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上只有读书好

2024-08-06袁晓晖

博览群书 2024年6期

我的外婆出生在旧社会,是个文盲,在我小的时候,她经常念叨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后来我上学了,知道了这句话来自《增广贤文》。这“万般”不是指各行各业,而是指人的各种活动;这“高”也不是讲地位高,而是讲品位高。所以,这句话整体的意思应该是:人们所有的活动中唯有读书的品位是最高的。古人还说过,“天下第一等好事是读书”“世上只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那么,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我是70后,根据我半辈子的读书体会,至少有以下十点好处。

第一,读书让人深刻。现在,大家的阅读是网络时代的阅读,最大的特征和突出的问题是浅。浅阅读是快餐式的、跳跃式。你从这条新闻跳到那条新闻,从这个网页链接到那个网页,新闻看个标题,文章看下第一段,你很难读完3页以上的文章,很难静心看30分钟以上的书,所以网络时代很容易让人肤浅,让人浅薄。而读书是让人深刻的最好途径之一。有人曾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用刷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我觉得很有道理。一本书不同于一条条的微博,微博一般而言是随心所欲、有感而发的;而一部作品,作者从构思到写作都是深思熟虑的。一部好的作品,印刷出来的每个字、每句话、每篇文章都是作家和编辑心血的结晶。微博与书比起来,就好像石墨与钻石相比,虽然都是碳原子,但价值天壤之别。看一条微博,不如读一两页书;读一本网络小说,不如看一本中外名著;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你的收获一定是不一样的。

经典之所以伟大,作家之所以深刻,就在于他们总能说出我们有过思考但理不出头绪的话语,说出我们经常不能准确表达的思想,说出我们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感受。比如《红楼梦》有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里对人生讲多深刻,一切荣华富贵到头只是过眼云烟,多少海誓山盟哪里比得上天下父母心。再比如,国学经典《菜根谭》里有一句格言,“老来的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的罪孽,都是盛时造的。”别看今天你身体好,你若不注意健康的话,就会种下今后老年的病根;别看今天你得意、得势,你若不谦虚做人,忘乎所以,你肯定会得罪人,为今后种下祸根。说得一针见血,深刻。

第二,读书让人增智。学历不代表水平,更不代表智慧。我们知道,毛主席只读了中专。他为什么能成为伟人,为什么有大智慧,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爱读书。毛主席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他少年时,在长沙的闹市中读书;长征路上,“天上几十架飞机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追击”,他仍要抽空读书;建立新中国后,他出差出访,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是带上一箱书。直到1976年9月8日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看书。毛主席的智慧,我想首先是来自读书的。据统计,他一生藏书一万多种,十万多册(恐怕我们常人是一生也读不完的)。毛主席最喜欢读《二十四史》,他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读到哪里。这套书他读了24年,风雨相随,朝夕相伴。这套书有850册,3700万字,记载了中国从黄帝到明崇祯帝4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普通人光粗粗浏览一遍都很吃力,而毛主席不但反复读了多遍,还留下了大量的批注和评语。毛主席打胜仗,我想不是用他个人的智慧在打仗,而是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智慧在打仗。

毛主席之所以有本事,就是因为他学的知识比别人多,掌握的方法比别人全,研究得比别人深,思考得比别人透,也看得比大家远。读书,就是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对话,我们可以用古圣先贤的智慧来提升自己、强大自己。

第三,读书让人坚强。作家莫言曾在演讲中说,“我之所以今天还能站在这里跟大家讲话,我之所以还写了一些小说,就是因为我在辍学之后,还坚持读书”,“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在我们最艰难的岁月里,都是书陪伴我们走过”。

你如果觉得自己出身平凡、贫寒、渺小、卑微,你可以读一读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在苦难与挫折中不断超越自己,与AGNvi5n4GaYYtIUVTBg0Np1pAwyDVVTSJMA1upRMQlA=命运抗争。特别是孙少平,他对待困难像弹簧一样,不管生活怎么压迫他,都不能打败他,他始终有一种反抗的力。他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去做最底层的工作,他可以蜷缩在破旧的被褥里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他也可以这边才脱下脏兮兮的工作服那边就能和晓霞探讨人生。《平凡的世界》讲的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读了这本书会让你在面对生活时更坚强。

你如果觉得面对疾病和变故时自己感到无力、感到挫败,你可以读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在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时,他没有放弃自己,坚决地拿起手中的笔,与命运作斗争。他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是90年前说的,但今天我每次读到或想起,都会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我相信,当你低沉时、消极时,这本书能让你坚强。

第四,读书让人幸福。幸福是什么?是金钱?万贯家财不一定幸福。是权力?位高权重不一定幸福。是吃喝玩乐?热闹之后也许更空虚无聊。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灵的感觉。《史记》中说孔子“闻韶乐,学之。在月不知肉味”。学习沉醉得忘了肉的香味,这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论语》中讲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读书读得忘了吃饭睡觉,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年岁几何,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我们许多人也有这样体验:读书读到开心处,可以会心一笑;读到悲伤处,可以泪流满面;读到深奥处,可以掩卷深思;读到高兴处,可以手舞足蹈;这些都是别人无法替代和体味的幸福。

有些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富有。2020年,东莞一个叫吴桂春的农民工离开东莞前,给图书馆留了一封信,他写道:“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这封信当年感动了全网。我觉得,即使他今天还在为讨生活而四处奔波,他也一定有一个丰富、瑰丽的精神世界,“此心安处即是家”,他也是幸福的。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一个读书的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幸福感也不一样的。以书为伴,永远幸福。

