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4-07-22戴明丽
摘要:可供性理论打破客观功能逻辑,引导我们重新认识幼儿与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关系。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旨在优化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生态设计,提升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质量,根本价值诉求在于学前教育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以可供性内涵、类型和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确定分析的内容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究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实践路径:一是评估游戏空间的物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基于空间要素分析,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潜在可供性;二是基于马赛克方法,通过观察与记录儿童游戏行为,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被感知、使用与塑造的可供性;三是基于可供性分析,重新评估与设计以持续优化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
关键词:可供性理论;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马赛克方法;生态设计
一、概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新的历史定位[1]。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基本活动,Bronfenbrenner等[2]认为游戏是人类发展生态中近端过程的典型持久模式之一,游戏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与生长点[3],而幼儿园游戏质量源于良好的游戏生态系统。因此,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生态设计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建设工程。与此同时,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生态设计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学前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学前教育界的最新共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开端[4]。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户外游戏空间是儿童早期可持续性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我们主张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生态设计。生态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游戏体验,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生态设计是学前教育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旨趣,而可供性分析是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生态设计的基本前提。可供性理论是由Gibson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生态学观点[5],其摒弃了传统的客观功能逻辑,倡导在空间设计中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基于空间与行为主体互动共生的视角,综合考虑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与幼儿间互惠统一的关系。通过提升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促进其与幼儿游戏需求的匹配度,能够使其更多地被儿童感知和使用,从而丰富幼儿的具身认知,增强幼儿游戏行为在空间中的适应性,改善在空间中的游戏体验,实现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生态设计。本研究拟基于可供性的理论,探究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内容框架与实践路径,为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生态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可供性的内涵
生态心理学家Gibson在《视知觉的生态学方法》首次提出可供性概念,可供性呈现的是人和空间环境的互惠关系,这种关系受客观环境特征和人的主观行为方式的影响[6]。Warden[7]认为可供性指环境的物理属性与个人的兴趣、想法、意图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探究机会,其来源于个人的主动察觉,当个体在感知和移动时,他们对环境的观察和行动同时发生。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可供性体现为户外游戏空间实体、游戏材料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幼儿游戏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当幼儿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中感知到他可以在这里做什么时,可供性就产生了。
(二)可供性的类型
Heft[8]将可供性划分为“潜在可供性”和“实际可供性”两种,用来区别能被察觉并使用的可供性以及被忽略的可供性。研究者Kytt[9]将环境实际的可供性又进一步分成被感知的、被使用的和被塑造的可供性等不同层次,以描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Reed[10]构建的模式给可供性赋予了一个社会维度,他将潜在的可供性分为促进行动领域、约束行动领域和自由行动领域三种,来阐明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可供性的实现。
(三)可供性的影响因素
Heft等[8]基于对吉布森的视觉感知生态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一个有意的行为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个体所处环境的功能特征,环境的可供性是个体行为的生态资源;二是个体的身心特征,个体身体的物理特征决定了个体可以做什么,在给定的环境中使用哪种特定的可供性取决于个体的有意过程。Heft等研究者进一步考虑空间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与空间内发生的事情的关系,研究指出儿童对环境中来源于文化的可供性的理解主要是由其他成员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来源揭示的,可能是通过直接的指导或是观察他人的行为了解[8]。
三、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内容框架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供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都有户外游戏空间,但是不同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大小、设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因此,本研究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基于可供性类型与影响因素,对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潜在的可供性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潜在的可供性体现为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一方面,物理空间的可供性涉及自然景观的可供性、场地功能的可供性、游戏材料的可供性,主要分析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自然环境、场地与游戏材料的结构、功能、尺度等是否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相符。另一方面,社会空间的可供性涉及游戏氛围可供性、人际交往可供性。游戏氛围可供性与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等对游戏的内涵、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冒险性游戏等的理解有关,会影响幼儿感知其游戏行为在空间中是被允许或被限制。例如,一个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幼儿在玩泥巴游戏中,会不停向外观望而不能专注游戏,原因是其害怕爸爸经过看到他玩泥巴会训斥他。人际交往可供性是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同伴交往和师幼互动的可供性,开放的交往方式能够支持幼儿人际智慧的发展。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被感知可供性
感知的可供性是指个体察觉的环境的特定功能。基于环境的潜在可供性,幼儿作为自主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感知到空间内的游戏机会,具体感知到什么游戏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特征、能力、发展需求、游戏偏好和个性等。当幼儿的身体与能力、个人意图和游戏需求等个体特征与环境特征相匹配时,幼儿对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潜在可供性的感知就会出现。Heft等[8]进一步指出伴随着个体的成熟和通过探索会感知新的可供性。幼儿基于生理成熟,其身体状态和运动能力发生物理变化,与此同时,通过探索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中的地方与游戏材料,学习更多的环境特征。基于运动技能的发展与探索幼儿确定并加强认识——什么样的游戏行为是可能的,从而实现对游戏空间中新的可供性的感知。
