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 新的转折点
2024-08-02易剑东
一
我来到奥林匹克之都瑞士洛桑已经三个多月了,经常在雷蒙湖畔跑步。跑着跑着,手机会收到来自法国的短信提醒。这里离法国实在是太近了,湖对面就是。我也经常路过洛桑的码头,奥运会和冬奥会倒计时钟时常提醒人们,这里是世界奥林匹克之都,巴黎奥运会和米兰—科迪纳冬奥会快要来了。我时常在倒计时钟前拍照,感受自己和奥运会的关联。
国内媒体对巴黎奥运会的报道丰富而多元。然而,我看到的新闻,诸如开幕式在流动的塞纳河的船上,参与者和观众可能不安全;奥运村有可能达到40摄氏度,却没有空调,甚至自己带空调也不允许安装;还有大量的各行业的工人罢工,趁机要挟政府想多拿工资,以及可能用于举办铁人三项和马拉松游泳项目的塞纳河被喷不干净,甚至有人主动在上游破坏河水的清洁;还有警察不够用,可能治安状况不佳,云云。总之,负面新闻较多。
我在瑞士参与一些国际活动时,与很多外国人交流,不论是法国人还是英国人、挪威人,乃至于美国人,大家普遍对巴黎办好这届奥运会充满信心。很多人的乐观情绪溢于言表,甚至认为再也没有比浪漫而务实的法国人更适合主办奥运会了。也就是说,欧美人普遍看好一届成功精彩的巴黎奥运会。这与国内的宣传存在很大反差,值得深思。
二
就在巴黎筹办奥运会的阶段,国内也爆出来很多新闻。6月份,有一个自媒体发出的新闻让人困惑,专门提到中国决定不再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了,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或者得不偿失,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说,中国可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会再去申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这当然与事实严重不符。北京已经成功拿到了2027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29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主办权,这是奥运会两个最大项目的世界大赛,显然是国际大型赛事,这不是说明我们还接着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吗?
其实,很多人对举办大赛的认知可能与国际流行的模式存在一定偏差。当初2012年伦敦奥运会就是在落后的东区为主来设立主要赛场,拉动了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法国这次甚至在100年前他们办过奥运会的场地所在区域——科隆布建造场馆,当年的主体育场也要举办本届奥运会的曲棍球比赛。科隆布区域相对落后,有望通过奥运会的拉动,增加就业,增加新产业,这也是发达国家办奥运会的一个模式:在相对落后区域增加投资,改变面貌,提升能级。
从我掌握的情况看,国内仅成都在5月份就有3个代表团访问了洛桑,多数都与相关国际组织接洽,谋求继续承办一系列的国际体育赛事。甚至有媒体传出,目前还没有定论的2036年奥运会,国内也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杭州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在办完亚运会和大运会之后,成立专门的体育赛事产业机构,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体育场馆再利用。大型赛事继续在这两个城市落地也是大概率的事。
三
巴黎奥运会的参赛代表团,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是美国,592人,其次是法国,570人。澳大利亚460人,日本410人,中国405人。日本参赛人数罕见地超过中国,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三大球的男女队都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这是要引起我们关注和反思的。当然,从目前国内外预测巴黎奥运会金牌或者奖牌榜的情况看,绝大部分认为美国排第一,中国第二,法国和英国可能争夺第三。但不管怎么样,中国三大球水平难以全面提高,始终是个隐痛。
本人认为,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传统的六大优势项目跳水、举重、体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大约能获得25至30枚金牌。其他一些项目也有可能拿到5枚左右的金牌,所以,不出意外,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的金牌数应该超过30枚,大约在30至36枚之间。美国代表团想必应该在35至40枚,发挥好的话可能超过40枚。这就是目前的一个基本格局。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将会向金牌榜第三名发起冲击和挑战。
一个敏感问题是美国人以自己所谓的《罗琴科夫反兴奋剂法案》为由,发起对中国游泳队部分运动员的调查,这个做法早就是世界各国所反感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针对性地增加对中国游泳运动员的检测次数,本身就是不公正的,美国人还想实施自己的长臂管辖,显然是违背国际体育法规的霸道做法,绝对不得人心,很可能让他们搬砖砸脚,自讨没趣。我们相信,中国游泳运动员可以坚定信念,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在泳池中用实力证明自己。一旦他们能取得压过或者齐平美国游泳队的成绩,中国花样游泳队正常发挥水平,中国的金牌总数超过美国,将不会是意外。
四
围绕巴黎奥运会,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尤其是我处在洛桑这样一个国际奥林匹克之都,听到和看到了很多以往不大注意和思考的事情。比如我现在思考的问题,是国际奥委会作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乃至世界体育的一个领导机构,它的生存发展模式怎么样?比如现在大家很敏感的,是讨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会不会按照《奥林匹克宪章》在2025年如期退下来,国际奥委会也煞有介事,甚至有些神秘地说,不会在巴黎奥运会结束前讨论主席后续的问题。我和世界上一个知名的奥林匹克专家还打赌,巴赫肯定会推迟退休。
