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组织模式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

2024-07-22陈学军

群众 2024年12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方向,要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南京市六合区地处苏皖两省、宁扬滁三市交会地,素有南京的“米袋子”“菜篮子”之称,全区永久基本农田486.12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的37.5%、全市总量的39.9%,粮食和蔬菜产量分别达到全市的41.4%、25%。近年来,六合区以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建设”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为契机,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农业社会化综合性服务建设,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2021年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2022年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创新组织模式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县域样板”入选2023年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创新组织模式,打造“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推进专班,制定实施《六合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工作方案》,创新并全面推广“1+N+X”组织架构,即以“1”个核心成员为龙头,带动“N”个经营主体,形成农技示范中心、农资配送中心、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农产品销售中心等“X”项功能布局,并统一作业标准、服务标准和指导价格,打造“街镇、村、经营主体”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街镇层面,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冶山街道,整街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建设,建成1个综合服务中心、吸纳20家经营主体、配套9大功能中心,推进水稻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超3万亩,茶叶鲜叶代加工2000余斤,农产品检测4800余次。村级层面,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成立4个村集体领办的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冶山街道石柱社区以街道国有农业企业为平台,整合社区稻米联盟、野山绿等经营服务单位,探索形成“1个综合服务中心+20个成员单位+9个功能中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促进绿色及主导产业发展,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经营主体层面,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专业服务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鼓励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成立4个以专业化农机服务合作社或专业服务公司为核心成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艾津农业推广“艾津欧标”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实行“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开展订单种植面积达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180多农户;国家龙头企业天纬农业构建“物联网+农业”种植服务体系,为订单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多环节服务,订单面积超2万亩。

聚焦重点环节,打造智能高效服务平台。聚焦农机作业、农事服务等重点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创建实时、精准、高效“智慧管家”。平台实时监管。与江苏北斗研究院合作开发区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设置农事调度、综合服务、内部管理、农机作业等四大功能模块,实行“区+街镇+主体”三级使用管护,目前平台动态管理的农机682台,平台注册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1099家。作业精准直达。通过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农机可精准测绘出水田地图,系统根据农机型号、作业类型以及水田地图等信息,自动生成作业路径,种植户只需打开手机APP发出指令,农机手就可以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进行作业。供需高效匹配。平台同步建设“北斗智慧农服”小程序,农户在线发布需求、农机手在线接单,有效解决“农户找不到农机”“农机手获取农活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平台线上订单农机作业面积超17.5万亩,交易额超4555万元。

突出“三化”赋能,助力农业产业兴旺发展。聚焦优质稻米、绿色蔬菜两大主导产业,薄壳山核桃、鸽业两大特色产业,茶叶、肉鸡两大优质产业,强化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服务模式。加快服务机械化。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中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培育开展农机服务的农业经营主体1900家,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9个,在综合体内部实现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近40万亩次,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6%,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茶、农产品初加工等五项特色产业机械化率达77.2%,获评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全省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打造服务绿色化。坚持高质高效原则,推广药肥双减、低碳生产技术,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减肥减药、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应用,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3.6万亩,现有省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星级服务组织4个,全区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2%以上,成功入选中国生态好粮油示范区、中国生态籼米之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推进服务品牌化。强化农产品追溯与质量监测,引导和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认证,全区优良食味稻占比达66%以上,拥有绿色优质农产品305个、绿优农产品占比达85.42%;持续强化“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区内58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直采协议,带动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额达5亿元。

强化利益联结,凸显富民强村带动效应。建立“村集体+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村集体领办社会化服务一方面发挥“统”的作用,利用土地、政策、资金等优势弥补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不足,另一方面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龙袍街道赵坝村通过集体领办年增收近60万元,全区领办社会化服务的村集体平均年增收约40万元。经营主体多元增收。组建区、街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经营主体提供“同质价优、同价质优”的农资、农机、营销、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经营主体加入服务联盟,以会员价共享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营收入。2023年,紫金农商银行六合支行累计发放“惠农贷”超2亿元、惠及会员经营主体350户;全区113家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公司(龙头企业)销售额达46.84亿元,6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交易额近7.7亿元、涉及成员6.8万人。种植农户节本增收。农户将土地托管给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统一农资购买、农机作业、烘干、对外销售等,在减少用工的同时,实现农资成本、人工成本、投入品使用和农产品产量、品质、售价、销售渠道“三减四增”目标,亩均增收100元左右。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顺应“大国小农”国情农情的现实道路选择。六合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区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围绕“集体领办、系统集成”思路,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持续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营,加强服务标准制定、服务质量监管以及行业规范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南京市六合区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