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政策与实践趋势
2024-08-05栗晨
摘 要:21世纪以来,多国政府意识到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实现全人教育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学术组织也为社会情感学习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文章聚焦美国、新西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社会情感学习案例,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国际社会情感学习发展趋势,旨在归纳有效的社会情感学习经验,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发展本土化的社会情感学习提供借鉴。研究显示,社会情感学习发展呈现出受益对象全龄化,多类型主体协同实践,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相融合的特点,其影响力明显扩大,形成横向与纵向双向蔓延的趋势。
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会;跨文化;国际组织;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4.06.09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情感在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994年美国菲尔兹研究所(Fetzer Institute)首次提出“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这一概念,指儿童和成人获得并有效地应用知识、态度和技能来理解和管理情绪,设定并实现积极的目标,有效感知他人的情绪并表现出同情心,能够建立和维持积极的关系,并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的过程。过去30年间,各国政府、学术团体、国际组织等主体在社会情感学习的政策制定、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上进行探索,促进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全面发展。十年前,社会情感学习在我国萌芽,一些学校通过“不定期的讲座或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情绪”。[2]2010年,我国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3]《纲要》的实施,为我国社会情感学习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2年起,我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通过项目支持与专业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试点与推广实验,旨在通过学校的改进与变革,加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发展。[4]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于2016年9月13日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s for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框架。[5]该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健康人格”定义为“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这足以体现国家对于中国学生心理健康与情感韧性的重视。2019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以心理健康宣教行动、心理健康环境营造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为抓手,从组织协调、经费保障、科学研究、评估机制四个方面对行动进行保障[6],这彰显了对国民心理健康与情感发展的重视。
近年来,国际社会情感学习政策和教育实践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研究社会情感学习实践经验丰富的国家在该领域的改革举措,对于探索提升我国国民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7]
一、社会情感学习的国际行动主体
20世纪90年代,社会情感学习的概念在美国出现后,全球掀起了多主体、多样性的社会情感学习行动。各国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实施,支持社会情感学习的系统性发展;学术组织为社会情感学习的框架构建和有效实践作出贡献;政府间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培训项目、课程以及评价标准,规范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内容与评价体系。
(一)各国政府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政策范畴
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社会情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国家通过发布教育改革文件、课程标准和指导方针,明确了社会情感学习的目标、内容和评估标准,为学校和机构提供明确的方向。美国将社会情感学习的政策纳入立法层面;英国制定了专门计划与政府咨询文件来支持社会情感学习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立法的完善;韩国与新加坡教育部均出台了具体的课程要求,对学习者应具备的社会情感技能进行阐释,推动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实施。
美国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以及2015年修订的《每个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情感学习”。《每个学生成功法》要求各州将社会情感技能的评估纳入学生评估指标,并要求学校制定相应计划,提供支持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机会和资源。此外,《每个学生成功法》“开启了州主导的多元指标问责体系”,学校教育的成功标准不再局限于标准化考试成绩[8],学校教育转向“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
英国于1999年颁布《国家健康学校计划》(National Healthy Schools Programme),将“情绪健康与幸福”作为衡量学生健康的四个重要维度之一,指出情感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英国政府2003年发布《每个儿童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绿皮书,进一步提出了儿童全面发展的具体规划与措施,要求以儿童“身心健康与情感健康”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与儿童服务,并推动了2004年《儿童法》的立法,从法律层面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幸福。[9]
