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里寻人文
2024-08-06平安
有关北京动物园的发展历史,在各媒体上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记载,视野被集中到了“大清国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而其独特的中西方文化融合背景,从动物园正门,以及进门后独特的“民国风”建筑便已经初有寻味。
正是在那个东西方文化碰撞、交织、试图融合的清朝光绪年间,一支“出外考察团”由大臣端方作为“领队”开始了欧美之行。考察团回国后,含金量极高的考察报告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兴建图书馆、动物园、博物馆、公园……这些在当时颇有创新意义的建议,为中国公共设施建设发展历史书写上了浓重一笔。朝廷很快批准了端方的建议,于1906年在西直门外,选择康熙三子胤祉旧邸、广善寺及惠安寺旧址建起了以“开通风气、振兴农业”为目的的“农事试验场”。实验场内涵盖农产品种植园、植物园和万牲园,这其实也是动物园的雏形。其中第一批入住万牲园的住户身份可不一般,它们是端方自德国购回的一批动物。另外为了充实万牲园,全国各地的督抚也纷纷献来珍奇异兽,豢养于此。
千万不要以为北京动物园内除了观赏动物,并没有太多的人文痕迹,其实只要你细心,也会寻找到不少极具特色的人文气息,而且虽然它们的身份并不一般,但其背后的故事,却比北京其他人文景点鲜为人知。
从正门往西,沿着一条甬道行进不多远,你便会发现一栋中西合璧的特色小楼,小楼门额硕大,虽然文字已经“受伤”不小,但仍旧可以看出“陆谟克堂”四个字。小楼共有三层,20世纪30年代为纪念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而建,由中法文化教育基金会、国立北平研究院及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等共同主持建设,其资金来源为退还的庚子赔款,它也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学科研楼,曾是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研究的基地。如今虽然是游客禁地,但据资料介绍:一至二层为实验室和图书馆,三层为标本室,由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使用。1949年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由陆谟克堂往西行进,一片苍松掩映中,无意间发现一块汉白玉方碑藏身其中,这让笔者十分惊讶,从小到大来北京动物园多次,居然对这块碑没有任何印象。上前观看,石碑正面书写“彭、杨、黄、张四烈士墓”,观看石碑背面及查阅资料方知缘由。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6日由革命党人黄之萌、张先培、钱铁如、吴若龙、杨禹昌、罗明典、郑毓秀等18人组成的暗杀团体在北京东华门伺机刺杀袁世凯,制造了东华门事件,当场炸死袁世凯卫队长等10余人。革命党人黄之萌、张先培、杨禹昌等10人被捕并被杀。民国元年(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褒扬彭黄张杨四人的革命业绩,追赠彭家珍为大将军,并为彭家珍、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等四位烈士在农事试验场营建墓地。整个墓地呈正八角形,距地面约1米,正中立约8米的纪念碑。底座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有七级台阶通向纪念碑。四烈士就安葬于正南、北、东、西四面的石冢下,每座墓前均有碑文,记录烈士事迹,并有中国国民党党徽装饰。1966年8月21日,因为当时的墓碑标有青天白日标记,而被“革命小将”砸毁,墓地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的墓碑是1990年7月10日在旧墓的基础上重建的。
作为北京动物园重要的人文建筑,畅观楼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伴随着修复与利用,如今游客也能有机会与它近距离接触。
畅观楼位置在北京动物园以西,从西南门一直往北走,在路牌的指引下非常容易可以找到,而且独特的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更为显眼。据史料记载,畅观楼曾经被作为慈禧老佛爷乘船走长河奔颐和园途中歇脚的行宫,主体建筑为两层砖混结构,红砖墙体,局部抹灰及灰塑线脚并加以砖雕花饰。正面两端转角处为八字形阁楼,上覆拱形铁皮顶。畅观楼建成后不久慈禧、光绪先后去世,实际上并未使用过。辛亥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来京时曾在畅观楼居住。
除了以上人文景点外,在北京动物园中还零星散落着不少人文印迹如宋教仁纪念塔遗址、众多古桥遗迹等,它们等待着细心的游客在不经意间去发现,去寻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