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美味”,把“饥饿”写精彩

2024-07-24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24年8期

名师团队:王铁青 倪华东 陈艳芳 朱泽铧

前几天,我读到一首很有意思的诗:

如果有这样一个牧场——

草是抹茶味,太阳是柚子味;

天晴时薄荷味,天阴时杏仁味。

那么,我希望:

牧场中的牛羊——

是椒盐味!

这绝对是一个有“吃货”精神的人写的诗,这样的诗多读几遍,估计没多久你就饿了。虽然“吃货”这个词语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是“吃货”的精神却是流传已久。

莫言的《忘不了吃》也是关于“吃”,而且是处在饥荒年代的一个“小吃货”的亲身经历。至于吃的什么,他忘不了,估计读过文章后,你也忘不了。

油蚂蚱,是他最难忘的美食,没有之一。文章这样描述:

我难忘草地里那种周身发亮的油蚂蚱,炒熟后呈赤红色,撒上几粒盐,味道美极了,营养好极了。那年头蚂蚱真多,是天赐的美食。

也许在你的生活经历中,蚂蚱怎么着都和美食搭不上半毛钱关系,可是莫言把这种随处可见的小昆虫称为“天赐的美食”,简直无法想象。如果我告诉你,那个饥荒的年代,粮食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是可以果腹的东西,基本都可以叫做“食物”,更何况蚂蚱的味道真不错!当时,莫言还是个孩子,在乡野田间长大,捉蚂蚱可是一个拿手绝活,他自己还总结出了一套诀窍,你瞧瞧:

我有一个诀窍:开始捉蚂蚱前,先用青草的汁液把手染绿。就是这么简单。油蚂蚱被捉精了,你一伸手它就蹦。我猜它们很可能闻到人手上的味道,用草汁一涂,就把味道遮住了。它们的弹跳力那么好,一蹦就几丈远,但我的用草汁染绿的手伸出去它们不蹦。为了得到奶奶的奖赏,我的诀窍连爷爷也不告诉。奶奶那时搞起了物质刺激,我捉得多,分给我吃得也就多。蚂蚱虽是好东西,但用来当饭吃也是不行的。现在我想起蚂蚱来还有点恶心。

孩子们,读完这段话,你有没有觉得文章里的莫言是一个头脑灵活、会思考,还有点“心眼儿”的小男孩儿?

如果说油蚂蚱是能吃的美食中最忘不了的,那么螃蟹应该是吃不到的美食中无法忘怀的。我们一起读读“螃蟹”的那部分文字:

螃蟹好吃,但舍不得吃。将它们用细绳绑成一串,让它们吐出团团泡沫,噼哧噼哧地细响着。把它们提到集上去,三分钱一只卖给公社干部,换来钱买些霉高粱米、棉籽饼什么的,磨成粉,掺上野菜,能顶大事儿。

读了这些文字,你有何想法?或者说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秋天的夜里,更深露重,好不容易捉来的螃蟹在篓子里放着,“噼哧噼哧”地吐泡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趴在螃蟹篓子边上,两眼闪闪发亮的小朋友。当时,他脑子里一定想过螃蟹的几百种吃法,说不定梦里还啃着肥肥的蟹腿。螃蟹好吃,但是这种“顶级美食”,穷苦人家的孩子是不能自享的,得换点能吃饱的粮食,才能让一家人顶住饥荒啊!所以,螃蟹是吃不到的美味,也成了忘不了的美食。

除了油蚂蚱和螃蟹,作者忘不了的,还有难以下咽的食物,甚至不能称之为“食物”。文章是这样描述的——

剥来树皮,用斧头剁碎、砸烂,放在缸里泡,用棍子拼命搅,搅成糨糊状,煮一煮就喝。吃树皮的前半部分的工序和造纸差不多。从吃的角度来说,榆树皮是上品,柳树皮次之,槐树皮更次之。

孩子们,如果不是实在没东西可以吃,如果不是饿到极致,谁也不会想到吃树皮的。可尽管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也没磨灭莫言的那份豁达。他喝着粗糙难咽的树皮汤,还把味道分出第一第二第三,真被这份“天真”逗乐了。不知你是否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便陷入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