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交互装置在普及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2024-08-03张子煜
摘 要:普及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播的方式在普及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持续的突破与创新。在当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文化传播的媒介增多,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交互艺术装置赋予文化更深刻的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展示着对文化全新的认识与理解。它让文化的普及从纯粹的艺术形式转变为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体感交互技术给观众带来不同于以往静态的触觉体验,将视觉和可交互体验融合,通过主观的动作获得回应,沉浸而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从而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交互装置艺术;体感交互技术;互联网;触觉体验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4)22-0185-04
Abstract: Populariz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wa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so has a continuous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cultural media,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come into everyone's field of vision. Interactive art installation gives culture a more profound connotation, showing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both in content and form. It has transform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ulture from a pure art form to a fus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Somatosensory interaction technology brings the audienc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static tactile experience, the integration of visual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through subjective actions to get a response, immersed and truly feel the existence of culture, thus leading to more profound thinking.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 somatosensory interac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tactile experience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1]”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核心是作为精神产物的各种思想,根本诉求是传播。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有着持续的突破与创新。创新不是简单的推翻,而是古为今用,通过辩证剔除负面因素,继承正面思想,使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起来。
对于创作者来说,交互艺术装置本身的多元化特征会导致观众对作品的解读各有不同,这让互动装置的体验更具弹性和可塑性。面对由多个视角所赋予丰富内涵的作品,创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也会站在文化和观众的立场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多元化,这对于观众和创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思考上的进步。同时,这种艺术形式又具有娱乐性,是将创作者的情绪与观众融合在一起的桥梁。与传统的艺术装置相比,有些体感交互装置能对观众的某些行为作出反应,这种互动方式在赋予它人性化、协调性和包容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如果说互动叙事是在认知层面上与观众交流作品,那么互动装置就是给观众带来全面的体验。用装置所营造的场景让观众和作品进行直接交流,使观众在艺术美感和思维上得到全面升华。互动装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起来,为观众带来丰富的体验过程。
1 体感交互装置的技术与特点
体感互动是众多交互形式中的一种。体感交互技术通过用户的行为来获得指令,利用运算法则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回馈。“体感语境以体感设备对用户肢体语言的感知为基础,这种感知体现在对用户肢体动作的检测和理解。[2]”现有的体感装置一般都是采用深度相机与处理设备,只能借助电视或计算机这样的智能终端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利用深度照相机获得的目标深度图像,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到处理设备,二者相互配合来实现对体感动作的识别。随着手指的挥动、在不接触任何物体的情况下做出手势,根据自己的要求发出一些信号,画面就会作出相应的变化。观众通过身体、手指动作来与大屏幕的图像进行互动。
手势作为人与人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简单、直观,在很多时候起着语言无法代替的作用。体感交互的主要内容有2个方面: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其中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以Leap motion等为主的传感器、RGB摄像头以及各类声音、动作捕捉设备;软件系统则是接收处理从硬件设备传输的用户信息,向用户传递出连续稳定反馈的计算机程序。因此,手指的识别精度和稳定性都离不开硬件和算法的支持。低成本的彩色摄像头的使用场景局限性很大。可以识别指定手势的毫米波雷达手势自由度不够。高精度识别手势的数据手套使用不便且价格太贵,有效使用范围太小。对比之下深色摄像头中的设备Leap motion既可以达到轻松识别手部关键点,又价格适中,设备小巧且功能性很强,能满足设计中需求的手势技术,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设备的使用流程是:首先Leap motion控制器可以用来在空中创建一个虚拟的“触摸”表面。通过触摸这个空间,观众可以在屏幕上创建虚拟触摸事件。紧接着,观众的交互空间被分成2个区域:悬停区和触摸区。悬停区域用于瞄准,触摸区域用于在屏幕上创建触摸事件。最后,屏幕上的光标图标会告诉观众是在触摸还是在悬停。观众可以通过光标内空白区域的大小来判断触摸距离(图1—3)。