第五,读书让人宁静。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须静也”。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非宁静不成就远大的理想。

现在有些年轻人的心难静下来,比较浮躁。有的5分钟之内必会看一下手机,有的一天到晚是低头族,总想着我是不是又有新信息,是不是又有新邮件,朋友圈里是不是有人在给我打招呼。一天到晚,手机铃声、信息提醒声响个不停,怎么能心静下来?可以说,有的年轻人是生活被网络绑架了,生命浪费在手机中。而真正成功的人,是会克制自己的。有人问莫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一不看电视,二不上网。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希格斯不用手机,得奖的消息还是邻居告诉他的。媒体人梁文道说,“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手机,一种最能剥夺自由的工具。”如果你要追求宁静的心境,就打开一本书吧。古人有一首诗描绘了这种美好的读书心境: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与书相伴,你会品味到书香、书魂、书韵,你会感受到心灵的怡然、淡然、超然。

第六,读书让人纯净。现代社会人心不但浮躁而且充满杂质,纯洁、纯净好像是一个远古的传说,但读书可以让人心灵净化。比如,如果爱情掺杂了太多物质的考量,这个爱情就不纯净了,浑浊了。让我们看看古人清澈得像水晶一样的爱情吧。乐府诗《上邪》表达了一个女子最坚贞的爱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样的爱情让人震撼,让人心灵纯净。唐朝李冶的《相思怨》是一曲最动人的相思: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有这样一个思念你的爱人,你还会移情别恋吗?在这样的爱情面前,任何爱情剧都黯然失色。

第七,读书让人高雅。苏东坡有一句名诗“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也说过,“惟有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英国哲人培根更是说得具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他们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能让人变得高雅。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的朋友。特别是古今中外圣贤的书,他们的伟大人格、崇高境界,跃然纸上,让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与古人交朋友、与圣贤对话,长此以往,你自然会受到熏陶、受到陶冶,你的风度气质自然会得到提升,你的言谈举止自然会变得文明、高雅。

作家毕淑敏曾说,对于女人来说,书是最便宜的化妆品,真正读书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因为她有高贵的精神气质。反之,则如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诚不虚言也!

从读书上还可以让我们分出一个人的层次和品位。比如,飞机上,坐头等舱的往往在看书,坐公务舱的大多在看杂志,坐经济舱的一般都在看手机。在绿皮火车上,基本上看不到看书的人,大部分人或在看手机,或在打扑克,或在聊大天。有时候,我在想,是位置决定了人的素质,还是素质决定了人的位置?我也很希望,无论你坐在什么位置,尽可能利用宝贵的时间多看几本好书吧。

第八,读书让人富有。世上的“富有”有两种,一是物质上的富有,一种是精神上的富有,我这里说的是后一种。有时我有这样的感觉:手机里微信里有几个百个乃至上千个联系人,但想倾诉时,不知道电话该打给谁;电视台有上百个,电视剧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却没有一部想看下去的。 这时,我知道我得了一种叫“精神空虚”的病。治疗这个病,只能到书里去找药。有一次,我随手翻到《宋诗钞》中一个女诗人的生平,简单到只有一句话,“朱淑真,钱塘人,世居桃村,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殁。”后人编辑了她的诗集,取名《断肠集》。其中有一首诗《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月在梧桐缺处明”一句,让人击节赞叹,她写出了千古相同的心境和意境。通过读她的诗,我仿佛读懂了这个平凡的宋朝女子不甘平凡和平庸的心。

读书,让我们穿越时空,看见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活、不一样的人生。由此想到,《全唐诗》收录了2200个诗人,他们的诗或是展现他们经历的一段人生,或是描绘他们看到的一片风景,或是传递他们的一种思想、一份情感,读完《全唐诗》,我们就等于交到了2200个朋友,体验了2200种人生,拥有了2200份人生感悟,这是一件多么划算的事,是一种多么“富有”的感觉啊。

第九,读书让人豁达。爱读书的人,有一颗平常心,职场、名利场中会比别人多一些清醒。爱读书的人,有一颗包容心,对人对事对己会比别人多一些宽厚。爱读书的人,有一颗大度心,遇到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他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不会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作家贾平凹说好读书让人“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罗曼·罗兰也曾说,“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第十,读书让人生美好。现在,人们都向往“诗和远方”。很多人以为只有远方才有诗,或者到了远方也没看到诗。殊不知,人生的风景并非只有远方那一重。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说,世界上有三种风景,好山好水,这是我们要领略世间的各种好风光;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每天看到人情百态,这是社会的风景,所以我们要行万里路;还有一道风景,那就是精神的风景,精神的风景是由智慧的文字构造起来的,所以我们要读万卷书。“文字是精神风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字的秀美和壮美,绝不亚于任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生的美好是丰富的,没有阅读,不可能有美好的精神生活,也不可能有真正美好的人生。“读书的人可以欣赏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最美丽的精神风景,眼睛可以到我们的脚无法走到的任何地方,心灵可以得到最充盈的满足”。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的容颜,但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改变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会给人以坚持向上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台湾女作家齐邦媛85岁时出版《巨流河》,她说,希望自己离开世界时仍是个读书人的样子。

是啊,一个爱读书的人最美,一个书香充盈的人生最美。

(作者系中央企业总部干部、第十批援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