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投资布局重心转移至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2024-07-31赵爱玲

中国对外贸易 2024年7期

近日,平安证券发布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特征与新趋向》报告,报告显示,行业分布方面,尽管近两年制造业FDI有所修复,但多年来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比保持趋势性上升,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政策开放程度以及制造业“逆全球化”趋势有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撰文称,从空间布局来看,在华外资企业的战略已经从“in China for world”转向了更多的“in China for China”,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中国国内市场业务作为主轴。

近五年FDI实际上并未减少

“在过去10年里,由于美国推行贸易战和撤资,以及拜登政府的地缘政治操作和逆全球化倾向,中国的外资似乎应该是减少了。然而这种基于直觉的感觉并不一定准确,我们必须理性地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清晰的结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在近日举办的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称。他表示,在引进外资方面,上世纪80年代这10年,中国每年引进外资大体上在 400 多亿美元、500 亿美元不到;上世纪90年代这10年,平均每年引进外资在800亿美元到900亿美元;到了新世纪初的10年,也就是2000—2010年,中国引进外资大概在1200亿美元。2012—2022年10年间每年引进的外资都在 1400 多亿美元,比上一个10年平均每年增加了20%。

黄奇帆称,近五年不仅经历了贸易战,还遭遇了疫情的冲击。但实际上中国引进外资平均每年是1600亿美元,而之前的几年,也就是2010年至2016年期间,平均引进的外资大体上是1300亿美元左右。“这说明,即便是在这10年,做生意的人仍然在商言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黄奇帆说。

黄奇帆称,美国特斯拉公司这几年在上海先投资50亿美元,接着又第二期再追加投资50亿美元,总计就是100亿美元。再比如,苹果公司在中国投资了100多亿美元,形成了每年生产1.7 亿部手机的规模。特朗普曾经在2017年质疑,为什么要在中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为什么不放在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库克回应称:“20年前,苹果在美国设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既生产电脑又生产手机,但并未盈利。而在中国,我们每年销售1.7亿台手机,收入达到1700亿美元。由于中国的制造成本低,我们能够实现40%的毛利率,即60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的企业拿走了100多亿美元,而我们每年能从中国带回500亿美元。是要一个总部在美国、生产基地在美国,但无法盈利的苹果,还是要一个总部在美国,生产基地在中国,每年能带回500亿美元的苹果?”

库克对此解释说,第一,中国现在庞大的内需市场是吸引世界投资中国的关键因素;第二,大市场会使得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降低、单位物流成本下降、单位科研开发成本减少、单位的采购成本降低,同时也会提高劳动生产力。所以,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制造成本较低。

过去10多年,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人口红利中,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减弱,但在大规模效应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制造成本仍呈现出多方面的降低。这使得现在中国形成了重要的“产地销”模式。所谓“产地销”,即外国人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往全世界,而非仅限于中国市场。

为什么选择在中国生产?黄奇帆称,因为中国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产销地和销地产的综合效应使中国对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效应日益增强。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出现的效应,这些效应让全世界的投资者、企业家,都感受到其影响。因此,友好的人更愿意与中国合作。

绿地投资强势复苏

FDI进入方式最主要分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M&A)两类,前者指的是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子公司,后者指的是购买现有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此外,也可能包括跨国公司国际融资、利润再投资等其他形式。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分别统计了全球各地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分项数据。

钟正生称,新冠疫情后,全球绿地投资活动一度受阻,但2021-2023年连续3年增长;相较之下,跨国并购活动在疫情初期呈现韧性,但此后增长乏力,2022—2023年连续两年下滑。从数据上看,2020—2022年,全球绿地投资活动一度承压,金额和项目数量平均水平较2019年分别下降6%和22%;跨国并购活动保持韧性,金额和案例数量平均水平较2019年分别增长9%和6%。2023年,全球绿地投资进一步增长,金额和项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和2%;而跨国并购明显下滑,金额和案例数量分别同比下滑46%和13%。

2020年疫情冲击后,全球绿地投资先走弱、后复苏背后有多条线索。首先,绿地投资受疫情冲击较大。主要考虑到新建投资项目通常较为复杂,往往需要实地考察,并且涉及人员和设备的跨境流动。其次,新冠疫情前,全球绿地投资活跃度已经处于下降趋势。UNCTAD早在2017年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2016年绿地投资金额仅增长5%,而且上涨主要来自位于少数国家的几个超大型项目,绝大多数国家绿地投资类FDI流入量有所下滑,这可能反映投资者对工业和全球价值链的信心不足。再者,制造业投资表现较大程度上影响绿地投资表现。

