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后,如何再分配
2024-08-02齐然
自动驾驶技术如今处在技术飞跃的前沿,一些国家已经开展了道路试验,大家也议论纷纷。
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会不会让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们失业”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考虑到网约车代表着零工经济,是本来就因为自动化而不好找工作的人的替代选择,围绕自动驾驶技术的争议也就更多。
在国内外,许多人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方案来应对这种情况。是否这种担忧会让更多人提出推广全民基本收入制度,以让那些更难拥有工作的人获得一份基本的收入呢?结果我找了一圈,发现围绕自动驾驶,主张全民基本收入的讨论并不多。
或许这和自动驾驶科技的应用模式和推广地区有关。
几年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参与的一项研究计划就总结出了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他们的研究发现,技术自动化并不会让所有人“公平”地失业。相反,不同职业将面临的风险很不同。
比如,卡车司机和公交车司机因为有各种各样驾驶之外的工作需要—比如看管货物、监督装卸、扶残障人士上下车、帮助乘客了解信息等,因而被自动化完全取代的风险不高,就算车辆本身自动驾驶了,他们还是会作为随行人员出现。
但网约车司机就不同了。研究认为,他们是最容易在自动驾驶浪潮面前失去工作的群体,而且这一过程可能将在未来几年不断加快。
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说法类似,这份研究认为,自动驾驶并不会减少工作岗位,但是会改变工作岗位的分布—网约车司机的岗位会大幅减少,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汽车的工程领域、维护领域、客户服务类领域将出现更多新工作。
然而研究也显示,这里面有一个让人担心的事实,那就是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工作岗位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新创造出的岗位,要么是诸如算法工程师、数据工程师、数据安全员、光电感应系统维修员这样的比以前更高级,对学历和技能要求更高的;要么就是诸如运营维护、后台监督、客服对接这样对技能要求不算高,收入甚至可能更低的职位。
也就是说,驾驶自动化带来的,可能是职业和收入的更大分化:一部分工作的门槛和收入都有所提高,甚至还常常有空缺填不满,另一部分工作更卷,更让人觉得劳劳碌碌没什么价值。
这样的结论已经足以让我们意识到:像自动驾驶这样的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尤其是工作岗位和模式的变化,将是非常巨大的;其带来的社会贫富差距和分化,会是未来全人类都要面对的大哉问。
在这样的巨大变化面前,全民基本收入就更值得讨论了。或许是因为国外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仍然由崇尚自由竞争、不那么喜欢福利和收入再分配的美国独占鳌头,所以相关领域讨论“自动化之后给大家发钱”的声音,才显得不够多吧?
但上述的研究也提出,为了应对因为自动化而扩大的不平等,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给低收入群体更多的转型空间,配合以工作为导向的职业培训系统和终身学习制度,不然的话,已经因为很难找到其他工作而投入网约车市场的人的处境就会更艰难了。
实际上,在人工智能自动化大潮的时代,是否以无条件全民基本收入的方式再分配,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如何不让自动化变成社会不平等扩大的助推器,在于让种种资源投入也能够更多倾向于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受损、容易“被抛弃”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