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

2024-08-04晏汀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4年6期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出一种创新的展品研发与应用系统。该系统将综合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观众行为的实时感知和自适应交互。在研发过程中将通过设计合理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有效促进观众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际应用中的评估和比较,验证该系统在提升展品互动体验、提升观众参与度、增强教育效果、拓展科学知识传播途径等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交互式展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

武汉科学技术馆作为大型科普类场馆,目前馆内传统展品展览方式存在信息传达效果不理想、观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了提升展品展览的互动性和教育性,展品研发与应用领域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武汉科学技术馆是科普与科技交流的重要场所,聚集了大批科技人才,为进一步推动武汉科学技术馆科技创新,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打造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系统平台,改善展品的互动体验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方式,为武汉科学技术馆提供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并引领创新发展。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系统,需要综合利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1]。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类智能的能力,包括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和自动决策等。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一个子领域,通过训练算法来使计算机系统具备学习和自适应能力,通过让机器学习和适应数据来改进性能。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并通过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视觉系统算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系统,旨在通过分析和处理行为动态数据,实现展品交互式体验。这种算法是从通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发展而来,结合了场馆的特定需求和挑战。

我们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观众行为的实时感知[2],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与观众的实时交互,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观众行为进行分析。为了提高交互体验和学习效果,设计合理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系统设计与实现部分包括展品识别与定位的技术方法、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式、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的算法和流程,以及自适应响应与展示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等。

以武汉科学技术馆作为基地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系统,明确新型研发系统的目标和背景,开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研究。探索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提高武汉科学技术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推动武汉科学技术馆科技体验的创新、促进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等。通过人工智能和展品的结合,提供前沿科技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技术创新支持、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服务,引领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一、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内容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系统关键功能的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一)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基础任务,将图像或视频数据转换为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的数值表示。常见特征提取方法包括边缘检测[3]、角点检测、纹理特征提取等。这些特征可以捕捉到图像中的结构、边界和纹理等信息,为后续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提供基础。

(二)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旨在将图像中的对象或场景分类为预定义的类别。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训练模型来学习从图像中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的模式。常见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等。

(三)目标检测和跟踪:用于在图像或视频中定位和识别特定的目标对象。目标检测算法检测和定位图像中的多个目标[4],并为每个目标分配类别标签。跟踪算法在视频序列中跟踪目标的运动轨迹。常见算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R-CNN)和卡尔曼滤波器等。

(四)三维重建和深度感知:用于从图像或视频中推断出场景的三维结构和深度信息,通过从多个视角的图像中提取几何和纹理信息来还原场景的三维模型。常见算法包括结构光、立体匹配和稠密光流等。

(五)姿态估计和运动分析:用于检测和估计人体或物体的姿态和运动信息,追踪关节的动态变化、估计物体的运动轨迹,并用于姿态识别、动作识别和运动分析等应用。常见算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姿态估计方法和光流分析等。

(六)行为识别和活动分析:从视频序列中识别和理解人类或物体的行为和活动,对于视频监控、视频理解和人机交互等领域非常重要。常见算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循环神经网络和二维/三维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光流分析和轨迹分析等。

(七)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结合视觉感知和定位技术的方法,用于实时构建环境地图并同时估计相机的位置和姿态,应用于增强现实、导航、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常见算法包括基于特征的方法、直接法和半直接法等。

(八)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具有强大的表征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力。通过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等模型,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和图像生成等任务中取得优秀性能。迁移学习则利用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新任务上进行微调,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效果。

二、计算机视觉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交互式展品系统研发

计算机视觉可以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交互式展品系统的研发。具体方法如下:

(一)文字识别与理解:计算机视觉使用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将展品上文字转换为可识别文本,对文本数据应用NLP技术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语义分析,使展品系统理解展品文字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查询或指令提供相关的展示内容和解释。

(二)语音交互与语音识别: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展品系统将用户的语音指令转换为文本数据。将NLP技术应用于这些文本数据,进行语音理解和语义分析,使用户通过语音与展品系统进行交互,提出问题、获取信息或控制展示内容。

