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引导型经济的前途
2024-07-23丹尼·罗德里克罗翰·山德胡
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在服务业。这个说法听起来或许有些奇怪,因为工业化一直是通往增长和最终繁荣的传统路径,也是当今所有富裕经济体以及韩国、中国等新近成功的经济体都走过的道路。而鉴于重振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在美国和欧洲再度流行起来,该产业似乎也是更为重要的。
但今天的制造业与以往不同。制造业的创新主要呈现偏向技能的形式,减少了对较低教育水平劳动者的需求。自动化、机器人和3D打印等新技术,直接用实物资本替代了劳动力。虽然发展中国家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但要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使用与前沿经济体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生产技术,否则就会遭遇较大的生产率损失。由于需要按照全球价值链设定的严格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非熟练劳动力替代物质资本和熟练劳动力的程度也受到了限制。
因此,制造业技能和资本密集度的上升,反过来又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正规制造业部门已经失去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它们实际上已成为与采矿业并无太大区别的“飞地”部门,不但增长潜力有限,对其他经济部门的供给侧也几乎没有积极影响。这意味着,在增长和公平因素下提升吸纳劳动力的服务业的生产率,已是当务之急。
虽然有些服务业—比如银行业、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既富有生产活力又可交易,但它们不会额外吸纳劳动力,原因与制造业不会额外吸纳劳动力一样。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些相对技术密集的服务业也无法应对创造生产性就业的挑战。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提高零售、护理、个人和公共服务等吸纳劳动力的服务业的生产率,部分原因在于此类服务业从未成为生产性发展政策的明确目标。
在一篇新发表的论文中,我们介绍了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最多就业岗位的服务业扩大生产性就业的四项战略。
第一项战略重点关注成熟、大型、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现有企业,激励它们直接或借助本地供应链来扩大就业。这些企业可以是大型零售商、共享乘车服务等平台,甚至是(有可能与服务提供商创建上游联系的)制造业出口商。
第二项战略侧重于小企业,旨在通过提供具体的公共投入提高其生产能力。这些投入可以是管理培训、贷款或赠款、量身定制的工人技能、特定的基础设施或技术援助。鉴于这类企业从微型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到中型企业的多样性,这一领域的政策需要采取不同的做法以满足其不同需求。此外,由于涉及企业众多,这类政策往往还需要有一种在最有前途的企业中进行甄选的机制。
第三种战略的重点是,直接向工人或企业提供专门辅助低技能劳动者的数字工具或其他形式新技术。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能从事传统上由较高技能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并扩大他们能够承担的任务范围。
第四项战略也以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为重点,将职业培训与“包裹式”服务相结合,为求职者提供一系列额外援助计划。这些培训计划以美国的 “探索计划”和其他类似的行业劳动力发展计划为蓝本,一般会与雇主密切合作,一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重塑他们的人力资源操作以最大限度挖掘就业潜力。
这个可被称为“服务业产业政策”的方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而未来的努力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一项随机的政策干预措施,如果能使低收入工人增收20%,就会被视为一项巨大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需要更大的雄心壮志、不断的尝试和一大批计划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