亚洲一些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社会情感学习。韩国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国家课题实践规划》,将“幸福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设定为教育政策目标,标志着韩国的“幸福教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10]新加坡2015年发布《21世纪学习框架》,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技能包括社会情感技能。该框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社交意识、关系管理、决策能力等社会情感技能,界定了新加坡21世纪需要何种综合性人才,进而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此外,新加坡要求学校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课程之中,并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
一些联邦国家的地方政府层面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来支持社会情感学习的发展,如美国在立法的支持下,各州被赋予教育自主管理的权力,其中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威斯康星州的社会情感学习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学术组织研制社会情感学习框架
在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倡导下,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会(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于1994年成立,这一非营利性组织旨在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年级的学校教育必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绪情感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校及未来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11] CASEL在促进美国社会情感学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成为联结美国官方机构、民间专业组织、学区、社区、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要桥梁。
为科学、系统地推行社会情感学习,CASEL在2015年制定了社会情感能力框架。该框架阐明社会情感学习的五大核心能力,即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会意识(Social-awareness)、关系技能(Relationship-skills)和负责任的决定(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该框架指出,社会情感学习不仅是学校内部的独立任务,还需要社区、家庭共同参与和推行。CASEL于2020年提出该框架各要素之间要有机互动,并将该框架修订为CASEL社会情感能力框架轮(CASEL Wheel)(见图1)。[12]
CASEL Wheel采用系统的方法,强调建立公平的学习环境以及协调课堂、学校、家庭和社区实践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建立真实的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将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整合到学校实施中。在实施过程中,关键要素是提供高质量、精心设计、以证据为基础的课堂项目和实践。
除了CASEL,其他学术组织也尝试对社会情感学习进行定义。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将社会情感学习拓展为“社会情感福祉”(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并制定了七个维度的发展框架,涵盖自我情绪的感知和管理、对消极情绪的抵抗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英国的“学习的社会和情感方面”(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框架从“自我意识、管理情绪、动机、移情和社会技能”五个层面,阐释了支撑人们高效学习和全方位进步的重要因素。[13]
(三)政府间国际组织促进社会情感学习的理念扩散与实践推广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实施社会情感学习的十大基本原则,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广社会情感学习项目。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迈向普及化学习:什么是每一个儿童必须要掌握的》报告中,将身体健康、社会情感、文化艺术、语言与交流、学习策略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七个维度纳入学前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目标体系。[14]2015年,《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教育既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儿童的识别和管理情绪、关心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和巧妙应对挑战性情境等社会情感能力[15],将社会情感学习提上全球政策议程。2018年,欧盟委员会修订了《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委员会建议》,提出将“个人、社会和学会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并指出身心健康、积极应对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16]2020年,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社会情感学习作为评估国家人才竞争力的新指标,成为继阅读、数学、科学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后的第五项指标。[17]经合组织在分析九国相关数据时发现,社会情感学习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表现、促进幸福健康、推动公民参与和社会进步方面均有良好表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在多方协力下,社会情感学习经历了30年的拓展,形成盎然发展局面[18],全球多地的社会情感学习也在本土化的系统实践中葳蕤蓬勃。面对全球性挑战,社会情感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适应力的关键。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情感学习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社会情感学习的发展趋势
