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2024-07-22许思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辉煌奋斗历程的印迹,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是历史之责、时代之需,更是当务之急。2024年1月12日,《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为江苏全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用好用活丰富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法治保障和路径遵循。
实施红色资源“印迹工程”,推动红色资源“管”起来
“管得好才能用得好”。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溯源、红色精神的承载、红色文化的源流。必须坚持资源首责,强化《条例》刚性约束原则,实施红色资源“印迹工程”,推动红色资源“管”起来。实施红色资源保护行动。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利用主体广泛多元。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文化旅游、退役军人事务、城乡建设、党史、档案等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立健全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中长期保护利用规划,充分凝聚多元主体的力量和优势,联动“一盘棋”,工作“一张网”,数据“一家底”,分门类分行业推动全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各类红色资源不断向“新”求“质”。实施红色资源“三库”建设。统筹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史志馆、图书馆等部门保管的红色资源,全面摸清红色资源的数量、门类、保管、保护、整理、利用等情况,对全省红色资源管理现状做到“家底清、底数明”,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开展全省红色资源总库、全省红色资源专题目录数据库、全省珍贵红色资源名录库“三库”建设,搭建红色资源传承共享数字化平台。在此基础上,推动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长三角协同合作、全国性相同类型纪念场馆联盟等跨区域合作机制,让江苏“红色风景线”走向全国。实施红色资源纪念标识工程。重要遗址、旧址、纪念地等不可移动红色物质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连云港市在红色资源纪念标识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分5批命名38家红色资源开发教育基地,打造红色馆际联盟,有效促进红色要素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流动、合理配置。各地可结合红色资源普查工作,对没有标识的重要遗址和旧址开展纪念标识工作,加大保护利用,让红色党史“教室”亮起来。
释放红色资源“引擎动能”,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示江苏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当有新理念、新路径,特别是依托并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新科技、打造新产业、实现新发展。注重与科技融合发展。要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宣传方式迎合网络时代社会各界的信息获取习惯,借力互联网、物联网、VR、AR、全息投影及可视化科技手段,推动红色资源走上“云”端,让人们可以借助大屏小屏,随时随地参观红色遗址遗迹、红色专题展览,聆听红色故事,探寻英雄足迹、瞻仰英雄形象,使红色资源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得到更充分展现和传递。注重与教育融合发展。让红色资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中小学生,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等教育教学内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缅怀纪念、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志愿讲解服务等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感悟红色精神、树立红色理想,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励其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注重与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构建江苏全省红色资源横向保护利用机制,创新乡村文旅业态,串联重点红色经典景区、红色村落等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本地区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将红色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业态发展的资源要素,让红色文旅产业“火”起来。让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主题融入紫金文化艺术节、书香江苏、五星工程奖等江苏文化品牌,鼓励组织和个人创作以红色资源为题材的小说、戏剧、歌曲、美术、曲艺、影视等文学艺术作品,深化红色文化浸润。注重与四史教育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围绕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等,着力把红色资源库打造为“红色基因库、发展思想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实景课堂、优秀剧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常践常悟中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激活红色记忆、激发斗争精神,永葆初心、永担使命,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永葆新时代“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讲好红色资源“江苏故事”,推动红色资源“热”起来
好故事要“中听”更要“中用”。紧扣新时代、新科技、新媒体、新发展时代脉搏,针对受众群体特别是当代青年的思考点、兴趣点、着力点,不断拓展红色资源开发应用场景,以喜闻乐见的体验形式和传播方式,推进红色文化直抵人心、直击心灵。厚植“聚人气”的红色体验。充分利用声光电、沉浸式体验、AI人工智能模型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集教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红色展览、虚拟展馆、时空走廊,配合有声解说、智能讲解,让观众获得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身临其境、沉浸式感受艰辛而辉煌的红色历史场景,激发爱国之心、强国之志。针对极少数群体中存在的佛系、躺平思想,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开发红色励志动漫、红色竞技游戏、红色剧本演绎等产品,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讲好“冒热气”的红色故事。近年来,连云港市档案馆在全国率先打造“红色先锋讲述红色档案故事”品牌,通过亲历者讲述、身边人回忆、文艺家情景再现等方式,邀请“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妻子、全国“时代楷模”王仕花,全国重大典型“雷锋车”组等以第一视角讲述先锋模范红色故事,内容丰富、形式鲜活,收效甚好、影响广泛。事实上,“冒热气”就是要切实跳出那种红色资源开发就是出版书籍、举办展览的传统思维方式,创新红色故事讲述方式,接好新时代受众的天线、接通普通党员干部的地气,通过情景化、沉浸式、代入型讲述革命英雄、先锋模范先进事迹、英雄故事、奋斗精神,推动红色资源走向舞台、走进干群、走入人心,更好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传播“有生气”的江苏声音。用好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提升深度开发、宣传、展播格局,创作、制作系列化、深度化、内涵化的优质红色短视频,策划、推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红色主题书籍、剧作、展陈等,打造遗址遗迹、沉浸体验、历史再现等多元一体红色旅游网红“打卡点”,传播江苏好声音,拓展江苏“红电波”,壮大江苏红色产业链,以“红色引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作者系连云港市档案馆馆长)
责任编辑: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