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以原创科技打造世界品牌
2024-08-04池文淑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低增长新常态,国内市场也进入存量竞争新常态,实体经济则从规模扩张进入到必须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全球化,正在成为制造型企业转型、品牌塑造的主攻方向。
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创立于 1984 年。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海尔从一个集体小厂,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无论是品牌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创新,40年来,海尔走的每一步,都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表率和引领作用,为中国制造业不断突破和转型树立了榜样,为中国企业全球创牌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提到品牌价值,海尔连续六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凯度 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 100 强”,连续 15 年稳居“欧睿国际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名。
海尔40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制造业抓住改革开放和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再到原创引领,从中国品牌到全球品牌,从近乎零基础到具有国际竞争力,进入全球制造强国行列发展历程的缩影。海尔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其在国外市场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实力,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更大的声誉。
自主创牌: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一直以来,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商业网络体系中掌握了主导权,是商业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它们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全球网络体系的操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业网络的总体格局。而随着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这一格局开始逐步被打破。
对海尔而言,在初出国门之际,国外企业找到海尔,希望其以给国外企业代工的方式“出海”。虽然代工可以有 3%~5%的利润,但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海尔很难在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最终,海尔毅然决定放弃眼前利益,坚持长期主义——自主创牌。
自主创牌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海尔从 1991 年开始批量出口,用了 26 年的时间,到 2016 年才实现海外市场的盈亏平衡。功不唐捐,待到 2021 年,海尔旗下子公司海尔智家的海外营收达到 1147.3 亿元,占集团总营收超过 50%之际,海尔的全球创牌突破了代工利润率,才进入全面收获期。
自主创牌要求跟每个海外市场的用户零距离交互,围绕全球用户的本土化需求快速创新。海尔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掌握了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比代工企业更快速地进入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位置。
具体来看,海尔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构建了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布局:本土化研发——在全球建立“10+N”开放创新生态体系;本土化制造——在全球设立 35 个工业园和 143 个制造中心;本土化营销——进入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流零售渠道,在海外建立了 7×24 小时的服务体系。
“三位一体”布局促成了以海尔为核心企业的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使得全球用户成为最大受益者,成为海尔品牌全球化的拥趸。例如,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夏季酷热,当地人家里常年开空调、喝冰沙,海尔据此研发了空调自清洁专利技术,并且在冰箱上专门设计了可制作冰沙冷饮的变温区。2022 年,泰国家电行业整体下跌 7%,海尔在当地却逆势增长 15%,市场份额位居当地前三名,海尔空调、冷柜位居当地行业第一。
另一则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家电市场低迷,海尔却领跑行业:在美国,海尔旗下通用家电成为全美第一家电品牌;在欧洲,海尔逆势增长 19%,成为增长最快的家电品牌;在日本,海尔登顶白电市场第一;在新西兰,海尔连续多年市场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来自海尔的自主创牌战略。
目前,海尔集团旗下拥有海尔智家、海尔生物、盈康生命、雷神科技四家上市公司,拥有海尔(Haier)、卡萨帝(Casarte)、通用家电(GE Appliances)等七大全球化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构建了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搭建了物联网大健康产业生态——盈康一生。海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入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 10 亿全球用户,品牌资产遍布全球。
原创科技:集全球之力快速响应用户
海尔40年的创业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科技创新的足迹在海尔三大板块的业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智慧住居板块,海尔明确了三条发展曲线:第一曲线是从智能家电到智慧家庭,再到智慧生活的递进发展;第二曲线是包括商用暖通、智控系统等智慧楼宇综合解决方案和家庭机器人产业;第三曲线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智慧康养产业。
智慧住居板块见证了海尔40年科技创新的历程,亚洲首台四星级冰箱、中国首台变频空调、全球首台双动力洗衣机、中国首台“防电墙”电热水器、中国首台磁悬浮中央空调、中国首台防干烧燃气灶,在为用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的同时,已有 200 余项原创科技被行业跟进模仿,惠及全球用户。
在大健康板块,海尔旗下盈康一生布局了生命科学的科研设备产业、临床医学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产业、生物科技的血制品产业。在基础研究层面,盈康一生突破了超高速离心机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产空白;在平台级技术层面,全自动细胞工作站制备效率提升 2.2倍,洁净环境运行成本降低约 17%;在代际产品/方案突破层面,首创智慧用药场景解决方案。
在产业互联网板块,海尔布局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打造了 3 个行业解决方案,即城市治理解决方案、汽车场景解决方案以及分布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创新出 BAAS 引擎、工业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方案,以原创科技为千行百业的更多场景提供更多可能。
截至 2023 年底,海尔所获中国专利金奖增至 12 项,为行业第一;海外发明专利超 1.7 万件,覆盖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 106 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 770 项;累计获得 17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占行业总数的三分之二。
在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离不开海尔科技创新在三个维度的鲜明实践。
第一就是自主创新。针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海尔迎难而上,坚持自主创新。以斯特林制冷技术为例,这是一种先进的低温制冷技术,采用氦气作为制冷工质,绿色环保,兼具高效率和大冷量,可实现深低温区(0℃到~200℃)快速制冷,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早前,该技术为美国、日本所垄断。
为了填补国内斯特林制冷技术产业化空白,海尔生物医疗研发团队启动了“高效、抗扰斯特林制冷机控制系统及其在超低温冰箱的应用”科研项目,在生物医疗低温存储领域大冷量的斯特林制冷控制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垄断,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第二是全球协同创新。除了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海尔也坚持以全球视野加速科研攻关,打造了“10(10大研发中心)+N(N个创新中心)”的全球开放创新体系,超 100 个核心技术领域的 25 万名专家、100 多万个技术资源在线协同,建立起真正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科技合作创新生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研发。
今年“罗兰-加洛斯”法网赛事期间,一款名为 X11 的新品在全球上市,这是一款全球协同研发的创新产品——中国研发中心负责软硬件设计,澳洲研发中心负责电机升级,欧洲研发中心聚焦解决节能问题,美国研发中心提供新风技术解决方案——在欧洲多国一上市就占据当地高端市场份额的 10%,带动价格指数提升至 130+。
世界各地的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协同起来,支撑海尔的全球高端创牌之路更具想象力,“低价”不再是中国品牌的标签,海尔这个创业 40 年的企业已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第三是探索创新联合体。当下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攻关难度大,单靠一家企业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为此,海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举例来说,海尔拿下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的“新型高温热泵技术及其在民用灶具中的产业化应用”项目,就是海尔牵头、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物。该技术突破了现有高温热泵技术的“天花板”,成功打破了发达国家对高温热泵技术的垄断,并完美解决了电力灶具不适合中式爆炒的体验难题。
同时,海尔还牵头打造了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数字家庭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系统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20 多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构建从原创科技到成果转化到产业链的创新体系,助力实现国产替代和高水平科技的自主可控。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海尔营造的科创氛围、科研成果转化的产业链资源,以及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的激励机制,不断吸引着优秀人才加入海尔。同时海尔鼓励年轻人挑大梁、当主角,由此涌现出赵一凡等荣获国家专利金奖的“95 后”青年才俊,这些新生力量又持续为海尔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添砖加瓦。
眼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核心力量。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生态,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未来,还将有更多中国企业审时度势,加快转型步伐,加入这一宏大的变革力量当中,参与到国际舞台的角逐当中,让更多中国品牌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