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巴赫的任期到明年,但是按照他1999年以前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政策,他的委员任期可以到80岁,也就是在2033年才退出国际奥会委员的位置。这意味着他按照现有主席任期8+4年的规定,退出主席职位以后还有8年,才让出国际奥委会委员职位。是国际奥委会修改宪章,让他继续担任8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还是让他干4年再看看?这是我们打赌的一个重要的焦点。我个人以为,在欧洲目前民主化趋势比较浓烈的社会文化面前,巴赫有可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当8年的主席,也许是4年。被媒体广泛提及的小萨马兰奇,因为生于1959年,2029年就将结束国际奥委会委员任期,即便2025年参选主席,也只有4年,还够不到《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第一个任期8年。另一位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2026年就将结束国际奥委会委员任期,也没有可能竞争下一任主席。
五
另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焦点是到巴黎奥运会结束,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商将有5家会到期:Atos、英特尔、松下、东芝、普利斯通,其中日本三家。据说,Atos已经确定不再续约,英特尔因为国际奥委会挽留,大概率不会退出,其余3家日本企业可能都要退出。这就意味着巴黎奥运会以后,国际奥委会将可能失去3-4家顶级赞助商,这对国际奥委会的财务会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今年5月份,巴赫造访上海国际奥委会资格赛,有人认为他可能是去见中国的相关企业,说服他们加入TOP序列。这也可以说明国际奥委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财务压力。
这也与国际奥委会这些年来不断膨胀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以及带来的相关运行成本偏高有关。国际奥委会声称自己每天为世界贡献420万美元,90%收入奉献给世界体育。实际上,10%收入作为维护自己机构的运营经费,在TOP赞助商可能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就会变得压力巨大。国际奥委会毕竟要养大约600名固定员工,如果财务不能够实现良好的收益,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以国际奥委会为代表的国际体育组织在经济上的诉求将变得越来越明显,虽然它是NGO+NPO(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但没有钱都很难存活,这是铁律。
大约10年前,在美国有关方面的压力和欧盟一些相关法规的要求下,国际奥委会公开了他们高管的工资。大约20名高管一年的工资总额在1200万美元上下,最高的总干事各种工资加上奖励,一年可以达到140万美元。像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这样的核心高管,年收入可以达到约70万美元。瑞士人的年平均工资只有大约63000美元,国际奥委会全体员工的平均工资只有不到6万美元,但高管工资明显偏高,这也是外界有所诟病的问题。
我在洛桑有一个从未有过的感受,就是当地人和其他的瑞士人对国际体育组织并不是有普遍好感的。有些人甚至认为政府和企业都在严厉的法律监管下,工作非常低调和循规蹈矩,甚至有很多枷锁,而国际体育组织这样一种NGO+NPO的机构在法律上没有多少严格的条款来限制行为,他们在很多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不是那种循规蹈矩和低调做事的机构,可能由于法律疏于监管,变得比较自我,在民众心目当中并不是良好的印象。
也许就是在这样庞大的压力下,国际体育组织这些年来也很重视自己的治理,至少是ASOIF这样一个夏季奥运会项目联合会总会,从2015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次治理报告,将所有的夏季项目国际体育组织的治理水平和能力分档次排名,已经延续了5次,最新的国际体育组织治理报告刚刚出台。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治理报告列在第一档的总共有7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世界羽联也在其中。不久,在印尼举办的一次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当中,就出现了我国17岁的年轻选手张志杰不幸猝死的悲剧,有人把矛头指世界羽联的相关规则不合理。这个事情目前没有定论,但不管怎么说,世界体育组织的治理现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体育赛事牵涉了更多的国家形象、企业利益、组织的业绩,还有很多运动员群体的利益等,将国际体育组织的治理比较充分地暴露在公开平台上,也给这些组织改善治理提供了动力,增加了压力。
六
我在洛桑期间很有幸参与了三个比较大的活动,一个是一家国际媒体机构向众多国际体育组织介绍他们如何理解和了解中国的体育媒体,告诉他们如何通过媒体介入中国的体育产业。在我的印象当中,国外办这样的会议也是难得的。讲解过程当中听的人不算多,但是会议组织晚上的冷餐会来了很多国际体育组织的中高层人员,大家都希望在这样的一个社交平台上能实现更多的资源互动。可以想见,中国是一个很多国际组织看中的市场,对这个市场的不了解也是他们积极参与这种活动的原因。
