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饹馇饸
2024-08-06郑建山
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鲇鱼、万通酱菜,这是人们熟知的通州三宝。其实,通州还有一宝,人缘最好,那就是饹馇饸。您到北京看朋友,带点啥呢?马上就会有人告诉您,带点“饹馇饸”吧。您到通州来吃饭,有一道菜是必点的,炸“饹馇”。通州人还为其起了好听的名字,“金屋藏娇(焦)”。一张金黄色薄饼、两根小葱、三片肘花、四个饹馇饸,五指一并,放在耳边,听见 “咯吱” 一声,就“咔”的一口。 嘿,那滋味儿!
关于饹馇饸的起源,社会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与漕运有关,大运河通航后,京东百姓操起漕运营生。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皮软,入口不爽。有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久不变质,这就成了饹馇饸。另一说就是慈禧太后的故事了。当年,吃腻了满汉全席的慈禧总让御厨们头疼,他们挖空心思研究新的菜式。一日,御厨们根据民间方法,把绿豆面摊成薄饼,切成小块下锅炸制后呈给慈禧。慈禧尝到这道菜时,感觉特别的香脆,就问这菜叫什么名字。太监答:“回太后,这道菜还没名字,等太后赐名呢。”随后叫人撤下这菜。太后一看忙说:“别,先搁这吧。”太监机灵,就赶紧宣:“太后赐名,饹馇!”这当然是笑谈,但饹馇饸香脆,惹人喜欢,这可是真真儿的。
过年炸饹馇饸,在通州可是件大事。“馒头大发,饹合儿脆馇”,象征着全家团团圆圆,红红火火。饹馇饸用料主要是绿豆和大油(猪油)。当然,您也可以用芸豆、豌豆、红豆再加一些玉米面等,但口感可比绿豆差远了。绿豆还有益于健康。《本草纲目》云:“绿豆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且益气,厚肠胃,通经络,无久服枯人之忌。”
饹馇饸制作看似简单,实际是很麻烦的。首先要选籽粒饱满,颗粒均匀,无杂质,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绿豆,用小石磨完整地分开两瓣,浸泡在容器中。水和绿豆的比例为3:1。水放多了,豆皮和豆瓤容易混淆,水放少了,则不容易分开,冬天浸泡10小时左右,夏天在5至6小时,再把泡好的绿豆放进搅拌机进行搅拌,加水稀释,豆皮漂在上面,用笊篱捞出,就可以磨浆了。这您可要注意了,磨浆石磨和揢瓣用的石磨明显不同,揢瓣石磨小啊,磨槽深,绿豆不易碾碎。磨浆磨大,磨槽浅,这样,漂好的豆瓤就磨成细腻的白浆了。磨由两个人操作。当然也有使驴的,一到腊月,家家户户带着漂好的绿豆排队磨浆,相互调侃,逗闹嬉戏,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如今磨浆使用了自动磨浆机,效率有了,提高了十几倍。欢乐呢,那可就难说了。
摊制时以前用的是大柴锅,这可需要技术,火候您要掌握好了;现在用的是电饼铛,温度加热到200°C,摊制时先滴些植物油。把豆浆倒上后用马勺均匀地摊洒在电饼铛上,这时手腕要灵活,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再撒上香葱或者香菜,原始风味就出来了。您把摊好的饹馇皮上半圈周围抹上和好的面浆,自下往上进行卷制,卷到一半时正好接触到面浆,使其呈现出圆筒状。把卷好的饹馇皮进行分段,一卷饹馇皮要分十四段,切得太长或太短都不好,都会影响饹馇饸的美观。油炸则是饹馇饸的一项重要工序,以前做饹馇饸使用的是“大油”(猪油),此法一直沿袭到20世纪80年代初。后来使用了植物油。植物油也有问题啊,您反复使用,再看饹馇饸,麻烦了,颜色发黑,有焦糊味,听说还含有致癌物质呢。现在采用环保型水油混合油炸设备。在油炸锅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加入三分之二的油,把油加热到140°C(电加热)即可下锅,油炸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沉入水中,水的温度始终在60°C以下,这样所使用的油始终保持清洁的状态,不会出现反复煎炸的现象。脱油呢,传统饹馇饸的制作是没有脱油这道工序的,充其量就是下面铺些纸,现在行吗?人们对健康意识增强了,对脂肪的摄入也是慎之又慎,您再这样谁还吃您的饹馇饸呢?使用了脱油离心机,使饹馇饸的含油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使饹馇饸成为绿色食品。以前饹馇饸是没有包装的,散卖。家庭吃呢,就更不需要包装了。现在不同了,讲究的是形象设计,再说了,脱油的饹馇饸要及时进行包装才能防潮,保持其特有的酥脆。这样,您的携带就方便了,而且不易碎。现在,通州饹馇饸早已登上大雅之堂,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高档礼品。当然,通州最好的还是刘老公庄的饹馇饸。民谣云:“刘老公庄儿,好地方儿,户户儿的饹馇能透光儿,家家的饹饸儿世无双儿。辈辈相传响当当儿,传统的做法不走样儿。”
2007年,梨园镇刘老公庄饹馇饸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