据UNCTAD数据,2020—2023年,绿地投资中的制造业占比平均高达42%,而跨国并购中制造业占比平均仅28%;从绝对水平看,2017年以后,制造业的绿地投资金额持续高于跨国并购,并且2021—2023年差距逐年扩大。2019—2022年,全球制造业投资趋于下滑,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制造业FDI总额平均每年萎缩4%,不过2023年这一数字同比大幅增长27%。“全球制造业FDI一度萎缩,可能既反映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吸引力下降,也与发达经济体加大贸易和投资限制、力推‘制造业回流’有关;而全球制造业投资的复苏,可能与全球积极推动产业链重塑,以及‘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有关。最后,全球税收改革可能影响绿地投资意愿。近年来,跨国投资过程中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问题持续受到全球关注。2020年以来,‘全球最低税率’计划加速推进。全球税改即将实施,形成了跨国投资成本上升的预期,进一步限制了2020年以后的绿地投资意愿。”钟正生称。

据了解,2020—2023年中国绿地投资下滑压力高于全球,不过2023年压力有所缓解。据UNCTAD数据,2020—2023年,中国绿地投资金额年均为334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38%;绿地投资项目数年均455个,较2019年下降47%。对比来看,同期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年均绿地投资金额较2019年分别增长15%、3%和增长28%,项目数量分别下降17%、19%和16%。不过,2023年中国绿地投资出现修复,金额和项目数量同比分别增长72%和22%,表现明显优于全球。对比来看,2023年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年均绿地投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增长20%和下滑8%;项目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增长15%和下滑6%。

外商参与国内市场程度不断深化

2023年以来,中国制造业FDI同比降幅小于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是主要驱动。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制造业FDI录得3179.2亿元,同比下降1.8%,占FDI比重为2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FDI增长6.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1%、12.2%。2023年,服务业FDI录得7760.8亿元,同比下降13.4%,占FDI比重为68.4%。2023年,高技术产业(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FDI合计4233.4亿元,占FDI比重为37.3%,较2022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今年1—5月,中国制造业FDI累计录得1171.1亿元,占FDI比重为28.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504.1亿元,占FDI比重为12.2%,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FDI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8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钟正生称,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外商投资重心由制造业和房地产,整体转移至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据商务部数据,中国的FDI曾经主要流向制造业和房地产,制造业FDI于2011年达到峰值的521亿美元,房地产FDI于2014年达到峰值346亿美元,但2019年两个行业FDI均下降至历史峰值的68%。2020—2022年,房地产FDI年均值进一步下降至峰值的56%,制造业FDI年均值修复至峰值的73%。制造业和房地产FDI合计占比,由2010年之前的70%以上,逐步回落至2020—2022年的33%—36%。与此同时,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FDI占比稳步提升,其中交运、金融、批发零售、TMT、科研、商业服务等六类行业FDI合计占比,由2010年之前的20%以下,逐步提升至2020—2022年的58%—60%。可见,服务业FDI增长完全抵消了制造业FDI的下降,使我国FDI总体保持增长。2020—2022年,房地产和制造业FDI年均值合计下降2%,而上述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FDI年均值合计较2019年大幅增长46%,使得FDI总量同期增长22%。

如何理解FDI行业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首先,FDI行业分布客观上顺应了国内产业结构变化。从合理性的角度来看,制造业FDI下行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基本一致,实际上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制造业服务化的结果。其次,服务业FDI加快流入受益于我国开放程度的提升。2017年以来,中国不断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服务业的外资限制指数开始有序下降。再者,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外资对于投资海外制造业的顾虑增多。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口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此外,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相反靠近终端市场会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考量。另一方面,“逆全球化”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意愿增强。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在全球经济走弱和跨境直接投资规模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FDI投资增速以及制造业占比,自2019年以后也出现明显回落。

如今,外资企业参与中国国内市场的程度不断深化。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参与的出口活动占比不断下降。钟正生称,外商投资布局由服务“外循环”更转向参与中国的“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