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脉·五代:张氏景泰蓝制作

2024-08-06杨金凤

北京纪事 2024年8期

一脉,五代,说的是北京张氏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玉安先生出生于1958年,是张氏景泰蓝工艺第三代传人,如今他是京城景泰蓝原八大老艺人中,唯一还在从事景泰蓝技艺的后人。

景泰蓝即铜胎掐丝珐琅,它兴盛于明代景泰年间。

清末,景泰蓝成为重要的中华名品,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参展的1279件中国工艺品中,景泰蓝占68.9%。

百年前,民间出现了专门作坊,专做欧洲订单,其中北平有一间叫“德成”的作坊,张氏前辈曾在此作坊从技过,百年之后,张氏后人张玉安,实现了中华景泰蓝艺术的新超越。

见过茶壶,太多的款样。清代景泰蓝的茶壶,较之景德镇的紫砂壶,富丽堂皇,多是摆放在多宝阁里,而不是待客的茶桌上。忽一日,见了一款壶,不同以往的传统景泰蓝壶样,器的简约,似是见了明代的椅子,方方正正,体无赘饰。

制器者张玉安先生说,此款景泰蓝壶是他所制,具有欧美风格,壶身蓝色的韵,泛着几百年艺人的彩,有光,不耀;有饰,不炫。

“这款壶的纹饰是订货方指定,我们按要求使用的纯手绘完成,采用铜胎画珐琅技艺制作。作品名为《记忆的永恒》,是为英国女皇做的专制礼物,纹饰采用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于193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该画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张玉安说。

壶面纹饰:一片静寂的海滩,一只长睫毛下闭合的眼睛,一个似鱼似马的怪物,一个平台,一棵枯死的树,一个布满蚂蚁的金属盘和三只钟表……这些物象风格,显然与中国传统纹饰不同,张玉安反复品读这件绘画作品,用中华景泰蓝技艺完美呈现。美美与共,艺术跨文化、跨思维、破禁锢,成为生活与艺术共融的美器。

我第一次会面张玉安先生。张先生衣着朴实,个子不怎么高大伟岸,而嘴角的笑,话与不话,都是挂着的。

得知张先生除了景泰蓝壶还制作景泰蓝沙发,于是我产生了执念,定要坐一坐那世界上每一款只制了五件的景泰蓝沙发。

一个田间农作物初绿的村落,坐落着一个景泰蓝产品走向世界的工艺厂。

景泰蓝烧造工作间,是一间很高的宽敞厂房,一件巨大的铜胎大瓶,完成了焊丝工序,正从炉中徐徐升起,3米之外,已是炙热得难以再往前靠近。

张玉安说:“景泰蓝沙发,也是从这座炉中烧制出来的。”

众知,以技制物,可一法多型。但因地域、传习、派系等多因,艺术的呈现会是形制有异。明代《远西奇器图说录最》说:“……一法多种,一种多器。”张玉安以几百年景泰蓝制作之法,完成了外国人所设计的西方人青睐的景泰蓝实用物——沙发、茶几。

2017年,张玉安见了一位英籍澳大利亚人马克·纽森,这位喜欢中华景泰蓝艺术的世界著名工业设计师来到北京寻求合作。马克·纽森,是世界上最多产、跨度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

张玉安接了这项具有极高艺术要求器物的订单。

他说,想挑战一下这类异形且复杂的艺术品生产。“真的是有难度,不过我喜欢琢磨,愿意尝试创新,虽然对方给的合作价格不高,我却珍惜这次得以创新的机会。”

其实,当时张玉安的北京华艺景泰科贸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没有可以完成沙发器型的焊丝工艺烧造炉,他们厂现有的小炉,不足以容下大器型的沙发

“器型快2米了,小炉子没有能转弯、翻个儿的量。我们谈定不久,厂里开始改炉子,从原来的3米深,改为5米深,为了求得相对稳固的温度,也把原来烧煤,改成了烧天然气。煤改气后的技术尝试了一段时间,俗话说,景泰EpA65Fg4p0ntcjZUHfIKTg==蓝是火里求财的行当,火候差几秒和超几秒都不行,提前或者过火候了,几秒的误差都会使得前功尽弃,前面掐丝、点蓝等所有工序都报废了。”

