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国如何用名画家做“导游”
2024-07-22顾德宁
法国是近代世界绘画艺术的中心,创造出多个引导世界潮流的绘画流派,如巴比松派和印象派等,出现了一批举世闻名、影响深远和桃李满天下的绘画大师。我国的绘画大师林风眠、吴大羽、徐悲鸿和吴冠中等都是在20世纪初留学法国的。现在,法国不仅把这些画家、他们的作品和有关典故当作他们最宝贵的文化财富,而且将其作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和开发,获得很大的成功。如今,到法国看大师的画、看画家的故里、看画中的美景和听美好的故事,已成了吸引各国游客不可或缺的有趣内容。对此旅游盛况,法国画家和法国政府文旅部门都功不可没。
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近年有数据显示,莫奈在中国人最喜欢的外国艺术家中排名第一。全球的美术馆中藏有大量莫奈的画作,但最集中的是在巴黎奥塞美术馆、橘园美术馆和玛摩丹莫奈美术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在此排队看莫奈的画,流连忘返。我观展时想,在看了画展后,有多少人希望到莫奈画上的地方看看?应该不少,我就是因为看了他的画,调整了行程,专门去了画上的一些地方。有人说,除了作为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莫奈现在也是法国的“第一导游”。莫奈不仅对法国文化贡献很大,对法国旅游也居功至伟,此话不假。莫奈的画就是最好的“导游”,不仅展出莫奈画的美术馆或博物馆成了最红的景点,他画的地方也使人向往。
但是,当地还是莫奈画上的模样吗?与名画对应的地方能让按图索骥的游客们满意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鲁昂。鲁昂位于法国西北部和塞纳河下游,距巴黎140公里。鲁昂是有千年历史的名城,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和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我是冲着莫奈的《鲁昂大教堂》来的。鲁昂大教堂精致的正门因一天中光线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影像,引起了光线大师莫奈的极大兴趣,他租下大门对面的房子,画出一天不同时刻或一段时间里不同天气的大教堂大门。他的作品中没有复杂的结构,只有不同光线下的同一角度的鲁昂大教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即捕捉光与色彩瞬间的变化:大教堂在清晨的薄雾中隐约闪现,在中午阳光下闪烁金光,被夕阳余晖罩上玫瑰色,十分迷人。我站在当年莫奈画画的位置,凝视着大教堂大门,再对比手机里才在巴黎和鲁昂等地美术馆拍摄的莫奈《鲁昂大教堂》,体验莫奈画出大教堂石头随着阳光投射而产生的奇妙颜色变化,感觉时间好像凝固了,莫奈的画面保护得很好,似乎一切都没有变。我周围都是来看莫奈画面的各国游客,看着大教堂的门,比对莫奈的画,发出阵阵赞叹。
再从鲁昂到埃特勒塔,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象鼻山,其实这是位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的一处海岸,海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走上去或坐上去都很不舒服,与世界各国那些闻名的细沙海滩差距不小,尽管这样,海滩上还是躺满了度假的法国人,到处都是外国游客。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垂直于海平面上的悬崖峭壁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刻成“大象”、“拱门”和“针”等模样。埃特勒塔海岸绵延数公里,面向大海一面的山崖呈白灰色,所以也被美誉为“纯白悬崖”。游客蜂拥而至,这处旅游胜地热度多年不降,对此,莫奈贡献第一。这些天然海上拱崖强烈吸引了莫奈,1883年至1886年间,莫奈在埃特勒塔,画不同角度、不同季节或每天不同时间的海滩和拱崖,留下不少不朽的作品,也使埃特勒塔海滩名扬四海,被誉为“法国第一海岸”。埃特勒塔小镇不大,似乎都沾了莫奈的光,房子的墙上印着莫奈的画,最让人惊喜的是,在海堤各个方向都竖着莫奈的画,让游客与实景比较,体验莫奈当时画这里的感觉。照相还可以与莫奈的画及实际风景同框。旅游文创纪念品也大都与莫奈的画有关。
《睡莲》系列是莫奈的最爱,也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住在吉维尼小镇的27年里,他的创作再也没有离开过《睡莲》,大大小小,画了很多。现在,吉维尼小镇保存着莫奈时代的魅力,原汁原味的莫奈花园是法国最红的景点之一。继莫奈之后,前后有一百多位画家住到吉维尼,使这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村。每年睡莲开放之时,各国游客赶来一睹为快,不少国家政要也来参观。吉维尼小镇也是法国最美小镇,保持着莫奈喜欢的朴质格调。
法国的“好导游”不仅有莫奈,还有不少闻名世界的画家,如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梵高是荷兰人,但长期在法国生活和创作。所以,法国拓展旅游,对他也不见外。为追梵高的画和画面,我到了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的阿尔勒,阿尔勒又叫“梵高之城”,因为梵高曾在此住过。虽然,梵高只在阿尔勒住了一年多,期间他还邀请了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来此共同作画两个月,但留下的画作和故事却让阿尔勒至今还沐浴着梵高的光芒。为拓展以梵高为主题的旅游,阿尔勒做足了文章,梵高在阿尔勒画的场景大都被细心保留。阿尔勒的古罗马遗迹不少,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阿尔勒的古罗马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阿尔勒的古罗马竞技场建于公元前1世纪,长136米,宽109米,有120个拱门,可容纳观众2万多人,现在仍用于斗牛或者音乐会。竞技场外的介绍上就有梵高的画作《阿尔勒竞技场》。《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是梵高描绘了阿尔勒一家咖啡馆的室外景色,室内黄色灯光洒在屋外广场上,群星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烁,画面色彩明丽,气氛温馨。《夜间的露天咖啡馆》让弗洛姆广场一家貌似画中的咖啡馆成为阿尔勒最热门的打卡景点之一,咖啡馆当仁不让地打着“梵高咖啡店”的牌子,门口挂着《夜间的露天咖啡馆》复制品,扛着梵高大名,生意兴隆。我在巴黎奥赛博物馆看到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空》,就是画的阿尔勒的罗纳河夜晚,罗纳河上还是这样的星空。我还参观了阿尔勒的梵高艺术中心,这里常年保持5幅不同的梵高画,大都是从各地美术馆借来的。
1830年至1880年间,法国一批画家集聚或居住在距离巴黎只有50公里的枫丹白露森林旁的巴比松村,背上画架,来到原野,描绘当地风景、农田、农民、农事和牛羊,表现自己对于自然景色和农村人事的真实感受,走出一条与当时传统学院捍卫的价值观和倡导的画风大不相同的艺术道路,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热情赞美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感受。他们中有人由田园风光又回到关注农民和农事,如米勒,使巴比松画派有了更浓的人文色彩和启蒙意义。现在,巴比松村是法国很火的旅游景点,巴比松画派画家的住房都保存完好,有的建成博物馆,如米勒故居就是米勒博物馆,当年的教堂和街道都没有改变,画家名画上的场景都立有标识,米勒的《拾穗者》和《晚祷》这两幅画的背景基本没变,此地竖起牌子,上有米勒的画,以供游客对比和留影。
法国在保护和开发这些“画”出来的热门景点时,有几点做法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尽量保持当年的画面不变,过了近两百年了,做到这点很不容易。二是把名画与场景相契合,加以标记和说明。三是控制过度的商业开发,海滩或小镇等都基本保持了当年画家作画时的宁静和朴质,没有四处的喧嚣和高楼大厦,更让游客容易感同身受,沉浸在当年大师作画的氛围里,人在画中,再看名画,自然增加了旅游的乐趣。
(作者系原新华日报社记者)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