程朤朤”等生僻字接踵而至,有些字《新华字典》里根本没有,你得去查《辞源》或者《康熙字典》才能搞懂字的含义。

通过这个生僻字风潮,让全民关注起汉字,无形中提高了全民的汉语水平,也绝非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