中国体育系统和体育行业的资源对外交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方面对中国的不了解、不理解乃至于接触较少的现状可以看出,我们仍然存在着与国际体育交往的巨大的空间和余地,可做的事情非常多,中国仍然是一个有诱惑力的国际体育市场。我们与国际体育的交往、交流、接触、对话的欠缺是目前的重要掣肘或者挑战,应该加大力度,努力推进这一进程。
我在5月份参与了国际马术联合会的一个体育论坛,长达两天,多个专题,有国际马联、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马术联合会,还有瑞士国际商学院的专家、媒体记者广泛参与讨论。类似这样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搞两天的论坛,在我印象当中,国内的全国性项目协会是很少这样做的。这是一个将多元利益相关者汇聚在同一平台,开诚布公,公开对话的机制,非常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讨论一些有分歧的理念,促进各项事务的专业化运行。
6月份,我还有幸参加了一个叫majorevents international的机构组织的重要论坛,时间长达三天之久,是主办城市与国际单项组织及利益相关者对话的高峰论坛,也是非常典型的汇聚了利益相关者的平台,将众多举办和即将举办国际大型赛事的城市政府和文旅部门负责人请来,将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中高层人员请来,组织服务于城市和国际单项组织的众多机构,包括用品制造商、城市服务提供商、赛事组织的服务商等一起对话,还有一对一的对谈机会。这样的机制让我印象深刻,在国内是完全见不到的。
说得直白一点,国际体育或者说全球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门大生意,只有把这门生意做大,大家才可以从中分得更多的羹。做大这笔生意,就要让利益相关者群体和产业链条当中起作用的机构一起进行多元对话,开诚布公地讨论以及实现资源的对接。这是让这个行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必要途径。很遗憾,类似的场景和活动在国内很少见,往往是背靠背、一对一之类的私下沟通和交流较多,这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壮大和体育行业的公开透明与加快发展。
七
我在洛桑接触了一些国际体育组织的相关人士,又了解到日本、韩国目前在国际奥委会人员的地位上升,一直怀有一个深深的忧虑。自从霍震霆和吴经国退出国际奥委会委员岗位,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奥委会都没有人接续上,也就是说,现在国际奥委会里,他们已经没有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于再清延期一届,明年要到期。张虹作为运动员身份的委员,2026年也要到期,目前只有李玲蔚一人可以做到2031年。如果没有新的人员补进来,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人数将显著减少。
与之同样令人忧虑的不只是我们的人员减少,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恐怕也会比何振梁、于再清多年当执委的状况呈现很大的反差。中国对此是否有充分的准备?目前已经有点来不及了。我们后续的委员人数和在执委会地位的上升,其实都是令人担忧的。中国要参与引领全球体育治理,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国际奥委会有尽可能多的委员,并且有人长期在执委会参与决策。否则,引领全球治理就难以变成现实。
我在洛桑的这段时间,也和在国际体育组织工作的大量中国人交流和接触,大家多数通过个人努力进入国际体育组织,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各自利用来自中国的相关资源,这是一个共同的特点。然而,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绝大多数人员都认为,跟日韩相比,自己得到的来自国家层面,包括国家体育层面的支持非常有限,很多人都有孤军奋战,独木难支的那种苦楚,这是今后中国应该强化的重要领域。
这些年中国体育努力走入国际体育大循环,加入国际体育秩序建构,努力是很多的,越来越多的国际裁判当中有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赛事执裁名单当中有中国人,这当然是可喜的局面。然而,国际体育组织的决策团队中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更大的难题,也是要尽力解决的。目前奥运会项目只有国际帆船帆板联合会主席李全海是中国人,而且能否连任也是疑问,那么今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成为重要国际体育组织的负责人,哪怕是副秘书长级别以上的职位,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八
巴黎奥运会后,国际体育格局会面临一些新的盘整。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只有16名运动员获得参赛资格,白俄罗斯也只有17人,但国际体育格局当中的不同势力范围、不同利益结构都在进行深刻的盘整。中国能否在这种调整和再平衡当中占得更有利的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体育变革的秩序调整当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做好战略布局。
我丝毫不担心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的表现,国际体育秩序建构、格局调整过程中,我们能否实现更大突破和跃迁,显然是一个更加艰难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冀望中国体育不仅收获奥运会赛场上的胜利和荣光,也在国际体育决策权和话语权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主动。
(作者系温州大学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