(一)对象“全龄化”
社会情感学习的早期实践针对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不断深入推进,其受益人群的年龄覆盖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学龄前(0~5岁)幼儿阶段的社会情感学习对于儿童终身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启蒙与奠基作用。2019年,CASEL指出与儿童相关的成年人应当接受社会情感学习培训,包括教师、父母、家庭其他成员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成人等。CASEL强调,成人的素养对于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他们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不足,将无法帮助儿童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因此社会情感学习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建立面向成人的社会情感学习体系。[19]可见,社会情感学习呈现全龄化覆盖趋势。
1.社会情感学习的“起点”:小学至高中阶段
社会情感学习对提升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年级学生的情感能力并助力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伊利诺伊州于2004年制定了详细且全面的基础教育社会情感能力标准[20],每个学龄阶段都有相应的情感能力标准和详细的社会情感能力要求,随着学生学龄的增长,社会情感学习的实施程度呈递增趋势(见表1)。
2. 社会情感学习的“前移”:学前阶段
“生命的头五年是奇妙而快速的发展和学习时期”,幼儿期积极的社会和情感发展可为终身发展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各国的社会情感学习专门机构关注对0~5岁婴幼儿进行社会情感学习的必要性;通过构建学习框架并细分干预年龄段和干预维度、开发并推广婴幼儿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等措施,使人们在生命初期就能受益于社会情感学习。2015年,美国开端计划办公室(Office of Head Start,OHS)发布《开端计划早期学习成果框架:出生至五岁》(Head Start Early Learning Outcomes Framework: Ages Birth to Five)[21],该框架将学前儿童分为0~3岁(细分为0~9月、8~18月、16~36月)①及3~5岁(细分为36~48月、48~60月)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分别有13个和11个具体的社会情感学习目标。每个细分阶段从“与成人的关系”“与其他儿童的关系”“情感功能”“身份感与归属感”四个方面阐释如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并制定详细的阶段性评价指标。OHS指出,发展婴幼儿“与成人的关系”有助于其培养建立关系的技能和行为,在成年后更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更充分地探索和参与周围的世界;在“与其他儿童的关系”发展中,可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帮助他们增强对入学后与同伴建立关系的兴趣,从而愿意积极学习关键的社交技能,如合作和分享等;“情感功能”是指儿童表达、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适当回应他人情绪的能力,这些能力与儿童和成人的社交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通过发展情感功能,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适应不同的社交情境,这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学龄前是建立“身份和归属感”的阶段,当儿童对自我能力充满信心时,入学后便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OHS还指出,要将儿童的个体化差异纳入发展路径的考量,如文化差异、儿童身体情况的差异。
在国际组织的协同作用下,美国多地已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例如,马萨诸塞州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划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技能和做出负责任的决定5个方面,并且提出12项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如自我效能、自我表达等。上述目标和具体能力的达成被置于环境、多方共育、文化、游戏四个领域中共同协作实现。[22]威斯康星州从自我意识、自我表达、自我管理、集中注意力、同伴意识、社会意识6个方面提出9项计划,包括“将社会情感学习列为地区发展的优先事项、将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与课程相结合、创设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的支持性环境等”。[23]伊利诺伊州为3~5岁幼儿提供了社会情感学习标准框架,包括目标、学习标准、基准、表现描述4个维度,为政策实施者提供了实施策略和工具。[24]美国各州的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均体现出标准化制定与多社会团体协作推进等特点,为学前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规划与指导。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与专注于资助教育、艺术发展的非营利性机构瑞典文化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支持幼儿教育和保育社会情感发展”(Suppor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SAGA)项目是学龄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的一个代表性案例。[25]该项目通过故事书阅读和心智化对话,支持3~5岁幼儿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同时,该项目支持幼儿教育和保育教师、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这也体现出对成人社会情感学习与儿童社会情感学习密切联系的关注。SAGA项目已在芬兰南部的公立幼儿园和教育中心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反馈。2023年的一项教学实验表明,SAGA项目在支持幼儿教育和保育中的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26]
