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栋 翻开新一页

2024-08-02林静远

新体育 2024年8期
董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

“四朝元老”征战奥运62.990分,中国队董栋夺冠了!

2012年伦敦奥运

会男子蹦床比赛在北格林威治体育馆打响,董栋代表中国出战告捷。

董栋是中国男子蹦床首个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夺冠的呼声很高,被寄予厚望,遗憾的是只获得铜牌,金牌被队友陆春龙摘得。经过四年的努力,董栋再次走上奥运赛场。伦敦奥运会决赛前一天,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于明天的比赛做好了120%的准备,但依然无法掌握。如果还拿不到金牌,也没有遗憾,尽人事,听天命。”

董栋和教练准备了难度分别为17.1和17.8的两套动作。为了稳中求胜,预赛他选择了17.1。决赛前,师徒俩商量到底用哪套动作。教练让他凭感觉决定。为了冲击金牌,董栋选择了17.8。

决赛中,董栋的对手有陆春龙、俄罗斯选手乌沙科夫等。董栋压轴出场,压力较大。然而,他说:“我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只有以平常心对待,才能稳住阵脚。”陆春龙完成全部动作,全场一片欢声。董栋从现场声音中觉察到陆春龙暂列第一。乌沙科夫完成后,场内的呼声更高。董栋判断,乌沙科夫的成绩盖过了陆春龙。无论现场风云如何变换,董栋都把注意力投注在自己身上。第十个动作,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度,董栋顺利完成,如愿问鼎!夺冠的那一刻,他高举双拳使劲挥舞,释放4年来的所有压抑。带着胜利后的兴奋,他一边哭泣,一边喜悦,很是自豪。体育馆里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响,那是他人生中最灿烂的一幕。他说:“2008年我没有经验,很多赛场上的突发事情预料不到,更做不到。这次,我的经验比较丰富了。”

此前,董栋在报道上看到,伦敦奥运会的金牌是历届分量最重的。看着胸前沉甸甸的金牌,他开玩笑地说:“我的脖子有点累。”此次夺冠,董栋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的大满贯。

董栋是河南人,5岁时练体操。每天早晨,他5点多钟就起床,6点多到体操房开始训练,几年间多次获得省市比赛冠军。13岁时,山西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杨志强到全国各地选拔体操苗子,发现了蹦床上的董栋,第一眼就觉得他有灵气,想招他入山西队练蹦床,只是担心董栋年龄小,不愿离开家乡,于是征求董栋的意见。没想到,董栋一下子答应了。改项两年后,他就获得了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2007年获得世锦赛团体冠军、个人亚军。

从北京奥运会的季军到伦敦奥运会的冠军,再从里约奥运会的亚军到东京奥运会的亚军,董栋是征战奥运会的“四朝元老”,每一届都有奖牌收入囊中。

一切从零开始

董栋曾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他总结说,学生是先学理论再实践,而运动员很早就开始实践了。董栋学的是运动训练专业,其中的营养知识、科学训练方法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于老师的授课,他有很大感受,很多知识点他都能学透学深。他坦言,这样学习压力也是较大的,好在老师对他们给予了更多的理解。

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董栋退役成为国家蹦床队教练。虽然拥有很多冠军头衔,但面对新岗位,他重新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董栋没有觉得不适应,用他的话说是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早在运动员时期,董栋就开始为日后执教作准备。那时他就揣摩教练的想法,换位思考,对每位教练的执教风格有自己的判断,还从身边队友中总结经验。

成为教练后,董栋指导四五名队员,有男有女,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将近30岁。基于运动员时对教练工作的观察,董栋取其精华,改进不足。他说,有时候教练把运动员当成孩子,采取家长式全方位管理,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训练时有依赖性。比赛中,运动员遇到困难,教练无法代替解决。为此,他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传统,在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上下功夫,教练仅起辅助作用。平时和队员相处,董栋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话语权、自主权。

执教三年,董栋且行且思考。他发现很多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在省队时就已经形成,存在一些不好的训练习惯和思维。到了国家队,董栋半路接手,很难改变他们,有些运动员训练很被动。为此,他从改变运动员的认知开始。

2021年蹦床世锦赛,董栋带领的胡译乘、张欣欣获得女子双人同步冠军。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名队员的教练蔡指导没有随队比赛,由董栋在现场指挥。2022年、2023年世锦赛女团冠军的成员中,都出现了董栋指导的队员。

2012年,董栋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两会前,他会很焦虑,觉得自己不只是代表蹦床这一行。履职期间,他尽心尽责,他的建议不仅是自己的想法,更是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提出的。他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育课被严重挤占,学校体育师资缺乏,建议开齐开足体育课。他还提出了体教结合、体医结合的建议,把大众蹦床推向校园,可以举行大众蹦床比赛,开发教材,既可用于娱乐,也可帮助好苗子走上竞技体育之路。体医结合能改变残障人士的身心健康。

找准平衡点

业余时间,董栋兴趣爱好较多。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他喜欢哲学和心理学。北京奥运会失利对董栋打击很大,觉得自己需要对比赛、人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心理学。哲学是解决世界观的问题,心理学里又有哲学和生理学的内容,董栋觉得这是个很奇妙的世界。他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利用哲学和心理学,为赛场上运动员出现紧张心理等现象合理归因。董栋从不拘泥于某种形式的学习,他喜欢交流,当旁观者,看别人做事,再反观自己,觉得这个世界处处能思考,处处能学习。他甚至觉得看电影是解压,更是学习的方式之一。他喜欢看历史片,深度思考,也喜欢看讲人性的片子。音乐是董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每次赛前都要听。他喜欢听气势磅礴的音乐,使自己豁达,跳出当下,继续前行。董栋很少旅行,长年出国比赛,跑遍了世界各地。他喜欢瑞士、法国、意大利,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能丰富人生经历。

练了多年的体育,董栋想先歇一下,以后打打网球。足球曾经是他的兴趣爱好,随着蹦床成绩提高,为了避免受伤,进国家队后就不踢了。他游泳的水平不高,小时候怕水、紧张,不会换气,后来在澡堂里泡澡时,才学会了憋气。5岁时练过体操,董栋直言都是最基础的动作,但对体操赛事,他还是会关注的。当下,他忙于推广大众蹦床,服务全民健身。空余时间,他宣传振兴乡村体育,也参加冠军进课堂,走进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学生互动交流,分享成功经验。

在外几十年,董栋的乡音未改。他说:“我是恋家的人,每周都要同父母通话,喜欢吃家乡的美食,回忆童年,但命运的安排让我早早背井离乡,小时候每次和父母分别都会哭。”河南有悠久的历史,开封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八朝古都”之称。这些都让董栋依依不舍。

回忆当年的体育起步之路,董栋说:“体操、蹦床都不是自己选的,如果再挑一次,我会选择对抗性强的项目。虽然被安排,但我有选择走好这条路的权利。用什么态度面对事情,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要干一行爱一行。”今后,董栋希望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身边的教练、运动员走向成功,多陪伴家人,早日结婚生子,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准平衡点。

责编 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