张玉安和团队人员一起,废寝忘食地研究、试验。生产中,他们细化到每个工序细节,比如从炉中吊起器物,使用电葫芦,万一停电怎么办?于是安装了手摇装置,以备停电之需;温控上,也加装了相应的装置。

绷着劲儿干一件事,还非要干成不可,张玉安属于这类有耐心的艺术家。他没日没夜地翻阅资料、琢磨一次次失败的因素,一千多天的实验,所制的沙发、桌子都失败了。

最终难题没有杠过张玉安,经过三年多无数次失败,马克·纽森设计的沙发器型,以景泰蓝制作工艺完成,面世。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玉安与世界著名设计师马克·纽森设计的作品在瑞士、法国、英国、美国等世界各地展出,收藏家纷纷前往参观,一个造型一个花纹全世界只做五件,景泰蓝沙发顿时在收藏界名声鹤起。

双方合作愉快,勤于火中求艺的张玉安根据马克·纽森的设计,开始生产景泰蓝桌子。“桌子是生产工艺上要求最高的,最终我们成功了。”

七年,张玉安奔波在北京和香河之间,最终他在景泰蓝工艺上,跨越几百年历史之后,给世界呈现出一种中国智慧,一种实用之器。他是低调的,性情是温和的,而他的艺术创作力是经过无数次千度高温淬炼过的。

张玉安所制景泰蓝沙发、茶桌,是目前尺寸最大的景泰蓝艺术品家具,在美国纽约顶级艺术品展览会展出时,轰动了整个展会,各大媒体头版报道,张玉安把中国传统景泰蓝工艺推向了世界,获得西方收藏界的极大认可。

张玉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族传承。

张玉安爷爷张金宝,曾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进入清代农工商部工艺局下设的景泰蓝匠作处从事掐丝工艺,民国初年在北京“老天利”“德润号”“德昌号”“德兴号”等景泰蓝作坊继续从事掐丝工艺。后因在京生活拮据,照顾家庭,即回家乡昌平务农,生活极为艰难。一日,他得知有京城的人来村里招景泰蓝学徒,即刻让儿子张殿鸿(也有史料记载为张殿洪)前往,张金宝徒有好手艺,却无实现之道,遂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张殿鸿身上。

张殿鸿从老家来到京城,开始了倾其一生的景泰蓝制作技艺,并成为行业佼佼者。在1956年2月2日的新华社新闻稿中,有张殿鸿作为全国政协会议列席人员的记载;1965年,轻工业部出版了手工业三史丛书之一《艺人今昔》一书,此书收录了全国当时最著名的工艺家:“主人公是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或能工巧匠,有苏绣艺人金静芬,泥人张,面人汤,景泰蓝艺人张殿洪……”

张殿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唯一一位多次接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景泰蓝老艺人。

张玉安先生的家庭,是一个艺术之家。他父亲从事景泰蓝制作技艺;爱人朱琳在景泰蓝镀金车间工作;岳父在华艺景泰蓝厂从事过点蓝工艺;岳母则在掐丝工序,后调至象牙工艺工作。

张玉安说:“我爷爷从事的是掐丝工艺,爸爸先是点蓝后精于烧焊工艺,我学的是掐丝、点蓝,对于父亲精通的烧焊也能上手,镀金、磨光也行。几十年干这一行,各种工序必须了解,产品设计完成后必须考虑到工艺是否能实现。”

张玉安女儿张静思,已随父亲学艺20余年,从小耳濡目染,在掐丝、点蓝等工艺上已熟能生巧。

张先生对孙女的培养则是从景泰蓝的传说开始,李思琪绘声绘色地给小朋友讲述传说,还掌握了简单的点蓝、刻铜等工艺,成为校园内的小小艺术家。

世间非常之事,造就非常之人。一家五代,痴情一种工艺,延续国粹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