3. 社会情感学习的“延展”:成人阶段
各国代表性组织和机构在拓宽社会情感学习目标受益人群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培训、资助学者等多种形式的工作,促进成人社会情感学习的发展。2023年11月,CASEL年会以“领导者作为学习者:建设孩子们需要的‘村庄’”(Leaders as Learners: Building the Village Our Children Need)为主题[27],建议为上到政策制定部门相关领导(如美国各州教育部官员),下到政策实施部门相关领导(如校长),开展专门培训,让其了解成人社会情感学习的概念、重要性、实施方法及所需的政策条件。[28]CASEL还通过维斯伯格学者项目(The CASEL Weissberg Scholars Program)[29]资助社会情感学习领域拥有博士学位或同等科研能力的早期(职业生涯前五年)学者,让他们更好地在社会情感学习领域进入角色并起到先锋作用。
新西兰的福祉与复原力机构(The New Zealand Institute of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致力于提供社会情感学习培训和资源,帮助学校和教师在社会情感学习方面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发展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决策能力等社会情感技能。该机构推出的“一口一口的学习”[30](Bite-size Learning)包含一系列针对社会情感学习教育者的培训视频,涉及主题有“积累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福祉的基础知识”“激发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讨论和学习”“促进在学习中发展共同的幸福语言”“增强教职员工在课堂上开展幸福主题的信心”,以及“为员工提供实用的循证策略”。该机构还推出了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文凭[31],涵盖多个重要的幸福感主题,如优势、韧性、乐观、创造力和卓越,它还展示了如何将基于研究的实践应用于各种专业领域,为不同职业的成人提供个性化的社会情感学习指导与建议,获得该文凭的人员可以从事相关咨询工作,用专业知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帮助。
(二)多类型主体协同实践
社会情感学习涉及多元体系,存在许多内涵深刻的动态机制和实时交错的复杂关系。随着社会情感学习的发展,多国已突破课堂局限,将其作为一项全社会协同共促的共同使命。其中,美国的社会情感学习建设已呈现出立体多维的成熟状态。CASEL系统性地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美国学生的教育经历中,社会情感学习不仅仅是一堂课或一项活动,还贯穿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如教室、学校、家庭和社区。CASEL还将学区和州的政策、资源和行动统一起来,以支持社会情感学习的实施。同时,联邦政策在为支持性环境和丰富的学习经历创造条件方面也发挥着作用。图2是美国社会情感学习的六大维度,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日常实践,致力于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社会情感学习环境。
社会情感学习的第一个维度是课堂。传统课堂将知识技能与社会情感技能分开讲授,美国针对K-12课堂实施“循证计划”[32],该计划能对学生知识技能与社会情感能力相结合产生积极影响。该计划遵循SAFE执行标准,即“有序”(sequenced),要求课堂要组织相互联系和协调的活动;“积极”(active),采用积极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强化新技能;“专注”(focused),集中时间和精力培养个体社交技能;“明确”(explicit),确保每堂课需针对特定的社交和情感技能进行训练。社会情感学习在美国的课堂改革中呈现出知识技能与社会情感能力融合的新形势。
社会情感学习的第二个维度是学校。在美国学校层面的社会情感学习中,每个人都要发挥作用。校长带头承诺并支持社会情感学习的实施;领导团队的其他成员在确保教学、纪律、学生支持和其他方面提供支持;教师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教学中,并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充满关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关心、重视和肯定;辅助人员(如辅导员、护士、食堂工作人员等)通过相互支持的关系,扩大实践社会情感学习的机会。CASEL为多所学校提供指南,帮助学校在关键活动中取得社会情感学习实质性改进;同时定期提供研讨会,帮助各校分享社会情感学习实践经验。[33]
社会情感学习的第三个维度是家庭。在美国,家庭与学校构成了一种双向合作模式,即学校向家庭学习,家庭向学校学习。学校可以借鉴家庭中已经在使用的支持社会情感学习的策略,并利用家庭的专业知识来创建更具包容性的学校环境;家长可以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学习如何在家中展开社会情感学习实践。CASEL提供了学校—家庭伙伴关系的指南,组织家庭聚在一起讨论社会情感学习,同时在增强家长和监护人意识方面也做出了努力。例如,CASEL和全州保险公司基金会发起“我们的孩子是领袖”[34]活动,为家长和监护人提供有关社会情感学习的指导和资源,以鼓励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与社交力。2010年的一项研究[35]表明,社会情感学习延伸到青少年的家庭生活时,会更加有效。
社会情感学习的第四个维度是社区。美国许多社区已经将社会情感学习作为社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提供关注青少年的家庭服务、课后和暑期计划、心理和行为健康活动等。这些类型的社区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加强和实践社会情感学习的机会,还带来了有关吸引和激励年轻人、建立关系和文化响应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社区的社会情感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人之间的合作”,即社区与学校教职工的互相学习;二是提供“学生体验”,即在社区环境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从而促进社会情感学习的连续性,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由美国非营利组织“研究和发展机构”(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发起的“社会情感学习合作伙伴倡议”(The Partnerships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itiative)[36]是一个长期合作项目,旨在探索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在社区利用校外时间改善和提升社会情感学习并从中受益,为整个学区和社区实施并持续改进社会情感学习提供指导和技术援助。