互动装置艺术的特点首先是多元化。从表现形式到互动手段的多元化,创作者从历史、文化、自然和哲学等不同的视角对作品进行了丰富的诠释,从而使观众对其进行不同的理解,产生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正是因为这些不可控的因素,才能创造出具有弹性和多样性的交互装置。互动艺术装置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人身临其境,给观众带来最深度的体验,让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浸入到观众的潜意识中。
体感互动技术可以将这种沉浸感发挥到极致。其优势是可以无须佩戴任何感应设备,真正实现无接触式人机互动。人机互动的形式和内容能够吸引人们的自主参与,并能引发人们的关注,让展位成为了参与者关注的一大亮点。通过观众深入地感受交互内容,增强了作品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并让参与者将这种新颖的高科技体验主动传播,让观众“流连忘返”。
2 交互装置艺术助力普及传统文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社会的发展共同提高,物质条件逐渐丰富,也出现了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普及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是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值得重视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3]”
设计师们经常会通过作品的表达来将自己的情感与观众达成共鸣从而传递思想。既然普及传统文化可以保护文化传承和提高文化自信,那么表达形式也就成为大家反复思考的重点。
装置艺术本身所带来的观念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其在文化传播时的优势。大众传播手段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对文化的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表达传统文化时可以利用反差感来进行多元化宣传。从科技和信息性的角度来讲,体感装置比传统展示更有优势,可以让大家通过互动加强深度体验,更有兴趣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另一面。
2.1 普及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4]”对文化本身来说,普及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新文化的产生、发展,并与旧文化相融合,在不同的科技层面上共同发展,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接受,同时得以保护、存储和记录。对人类与社会来说,普及传统文化能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和共处,也可以促进社会的交流和沟通。它有助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客观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它可以让不同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相互理解,并且改变观念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加速人类社会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
良好的普及环境可以避免由于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消亡。相反,当人们对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也会意识到,那些不曾被了解的深奥哲理不是一种认识论,而是一种潜在思想的结晶。
如何让人们更好地走进和了解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普及传统文化方法的探索。“在文化传播中,普及文化是一种间接传播,即一种文化元素传入一个地区,引起那里人们的思考,由此引发传入地的人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播‘刺激性传播’。[5]”在现代,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增多,文化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地传播,主动了解和接受的观众也越来越多。这是世界文化的同一性日益增强的信号。
作为一种文化的交流形式,大众传播在文化传播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大众传播可以为年轻人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条件、当今时代的意义、价值的推广等方面,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大众传媒是以群众为中心的,受众面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年龄、社会水平等,而是进行一种对于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广泛影响。
2.2 装置艺术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势
从字面上说,文化交流是以文化为内容,以多种形式的大众传播途径,将不同的文化特征通过不同的人群进行传递。“文化是一种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创造的想象和意义的集合。[6]”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对象构成了三大要素。詹姆斯·凯瑞说:“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7]”在他看来,媒体并不只是一种技术,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会使文化的传播路径得到优化,而其自身又是一种文化形式。与一般传播媒介不同的是,互动装置艺术在传播者和传播目标之间,通过装置增加了互动,也就是交互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类型,装置艺术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视觉文化形式。通过表现形式的创新会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成为一种蕴含着更深层次精神旨趣的艺术创造和展示方式,比传统的展示方式更有优势。
装置艺术本身所带来的观念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更是其在文化传播时的优势。如今,艺术注重的不仅仅是关于创作技巧,更多的是关于艺术家的想法和观念。当艺术逐渐从技术性向概念性转变时,技术性技巧的展示反而会阻碍概念的纯粹表达。装置艺术更多的是倾向于现成的物体而不是强调传统的手工技术的塑形来创作,更多的是表现艺术家的自我张力,强调思想内涵上的交流。这就和传统拉开了距离。在传统的静态艺术作品上,空间是其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其极大地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达方式,而对于装置来说,空间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某种思想和思想,其所需要的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在材料上,相比于经常用传统艺术表达的绘画雕塑等艺术而言,装置艺术拥有更加自由的包容性和跨界性。不局限于材料和形态,通过随意的造型和收集的素材进行扩展和变化,从而形成一个人人都能自由进出、参与、产生交互作用的空间。在对于文化的艺术表达中,除了纯艺术以外的其他艺术类表达都是需要技法的,插画和动画靠的是绘画技巧,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靠的是审美及软件的掌握。这种依赖形成了专业的门槛,为大家对文化输出的欣赏与理解增加了一层屏障。装置艺术不局限于不同的艺术类别,其自由综合地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等任何表达方式。因此装置艺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不被表达媒介和主题所限制,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3 交互装置传播传统文化的特点与方法
