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背景下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2024-08-06熊燕杨玲
[摘 要] 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课堂教学存在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实践占比不足、实操个体化培养不够、实验实训室开放次数欠缺等问题,导致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发展,急需探索新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方向。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的提出,打造药学专业课程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库、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引入数字化技术,丰富课上教学形式和课下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将实践教学多元化,推动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141-04
2022年,自教育部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来,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相关文件背景下,于2022年2月提出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其内涵为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决策大脑系统和决策支持两大中心,引导职业院校建设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习实训中心、治理能力提升中心,以此促进职业教育向数字化转型,驱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职业院校治理方式的变革。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随着大众对自身及家人身体健康逐渐重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驱动下,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急需大量具备数字化生产、销售、药学服务等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需要针对行业需求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期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数字化研究现状
在国外,为适应工业4.0时代的到来,德国对其职业教育进行了数字化顶层设计,并在师资队伍、学生学习场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数字化改革。尤其是在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提升方面,Frischherz研究认为,职业学校教师需要具有以下数字能力: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寻找与评估信息的能力、使用媒体准备教学的能力以及结构数字化设计的能力[1]。美国教育部长约翰·金(John King)呼吁美国社会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注应落在学生群体,部分政府与学院签订联邦财政援助联盟协议,吸纳了100所高校的精品课程,不仅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也能合理提供职业技术技能训练。此外,日本政府也加速建设了一批职业大学,开设了一系列全新的专业以提供社会稀缺的数字人才[2]。
在国内,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共享:一是职业院校之间可实现选修课程、实验实训资源、图书馆等资源相互开放;二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可达到线上定期交流,增加互动;三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线上教学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性。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纷纷上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理论课堂不够深入、课程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朱士云[3]等人对数字化资源在职业教育应用中的优势进行研究,指出数字化资源应用在职业教育中能够有效扩大教学信息容量,帮助信息呈现丰富化、多样化发展态度,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网络体系,更好地了解知识重点和本质。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有效地解决了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全面提高了综合教学水平[4-6]。
自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提出之后,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探讨,其中刘殊男在文章中提出,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革了以往的治理方式,为夯实相关教育工作和促进信息化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提供了保障[7]。因此,通过对“1+5”体系展开深入解读,详细地阐释其中的一个系统和五个中心的内涵,并提出在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具体努力方向,期望能够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为完善中国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二、“1+5”体系的提出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自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提出以来,为响应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教育部组织建设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具有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等功能,包括国家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智慧教育平台。面对信息技术不断升级的时代,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有助于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方面,可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不断改进治理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丰富教育评价技术和手段,能够体现个性化评价,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发展。
结合贵州地区区域特色,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对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通过药学专业课程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库、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学习时间更自由、学习方法更丰富的开放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同时为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8-9]。推进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向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提升贵州省职业院校药学从业人员素质,为贵州乃至全社会输送医药市场需要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困境分析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医药行业发展进入了深度调整和转型加速期。药学专业承担着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营销、药品检验、药品使用、药品调剂等岗位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职责。药物研发的创新要求、制剂生产的自动化趋势、药学服务的智慧化发展、药品经营的电子化态势、药品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监管规范等使各医药企业对生产服务一线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应进行课程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10]。
但一直以来,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多数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仍占据较大比重,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但是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较好地应用于专业实践当中,学习效果大受影响,没有与本科药学专业教育拉开培养差距。此外,药学专业实践课程涉及常见剂型生产、药品检验、药品鉴别、药学服务等模块,部分实践因设备庞大、模拟生产线场地不足、存在危险试剂等问题,无法保证全员操作参与,多以教师演示为主,使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种类丰富,涉及危险元素较多,为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室开放程度不足,难以满足学生课后反复练习实践操作、专业群共享教育资源的需求,导致学生所获技能与岗位能力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阻碍了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教学发展[11]。因此,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着眼于社会及行业企业对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1+5”体系下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法
通过详细研读相关文件,根据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的要求,采用多维度拆解问卷调查研究法,设计学生需求、实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理论知识运用程度,是否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来增加对岗位知识与技能的了解,是否需要通过见习或者虚拟仿真的形式了解就业的医院或企业学习时间分配,是否需要增加实训课等维度,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查研究数字化教学对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采用SCP行业分析方法对贵州地区医药行业进行分析,掌握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法,对进行数字化教学后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进行调研、统计,对比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以及两种教学方法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差别,分析差异存在的内在原因,为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二)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1.打造数字化线上课程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背景下的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以适应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根据“1+5”体系建设内涵,结合岗位需求和《职业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文件要求,确定职业院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职业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中心,将药学专业课程药剂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所用的多媒体资料、课堂活动、课后练习、题库、实验实训操作等按照学年进行整理统计并及时更新。根据现有实际研究条件,打造专业核心精品开放课程,通过线上数字化教学的方式,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设并完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