社会情感学习的第五个维度是学区。2011年,CASEL倡导学区大规模合作,共同推行“合作学区倡议”(Collaborating Districts Initiative,CDI)[37],旨在为高质量、系统的社会情感学习创造条件。2021年,CASEL发布《美国学区社会情感学习的十年:长期影响社会情感学习可持续性的因素》,分享了20个合作学区的实践经验,表明CDI取得了可观的成绩。[38]在各学区共同合作并积极创建支持性环境的推动下,将社会情感学习列为优先事项的州的数量大幅增长。
社会情感学习的第六个维度是政策与立法。美国《每个学生成功法》拓展了“成功”的定义,增加了许多“非学术”指标,让人们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一个学生的成功,而不局限于学业表现,这对于学生的个人认知、自我接纳、综合评价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该法也支持工作人员制定改善计划,解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健康问题。2023年,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6—10日定为“全国社会情感学习周”[39],这标志着对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视在美国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美国参议院决议承认社会情感学习在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和行为健康,以及未来职业成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支持扩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获得社会情感学习的机会,鼓励人们推进社会情感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家庭和社区提供支持。
其他国家也呈现出各具特点的多维度社会情感学习。英国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虽然是由政府资助的全国性项目,但充分尊重地方当局和学校的自主权,并未制定统一的实施标准,而是允许地方当局和学校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实施社会情感学习。[40]新加坡的社会情感学习格外强调家庭与社区的作用,大力倡导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41],政府先后实施了“教育储蓄计划”和“教育部经济援助计划”,从经济层面支持并协助家庭教育。[42]
(三)与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相融合
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之一。CASEL在2021年提出将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劳动力发展(Career and Workforce Development)系统相融合的战略,以助力学生职业发展。面向职业发展的社会情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独特才能,了解自身能力,适应未来更广泛的职业需求,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社会贡献者。[43]
1.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劳动力发展的有机融合
美国特拉华州在“个性化职业和学术规划”理念指导下,了解了美国雇主对于劳动力情感软实力的诉求,因地制宜地推出特拉华“学生成功计划”(Student Success Plan),以推进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劳动力发展的融合,并将主要任务设计为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道路探索需求,即将“学生成功计划”过程精细划分为四个职业规划阶段:七至八年级的“早期开始”阶段,九至十年级的“提前计划”阶段,十一年级的“专注目标”阶段,十二年级的“保持正轨”阶段。该计划符合美国践行的多元社会情感学习发展理念,建构了“公平的统一化能力标准、重视具身心智的职业化教学方式、强调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参与主体”[44],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成功。
韩国的“幸福教育”和“梦想学校”体现出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劳动力发展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融入当地教育的特点。韩国教育部在2013年3月28日发布《国情课题实践规划》,将“幸福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设定为教育政策目标。[45]该规划的初衷是治理“影子教育”(课外补习班)等不良风气,呼吁教育关注学生减负及幸福感提升,摆脱“唯高考论”这一教育功利化现象,帮助学生在职业规划上有更清晰的认知。“自由学期”是“幸福教育”的最大特色,指在初中某一学期以讨论、实习和体验等活动替代期中、期末考试的教育制度[46],帮助学生寻找职业理想,从而拥有更清晰的学习规划和目标。自由学期中的课程设置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具弹性,扩大了学校和学生的选择性。课程主要分为前途探索活动、社团活动、选择项目活动和艺术体育活动,使学生的压力感、紧迫感、焦虑感等负面情绪得以降低,积极感、参与感、幸福感等积极情绪获得提升。此外,韩国还有一类由教育厅资助的创新学校——“梦想学校”,为就业压力大、就业迷茫的学生提供帮助,该类学校强调个人兴趣的最大化,并提供细分赛道的职业培训,包括学科类、兴趣类、生活类、艺术类[47],这为许多在传统学校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拥有职业梦想的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2.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劳动力发展的深度融合
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劳动力发展呈现出深度融合的特点。例如,新加坡的品格与公民教育[48]与21世纪能力框架相融合(见图3)。在多元文化背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危机下,如何增强国民凝聚力,发挥人力资源效用,成为新加坡政府的关注点。[49]在多重危机和挑战面前,新加坡教育部认为,学生仅仅依靠社会情感能力还不能有效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因此在2014年提出21世纪能力框架,阐释了人才应该具备的六大核心价值。2021年,新加坡政府更新了品格与公民教育框架及课程内容[50],以身份、人际关系和选择为前提,以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情感能力教学为基础,明确公民品格培养的四个方面,即良好的道德、坚韧和社会情感福祉、为未来做好准备、积极的公民参与度。课程设置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国家教育、性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网络健康、家庭教育。