(三)智能问答与对话系统:结合计算机视觉、NLP和机器学习技术,展品系统实现对话功能和智能问答。系统使用NLP技术通过用户提问和表达,理解用户的意图,并从展品的相关信息中提取答案。通过训练基于机器学习的对话模型使展品系统与用户进行自然而流畅的对话。

(四)情感分析与个性化体验:展品系统结合计算机视觉和NLP技术,分析用户情感和反馈。通过识别用户的表情、语调和语义,了解用户的情感状态并相应调整展示内容或互动方式,以提供个性化展品体验。

(五)知识图谱和推荐系统:知识图谱整合展品的相关知识和背景信息,并提供语义关联和推理功能。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结合计算机视觉和NLP技术,推荐相关的展品内容或展示活动。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一)展品识别与定位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展品的识别与定位。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系统能够从摄像头或传感器捕获的图像中识别出展品的特征,并确定其在展览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这种展品识别和定位的技术可以基于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和姿态估计等算法来实现。

(二)用户交互界面设计

设计直观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以便观众与展品进行互动,包括触摸屏、手势识别、语音识别、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多种交互方式。观众可以与展品进行沉浸式交互体验,并获得展品相关的信息、解释和教育内容。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负责处理从展品识别和用户交互界面收集到的数据,对展品的识别结果和用户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和处理。此外该模块还可以将实时数据传输到后端服务器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以提取有价值的展览参与度、用户偏好和行为模式等信息。

(四)自适应响应与展示模块

该模块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根据观众的行为和反馈,实现对展品的自适应响应和展示。通过分析观众的交互行为和反馈,系统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兴趣,自动调整展品的演示内容、展示方式或交互方式,以提供个性化的展览体验。

(五)情感识别与反馈

引入情感识别技术,使系统能够感知观众的情感状态。通过分析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其他生理指标,系统可以了解观众的情感反馈,并根据情感状态调整展品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以提供更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展览体验。

(六)协同互动

考虑实现观众之间的协同互动功能,使他们能够共享展品相关的信息、意见和体验。通过连接多个用户设备,观众可以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合作和分享,创造出更丰富和有趣的展览互动体验。

(七)数据分析与优化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中,采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观众的行为模式、兴趣爱好和参与度等指标,优化展品的展示内容、交互方式和展览设计,提高展品展览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八)智能推荐与个性化服务

基于观众的兴趣和偏好,系统将提供智能推荐功能,推荐与展品相关的其他展品资料和活动。通过个性化的展品推荐和定制化的展览服务,观众将获得更丰富和个性化的展览体验。

(九)安全和隐私保护

设计系统时需考虑确保观众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取适当的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观众的个人信息和交互数据不被滥用或泄露。

该系统的开发将使用各种编程语言和工具,如Python、深度学习系统(如TensorFlow或PyTorch)、计算机视觉库(如OpenCV)、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如NLTK或spaCy)等。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系统将应用于各种不同领域,例如科普教育展览、文化遗产和保护展示,以及社交娱乐体验等。对于不同案例,系统将描述展品设计的目标、应用场景和实际效果。具体案例如下:

(一)设计创新展览:利用武汉科学技术馆的展示空间,设计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创新展览。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造沉浸式的机器学习体验。例如通过VR头盔向观众展示机器学习算法的内部工作过程,或通过AR应用将机器学习模型投影到现实世界中进行互动,向公众展示机器学习的原理、应用和潜力。展示中包括实际案例、演示、实验和游戏化元素,以吸引观众的参与和学习。

(二)AI交互展示: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创建具有交互性的展示。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智能对话系统,让访客能够与展示进行对话和互动,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机器学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三)智能导览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和位置识别技术,开发智能导览系统。系统根据参观者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导览和推荐,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探索科技馆的展览内容。

(四)人机界面和自然语言处理:人机界面研究如何使人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自然和有效的交互,包括触摸屏、语音识别和手势控制等[5]。自然语言处理涉及计算机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能力,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智能助理。

(五)人机协作展示:展示人机协作的机器学习应用案例。例如机器学习算法如何与人类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如医疗诊断、自动驾驶等,可帮助观众理解机器学习在实际场景中与人类合作的潜力和局限性。