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制剂、质检或医药销售人员等工作,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开展与就业相关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危险性高,无法掌控的缺点,因此虚拟仿真实验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危险性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将实验实训教学信息化作为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在变量,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原则,充分利用5G和新互联网技术升级多媒体、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数字化教学登录设备,打造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包括药理学的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药物化学的化学基本操作和奥美拉唑合成,药剂学的片剂制备,药物分析的移液枪基本操作,中药学基础的中药炮制发酵六神曲、米炒斑蝥、沙炒马钱子等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数字平台,着力解决药学专业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实现真实实验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也突出了应用驱动、资源共享,可以对学生的实习、就业岗位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增加学生对岗位要求的理解。
3.依托数字化手段,建立线下教学联盟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协同机制,形成“区域政府—企业—学校”全方位、立体式产教融合体系,是我国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创新举措,有利于强化产教供需全面对接,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结合医药产业发展新需要,致力于政府职能、区域乡村振兴特色、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有机融合研究,深入探索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政府、企业、学校联盟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打造符合区域发展的健康医药产教融合体,以期为药学专业高质量人才培育提供有益平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贵州力量;帮助医药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助力药学专业调整教学结构,增强职校适应性;同时,还可协助区域内乡村振兴发展。
依托文献查阅、行业调研、问卷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政府、企业、学校联盟产教融合研究现状和职业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改革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二者联合育人的实践路径。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之间共建项目、共同发展,在相关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帮助企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提升学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助力“双师”队伍打造。最后通过企业用人满意度、学生上岗满意度、教师项目立项情况、学校双师队伍建设情况、学生比赛获奖情况、政府乡村振兴建设情况来评价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政府、企业、学校联盟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成效。
(二)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成效
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的提出,为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检验数字化教学方法成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传统教育和数字化教育,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以及两种教学方法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和提升学生的医药相关职业技能培养的差别,以探索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途径。以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类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随机发放共490份问卷进行填写,对进行数字化教学后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接受一年数字化资源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参与并获得各类奖项的人数提升22人次;实践能力考核优良率由16.7%提升至32.4%;超过50%的学生认为,除了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以外,其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和独特性、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判断评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但部分学生表示,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仍存在无线网络卡顿,课后学习反馈和答疑不及时,学习状态盲从等缺陷。
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数字化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可解决实践课时安排无法满足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药学专业某些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困难,学生的实操技能与岗位需求存在差异等问题。其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通过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模拟职业环境虚拟实践课程,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使其具备了从事药学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三,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后,通过“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IvjVE7icNK4Bnrqr0ZRZrx6VHymPwL8s4iMrH5bwyug=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满足岗位要求,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五、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支撑,教育融入科技手段,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将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运用于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打造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推动药学专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职业院校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主攻方向,在夯实职业教育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服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结合医药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人才培养,解决实践课时安排无法满足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药学专业某些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困境,学生的实操技能与岗位需求存在差异等问题,以期能够提升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培养出能够满足岗位需求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 叶子凡.职业教育数字化:德国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23(21):48-55.
[2] 苏睿,黄巨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政府支持研究:基于美德日三国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0):34-42.
[3] 朱士云,魏霞.浅析数字化资源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1(21):22-23.
[4] 杨雅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架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1.
[5] 张丽丽.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C].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21:150-154.
[6] 姜威.中职机械专业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7):123-124.
[7] 刘殊男.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3(1):13-1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成效[EB/OL].(2022-03-19)[2024-01-0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24/.
[9] 孙介孚.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声乐专业教学应用[J].艺术家,2021(11):70-71.
[10] 黄思源,刘爽,苏新.试论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J].文教资料,2023(12):160-163.
[11] 李闫,刘丽芳.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三维六层三阶”职业素养培养模式[J].学园,2024,17(8):68-70.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gzhlyj2022-21);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2C045);贵州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ZZJ-Y2022017)。
作者简介:熊燕(1995—),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植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