其中,教育与职业指导课程描述如下:学校里的年轻人所面临的未来将与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所经历的未来大相径庭,教育与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帮助其在关键教育阶段做出明智的决定,成功地从学校过渡到继续教育或工作,从而管理好自己的职业道路和终身学习。通过教育与职业指导,学生可以探索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主动、适应性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为迎接21世纪做好准备。新加坡21世纪能力框架及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阐明了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与情感价值的融合培997cc47053fe8178bffc4b1ab5e37b6d养目标,弥补了两套体系的短板,形成了有机联动和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三、总结与思考
各国研究表明,社会情感学习是培养“完整儿童”的有效措施。从多国政策来看,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关注已延展至婴幼儿时期和成人阶段,更多主体的参与使更多人群受益。公民职业生涯的成功也依赖于社会情感学习,这既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这些创新发展态势不仅证明了社会情感学习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了全球对社会情感学习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我国已构建了富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框架,实施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情感学习实践,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感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我国在社会情感学习各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其一,我国已有一些学者关注到教师群体的社会情感学习建设[51][52],但对其他成人群体的关注仍有待加强。其二,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人际交往”维度明确指出四个具体发展目标,即“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及“关心尊重他人”,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社会情感学习应受到更多关注。其三,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如何真正落实,社会领域的课程如何开展,对于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而言是两大难题[53],社会情感学习还需要全面融入学生所有教育经历、融入日常实践,各参与主体需要合力建设支持性的社会情感学习环境。其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数字化等也为社会情感学习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亟需对其进行研究和有效应对。
注释:
①细分月份之间有所重叠是因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
参考文献:
[1]毛亚庆. 提升社会情感能力构建学生社会性[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Z1): 11-12.
[2]魏华林,朱安安.美国社会情绪学习课程选介——“第二步”课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22-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7-07-29)[2024-05-25]. https://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
[4]毛亚庆,杜媛,易坤权,等.基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学校改进——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8(11):31-33.
[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85.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2019-07-15)[2024-05-25].https://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7]全景月,姚计海.社会情感学习(SEL)项目的实施背景与价值探析[J].基础教育参考,2014 (17):73-77.
[8]杨秀治.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到《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美国中小学教育问责体系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5):18-25.
[9]易春丽.英国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支持体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10]张克军.韩国的“幸福教育”:背景、路径与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5):31-38,141.
[11][19][27][28][29][32][33][34][37][39]CASEL[EB/OL].(2023-12-20)[2024-05-25].http://casel.org/.
[12]CASEL.CASEL Wheel[EB/OL].(2023-03-03)[2024-05-25].https://casel.org/fundamentals-of-sel/what-is-the-casel-framework/.
[13]林丽珍,姚计海.国外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模式与借鉴[J].基础教育参考,2014(6):72-76.
[14]徐鹏.美国学前儿童“社会情绪学习(SEL)”的基本结构、培养策略与特点——源自马萨诸塞州的经验[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7):17-27.
[15]UNESCO.教育2030框架被采纳实施[EB/OL].(2015-10-29)[2024-05-25]. https://www.unesco.org/zh/articles/jiaoyu 2030xingdongkuangjiajiangbeizhengshicainashishi.
[16]李超,张香兰.欧盟社会情感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框架与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23,45(3):70-78.