(三)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被使用可供性
使用的可供性指个体与环境间已出现的互动模式。儿童游戏有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等类型,每一类游戏都需要结合环境中的某些功能性特征来实现,同时这些特征是以特定的儿童为参照的。幼儿基于环境的可读性和个体特征实现了对潜在可供性的感知,会进一步促进对可供性的使用。例如,当面对用轮胎搭建的有一定高度的梯子时,中班幼儿感知到这一材料的可供性——它们可以被攀爬,幼儿产生攀爬的冲动。基于攀爬“轮胎梯子”符合他们自身身体尺度、运动能力,且符合他们兴趣,幼儿选择去攀爬,从而实现使用的可供性。
(四)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被塑造的可供性
幼儿在游戏中还可能对空间进行重新塑造并发生新的行为,从而改变现有空间的可供性或是创造新的可供性,即被塑造的可供性。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当幼儿搭建了房子、道路等场景后,他们并没有停留于建构,而是在这些场景中玩起了角色游戏。从单纯的建构到角色游戏的这种转变,正是幼儿重新塑造了空间的可供性,拓展了游戏空间的功能和用途。
四、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实践路径
(一)空间要素分析:评估游戏空间的物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
首先是基于对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物理特征与社会文化特征的分析了解其潜在可供性。一方面是观察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物理特征。通过观察了解空间的大小、区域设置及其功能特征、游戏材料提供情况、自然1b486be1cd715800286d1794ea53849a物质景观等,了解幼儿园物理空间环境提供的潜在可供性。另一方面是通过调查和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社会空间潜在可供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游戏的观念、态度与行为,观察幼儿园户外空间的游戏氛围、社会交往和空间规则,了解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中儿童允许或被限制的游戏。基于以上空间要素分析,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潜在可供性。
(二)观察与记录:了解幼儿对游戏空间感知与使用情况
幼儿是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主体,因此,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中,我们应基于儿童视角,以马赛克方法调查了解幼儿感知、使用和塑造的可供性。首先,通过儿童之旅、儿童拍摄的照片和儿童会议,了解幼儿感知到的可供性。我们可以跟随儿童之旅,观察他们如何在户外游戏空间中探索并发现游戏的机会,同时让他们拍照记录其认为可以游戏的地方,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并基于他们的镜头视角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儿童会议倾听幼儿的想法,围绕“你觉得幼儿园哪里可以玩?”“在这里可以玩什么?怎么玩?”等问题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感知到的可供性。其次,通过观察并记录幼儿游戏过程,分析户外游戏空间中实际的可供性。通过观察幼儿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中的行为,主要记录幼儿使用空间的区域、方式、持续时间、频率与使用效率,以及哪些区域被忽视,基于此了解幼儿对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游戏偏好。再次,通过观察幼儿作品分析探究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塑造的可供性。一方面,我们需要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是否基于现有空间进行了空间的再生产,是否有更多创意的玩法,从而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塑造的可供性。另一方面,基于幼儿主题绘画作品“你觉得这里还可以玩什么?”基于儿童视角了解他们对所在游戏空间的创造性想法。基于观察与记录幼儿与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互动过程,了解幼儿对空间潜在可供性的感知,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被使用的和被塑造的可供性。
(三)评估与设计:基于可供性分析持续优化游戏空间
我们基于数据处理,对不同类型的可供性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结果,即不同类型的可供性中有哪些积极的可供性、哪些是消极的可供性,从而确定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需要优化的方向与要素。基于罗玲玲等[11]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积极可供性实现对幼儿游戏的自然引导,并构建幼儿多种游戏行为的选择自由,避免消极可供性对幼儿游戏的错误引导,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提升空间的潜在可供性。幼儿园户外的自然景观、场地功能与游戏材料等遵循生态法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尺度与动作发展情况、心理发展特点、游戏偏好与发展需求等相协调,与此同时营造积极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从而满足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对体能挑战、认知挑战与人际挑战的需求。二是提升被感知和被使用的可供性,主要是通过提高游戏空间的可读性、可达性与可参与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空间中游戏的可能性。三是通过开放且充满留白的游戏空间、开放性游戏材料的低结构投放,鼓励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自由组合与搭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对游戏空间进行再创造,从而提升户外游戏空间被塑造的可供性。
综上所述,可供性理论为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启发我们既要注重创造户外游戏空间中的环境元素,又要注重幼儿在其中的主观感受、使用空间和材料的能动性。基于对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展建成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优化和新的空间设计研究,为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的生态设计提供有针对性且可行性的建议,为幼儿创造自然生态、丰富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空间。
参考文献:
[1]侯莉敏,刘倩.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与路径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23(06):110.
[2]Bronfenbrenner,U.andMorris,P.(1998).Theecologyofdevelopmentalprocesses.InW.DamonandR.M.Lerner(Eds),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Vol1,TheoreticalModelsofHumanDevelopment(pp.996).NewYork:JohnWileyandSons.
[3]曹中平:幼儿园游戏质量评价两个层面的思考[EB/OL].(20220125)[20230804].http://www.jiaozhidao.net/doc_23894361.html.
[4][澳]朱莉·M.戴维斯.幼儿与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早期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谷晓丹,罗玲玲,陈红兵.环境设计概念的生态维度新理解——基于吉布森可供性理论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1420.
[6]GibsonJJ.TheEcologicalApproachToVisualPerception[M].NewYork:HOUGHTONMIFFLIN,1979.
[7][美]斯泰茜Stacey,Susan.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8]HARRY,HEFT.AffordancesandtheBody:AnIntentionalAnalysisofGibson'sEcologicalApproachtoVisualPerception[J].JournalfortheTheoryofSocialBehaviour,1989:2122,12,18.
[9]KyttM.Theextentofchildren'sindependentmobilityandthenumberofactualizedaffordancesascriteriaforchildfriendlyenvironments[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04,24(2):179198.
[10]ReedES.Theintentiontouseaspecificaffordance:Aconceptualframeworkforpsychology[J].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93:4576.
[11]罗玲玲,王晓航,王义.基于关系协调性的生态设计理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33(02):65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K2021A0891);2020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AHSKQ2020D17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戴明丽(1986—),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游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