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古人的购物节
2024-08-06李石
2022年8月12日即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 中元节因为这个俗称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恶名,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实际上,旧时北京人过中元节并不阴森恐怖,而是欢乐、喜庆的,甚至可以称为是热闹非凡的购物节。中元节恰逢北京的初秋,天凉暑消,瓜果成熟,许多瓜果都被做成样式独特的灯,据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叙述:“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斗灯会,更尽乃归。”瓜果绿植物灯以鱼、鳖、鹅、鸭、莲花、荷叶等水族、水禽、水中花为形。苤蓝灯、茄子灯、葫芦灯不悬不挂,以手持、手举及水浮为式。不过,无论何种形式,统称“荷花灯”。所以说,中国古人确实会玩。形式、材质多样的蔬菜灯,比外国人单一的南瓜灯可有趣多了。
中元节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所以,佛教称中元节为“盂兰盆节”。一部名为《盂兰盆经》的佛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按佛陀所说,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解救了母亲。于是,这个日子便被固定下来。梁代的中国第一部民俗专著《荆楚岁时记》中,便有七月十五“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仙”的记载。
目连救母故事宣扬的是孝道,因此中元节所宣扬的其实是儒家思想,奇特的是中元节之名又源于道教。道教经典《大献经》中讲一年有三节,上元节是正月十五,即元宵节;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下元节是十月十五。中元节要“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
唐宋以来,中元节便被定为正式假日,百官放假,皇帝亲自主持大型祭祀。宋代《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元节)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缎带、五彩衣服”,说明那时购物已经成了中元节的一项主要活动。
中元节也是老北京的重要节令。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述,北京中元节习俗,首先是祭祀、祭扫祖先,“中元祭扫优胜清明”;其次是盂兰盆会,“庵观寺院,设盂兰会”;再者是放河灯、烧法船的活动。据《帝京岁时纪胜》:“锦纸扎糊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寓意慈航普度、普度众生。据说,民国时中元节于今北海公园天王殿举办追悼阵亡将士的活动,请喇嘛念经,烧的不是法船而是新式的坦克车、轮船和汽车。实际上,这些寺庙的所谓法事活动,后来也都演变成了吸引游人的表演,从而也繁荣了商业活动。
购物,这是中元节的一大特色。据记载,中元节期间,东岳庙“士女云集,杂货纷陈”“游人香客,摩肩击背”,所以,有人戏言中元节是个购物节。
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也是继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后,老北京的又一个传统灯节。放河灯的历史悠久,明人刘若愚的《明宫史》中记载:“七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灯。”这里指的西苑是北京皇宫大内的西苑,“老北京前三海”指现在的北海、中海和南海。
对于儿童,中元节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灯了。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中记载:“中元黄昏以后,街巷儿童以荷叶燃灯,沿街唱曰:‘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又以青蒿粘香而燃之,恍如万点流萤,谓之蒿子灯。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谓之莲花灯。”
实际中元节也可以祭奠为国牺牲的英烈。张学良将军曾在北京北海公园的天王殿祭祀抗战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