交互装置首先是一个让观众能够置身其中的“环境”。不同类别的交互装置作品对展出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好的展出环境不仅能完美呈现艺术作品,也能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交互体验。
装置艺术需要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对空间进行特殊的设计和创造。装置的完整性需要一个与之对应的空间,使其在视觉与听觉上独立于其他作品。在装置艺术中,观众的参与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交互装置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环境,能在有限的空间中从被动的观赏转变到积极的体验。因为现代的互动设计不再局限于视觉,其可以扩展到触觉、听觉、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和体感,从而创造出更加复杂、多样的互动设计原型。这就要求设计者紧紧地抓住观众的精神需要,发掘其内心深处的需求。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增长,现代艺术的流行趋势就是把互动设计融入到观众所熟知的传统文化中去。
用交互装置来传播传统文化,首先要从感官上来说。在文化习惯方面以观众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出与观众感知水平相适应的媒体界面。同时,还要考察观众对文化元素的认识和形成的原因。深入了解来源后,就可以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的风格来进行设计,使之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这些互动设计不只是平面设计,更配备具有多媒体界面设计的动画影像,对声音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设计师要与整体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在触觉、视觉、听觉等各方面都要做得更好。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观众对人机交流的需求也需要设计师不断创新,所以装置的造型与互动设计对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文化在展出时通常会选择一种委婉而又真实的互动方式。这些文化是一个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其包含了丰富的感情与传统的经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潜意识理解正好与互动设计的行为习惯相一致。人的行为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潜意识,使用的大部分设备和工具都经历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发展,所以,它们的外形、触觉、感受,以及它们的使用方式,都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意味着,只要设计工具与设计规范相符,那么,用户就能够了解其是何种工具,并且能够推测其使用方法。如果要把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装置的设计中,就必须从细微的文化习惯入手,这样才能在互动设计时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意识与理解融合进来。同时,装置和媒体界面影像的融合也十分重要。在进行装置的设计时,并不只是采用了传统的样式或者工具,这些要素就被称为融入了传统文化。互动装置设计的核心要从用户体验带来的情感入手,因此可以将影像的细节在装置上进行展现,让观众一看到装置就会与影像关联,增强体验感。
4 结束语
创新有趣的互动形式也可以吸引观众,并为观众带来新鲜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进行输出传播。“参与性的交互操作需要避免传统交互装置中单方面接收信息的情况,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根据用户不同的操作提供灵活的反馈。在制作流程结束后,提供记录与分享功能,符合当下大众的行为习惯,提高交互装置的内容参与性,行为参与性与社交参与性。[8]”体感交互式系统可以把运动和娱乐活动结合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用观众的身体活动和肢体动作使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交互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体验之中,而传统文化则成为人类在长期生存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交互设计主要以用户的行为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行为就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动作又是人机进行交互的基本语言,创作一个包络广泛的动作集合是进行体感交互分析的基础。[9]”基于操作逻辑和界面的美观,增加体感互动,通过对动作的设计,增强互动设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便更好地表现出界面的互动性与亲和力。通过不同的动作来进行区分和记忆,增强沉浸感。
参考文献:
[1] 李子嘉.论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15(9):156.
[2] 翟明辉,王静怡.一种简易手势识别装置[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154.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4] 文化传播[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8C%96%E4%BC%A0%E6%92%AD/6402026.
[5] [澳]杰夫·刘易斯.文化研究基础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5.
[6] [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
[7] 张玮轩,窦乐乐.交互装置展馆的功能需求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2):30.
[8] 刘子龙.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J].工业设计,2016(6):131.
[9] 谭宇菲.新媒体场域中传统文化传播仪式建构研究——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9):114.
作者简介:张子煜(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