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须的王侯将相
2024-07-26纪习尚
见于记载的最早一位染须的名人可能是王莽。《汉书》载,地皇四年(23),汉宗室刘玄在绿林军的拥戴下称帝,王莽大为恐慌。为了向天下展示新朝政权的强大和他个人的健康,这位69岁的老人导演了一出好戏。他先是把自己花白的胡须全部染黑(可能是因为事关重大,不容有破绽,他顺便把头发也染了),接着以极为隆重的仪式,迎娶杜陵史氏女为皇后,仅聘礼就达“黄金三万斤,车马、奴婢、杂帛、珍宝以巨万计”。婚礼中,王莽亲自到殿前迎接,又在上西堂举行同牢之礼,他那一脸乌黑的胡须,想必给观礼的众多达官显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朝诗人施肩吾,有一首讽刺朝廷侍卫官(金吾卫)的《金吾词》,说他们簇拥着显贵们的豪华马车、大声吆喝佩戴金笼头的马,显得不可一世。诗人还观察到金吾卫们都染了胡须“装嫩”,他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染须偷嫩无人觉”,只能吸引长安城平康坊的女子。
苏轼须发白得很早,青年时期,须发上就白霜点点。大概从42岁起,苏轼就开始尝试染须了。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还是那么“狂”。他的心没有老去,染黑了花白的胡须,“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南宋名臣范成大,44岁时嘴上的胡须就开始变黄,49岁颌下的胡须也开始斑白。到了59岁,须发全白了。但他不服老,花高价购买了染药涂抹在胡须上,用布包裹住,整夜揉捻,希望它们能奇迹般变黑。最终的效果很可能让范成大失望了,有诗为证:“烦撋包裹夜不眠,无奈露头出光怪。”
元代的《南村辍耕录》讲了一个“史天泽染须”的故事。中书丞相史天泽(赐名拔都)的胡须原本是白的,忽必烈有一天召见臣下,惊讶地发现丞相的胡须全黑了,好奇地询问原因。史天泽回答道:“我用药染了。”皇帝追问:“染它做什么?”史天泽说:“我照镜子时,发现脸上的胡须全白了。于是暗暗感伤年岁已大,报效陛下您的日子越来越少了。虽然须发由白染黑,但我为国尽忠的心始终未变。”这高情商的回答堪称典范,逗得皇帝很开心,连称他胡须染得好。
明太祖朱元璋还主动为有功之臣染须。《明史》记载,名将袁义南征北战,功劳很大。平定云南后,担任楚雄卫指挥使。有一次进京朝见朱元璋,皇帝对他嘘寒问暖,见他须发已白,又“命医为染须鬓,俾还任以威远人”,染黑胡须,更显精壮,回到云南的工作岗位,能继续镇守边疆。
但文天祥对染须不以为然。他在《白髭行》一诗中写道:“白发已为常,白髭何足怪。”“世人竞染缁,厌之固足嗤。”老了其实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吾方乐吾天,乐天故不忧。”
(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