五、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系统实验与评估

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将在实地展览场景中进行实验和用户调研。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场景、实验设置和数据收集,收集观众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评估系统在交互性、用户体验和教育成果等方面的性能,以验证系统的实际效果。实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将因具体需求和技术选择而有所不同,将根据研究目标和可用资源对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功能测试:测试展品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作,检查语音识别展品是否准确识别和回答观众的问题,确保虚拟导览和AR展品中虚拟元素与实际展品的对应关系正确。

(二)用户行为观察:观察观众在与展品互动时的行为和反应。记录交互方式、使用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数据,评估展品系统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三)情感识别准确性测试:使用已知情感状态的观众作为情感识别展品系统的测试样本,检验展品对观众情感状态的准确识别率。通过观察表情、语音或生理指标等来判断观众的情感状态。

(四)数据准确性和可视化评估:评估数据可视化展品系统展示的数据准确性和可读性。通过与专业领域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展品系统所呈现的信息是否准确、易于理解和有效传达。

(五)交互性能测试:测试展品系统与观众之间的交互性能,包括响应时间、准确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通过模拟多种使用场景和用户负载,验证展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交互性能表现。

(六)安全和隐私测试:对于涉及个人数据和隐私的展品,进行安全性和隐私性的测试。确保展品系统对观众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密措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七)可持续性评估:评估展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考虑展品所使用的能源、材料和可再生资源,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六、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系统的讨论与展望

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系统的优势、潜力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实验和应用案例的结果,提出改进和扩展的建议,并探讨人工智能在展品展览设计中的潜在应用,以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多模态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提升展品展览的个性化交互效果[6]。具体内容如下:

(一)数据驱动的展品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展品设计者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和行为模式。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展品可以根据观众的兴趣、反馈和互动数据进行优化和改进。这种数据驱动的设计将提高展品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二)情感智能的应用:情感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兴领域,旨在使机器能够理解和回应人类的情感。在交互式展品中,情感智能可以帮助展品感知观众的情感状态,并相应地调整互动和反馈,以营造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的体验。

(三)多模态交互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多模态交互,包括语音、手势、图像和触觉等。展品可以集成多种交互方式,使观众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展品进行互动,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体验。

(四)群体互动和协作: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可以促进观众之间的群体互动和协作。观众可以一起参与展品的互动,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五)社交媒体整合:将社交媒体与交互式展品结合,为观众提供更广泛的参与和分享体验。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观众交流、分享他们的互动体验,并与展品进行进一步的互动。

(六)持续更新和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展品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跟上最新的技术和算法进展。展品的设计和开发应该考虑到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在未来能够进行更新和增强。

(七)教育和社会影响: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在教育和社会影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7]。展品可以用于教育和启发观众,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兴趣和技能。此外展品还将引发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隐私和公平性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七、结论

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系统将为大型科普类场馆提供创新的展示方式。通过在实际展示场景中的应用实验,验证该系统在提升观众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观众通过与交互式展品的互动,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升对展示内容的记忆能力。通过实时感知观众行为并实现自适应交互,该系统将提供更加沉浸式及个性化的展品体验,彰显在科普教育和展览设计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能够有效拓展29umhd4gORYxW+oWrf6dWwersdf8/wiLjsSI56X2/zU=科学知识传播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Smith A, Johnson B. Interactive exhibit design: Exploring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hancing visitor engagement.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2020, 38(2): 123-140.

[2] Brown C, Lee J, Jones M. Integrating computer vision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or interactive museum exhibit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Exhibits, 2019, 27(3): 210-225.

[3] 张宁宇.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箱体缺陷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 马超.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三维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D].合肥:国防科技大学, 2019.

[5] 彭斐.人机互动给汽车生活带来无尽可能[J].汽车与配件, 2016(6):2.

[6] Zhang D, Liu J, Wang L. Deep learning for interactive exhibit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in science museu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18, 126(2): 123-139.

[7] Chen X, Li Y, Wang H. Enhancing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AI-based interactive exhibition desig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7, 20(2): 98-109.

作者:晏汀,性别:女,单位:武汉科学技术馆,湖北武汉,邮编:430014,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服务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