[17][49]刘恩康,王牧华,计晨.面向未来的阅读素养:理论内涵、分析框架与培养策略——基于PISA、NAEP和PIRLS的国际测评经验[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10):41-54.
[18]沈伟,王娟.社会情感学习为国家人才培养带来了什么——基于政策流动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20):8-17.
[20][24]沈伟,陈莞月.美国伊利诺伊州儿童社会情感学习标准的落实——基于霍尼格政策实施理论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1(3):15-25.
[21]Office of Head Start. Head Start early learning outcomes framework: ages birth to five[EB/OL].(2024-05-21)[2024-05-25]. https://eclkc.ohs.acf.hhs.gov/interactive-head-start-early-learning-outcomes-framework-ages-birth-five.
[22]徐鹏.美国学前儿童“社会情绪学习(SEL)”的基本结构、培养策略与特点——源自马萨诸塞州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7):17-27.
[23]韩雨晴,冯艺璇.美国威斯康星州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的指导实践[J].中国教师,2023(11):121-124.
[25]University of Helsinki. SAGA[EB/OL].(2023-12-20)[2024-05-25].https://www.helsinki.fi/en/projects/social-and-emotional-development-early-childhood-education-and-care.
[26]MARTIKAINEN S. Supporting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a randomized parallel group trial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wo different interventions[EB/OL].(2023-04-27)[2024-05-25].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313831.2023.2204119.
[30][31]The New Zealand Institute of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 Bite-size learning[EB/OL].(2024-05-22)[2024-05-25].https://nziwr.co.nz.
[35]ALBRIGHT M I, WEISSBERG R P.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 to promote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M]// CHRISTENSON S L, RESCHLY A L. Handbook of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 for promoting student competence.New York:Routledge, 2010:246-265.
[36]RAND.The partnerships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itiative[EB/OL].(2019-01-15)[2024-05-25]. https://www.rand.org/education-and-labor/projects/pseli.html.
[38]沈伟.六大因素影响可持续实施SEL CASEL发布美国学区推进社会情感学习的“十年”报告[J].上海教育,2022(8):60-62.
[40]田瑾,毛亚庆,房茹.英国“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实施与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4):74-80.
[41]吕贝贝,李佳,彭鑫鹤.新加坡“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作体系的建构及其启示[J].教育参考,2021(5):52-61.
[42]李莉莉,田时力.新加坡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实施启示[J].教育评论,2023(6):154-162.
[43][44]王瑜,何苗苗.指向职业劳动力发展的美国社会情感学习——以特拉华州SEL-CWD融合框架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3(22):70-77.
[45]张克军.韩国的“幸福教育”:背景、路径与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5):31-38,141.
[46]李保强,江迟.韩国“自由学期制”改革及其借鉴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7(6):73-78.
[47]杨东平.韩国的教育内卷是怎样治理的?[EB/OL].(2021-09-26)[2024-05-25]. https://www.sohu.com/a/487999706_ 484992.
[48]新加坡教育部.21CC框架[EB/OL].(2023-09-20)[2024-05-25].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in-sg/21st-century-competencies.
[50]新加坡教育部.2021CCE课程内容[EB/OL].(2022-11-28)[2024-05-25].https://www.moe.gov.sg/-/media/files/secondary/syllabuses/cce/2021-character-and-citizenship-education-syllabus-secondary.pdf.
[51]王娟.“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能动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
[52]张幽桐. 师范生社会-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53]曾晓滢,原晋霞.美国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策略——源自七个“CASEL SELect”课程的经验[J].上海教育科研,2020(1):35-38,34.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Trends in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Multi-country Cases
LI Che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ny governments have been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 and regard it as a crucial method of achieving holistic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dditionally, some academic organizations have also been injecting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EL. This study focuses on SEL c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Zealand, Singapore, 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SEL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method, aiming to learn from the effective SEL experien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help our country better develop localized SEL.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EL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age target beneficiaries, multiple types of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SEL, and integration of SEL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guidance. The impact of SEL is significantly expanding, creating a trend of two-way spread both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Keyword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 Cross-cultur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omparative study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