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危化品运输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方案

2024-07-22刘伟

专用汽车 2024年7期

摘要:探讨了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强调其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的重大影响。针对现有管理体系中车辆超速、超载及货物泄漏等安全隐患,指出传统罐体管理、人工检查方式的不足。随着智能化发展,利用车载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实现车、人、货一体化管理,成为提升危化品运输安全、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危化品运输;货物泄露;全方位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E976 收稿日期:2024-07-02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7019

1 前言

为了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以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国家对危化品运输提出了特殊的资质及运输工具要求。虽然如此,每年依然会出现为数不少的由于危化品运输车超速、超载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及货物泄漏等引起的安全事故[1]。

在欧洲,危化品运输已采用智能化标准,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密闭,并引入智能传感器辅助管理。相比之下,国内危化品运输的智能化进程在车辆、人员与货物管理上存在不均衡,特别是罐体部分的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成为安全管理的短板。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地正逐步推进车辆与人员管理的智能化,但在货物管理方面,仍缺乏统一标准,管理盲区明显。构建统一完善的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车辆、人员与货物的全面智能互联,对于提升危化品运输的整体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2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概述

在欧洲,针对危化品运输的特殊性,对于货物管理有智能化运输标准,标准中规定了保证运输过程密闭性的安全管理要求,引入智能传感器进行辅助管理工具,比如阀门开关、液位、排空等[1]。

在国内,危化品运输车辆罐体部分有智能化要求的仅有单机产品防溢流探杆和紧急切断阀未关闭报警器。

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分为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和货物管理三部分,目前三者的智能化水平不一致,车头部分已经开始推出,但罐体部分关注较少,罐体部分的安全成为危化品运输过程的“木桶短板”。

a.车辆管理的智能化。2004年我国规定重载货车、半挂车应安装行车记录仪,近几年“两客一危”安装行车记录仪将数据上传至政府监管平台的模式在各地先后执行。危化品货物罐式车辆已经实现政府要求的智能化,实现了对智能化车辆行驶位置及超速等信息远程监控,也可以用来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b.人员管理的智能化。运用ADAS、DSM等传感器对疲劳驾驶、车道偏离、车距过近等进行智能化监管。对于人员智能化的管理,中国起步较晚,这一方面的国家标准已经起草,但是因为涉及在车辆出厂前安装还是出厂后安装等尚未明确,至今国家标准尚未发布。目前,江苏、深圳、浙江、陕西、广东等地区已经建立自己的标准并开始在客车、公交车及危化品运输车辆上实施。规模性实施从2017年底开始,经过7年的发展,ADAS、DSM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比之前有很大提升[2]。

c.货物管理的智能化。对超载、货物泄漏、货物失效等智能化监管,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用户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90%以上车辆的货物管理未实现完善的智能化管理。

将车辆、人员、货物形成统一完善的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车头和罐体之间的数据进行有效交互,将大大降低整车的管理盲区,提高整车的安全管理。

3 危化品运输全方位安全管理方案

3.1 方案构成

危化品运输全方位安全管理系统分为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货物安全管理三大模块,三大模块中又包含子功能模块。

a.车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车辆位置、车辆速度、车辆急加急减。

b.人员安全管理主要包含前车车距过近、车道偏离、疲劳驾驶等异常监测。

c.货物安全管理主要包含货物是否装溢出、货物是否装混、货物状态、罐内压力、货物进出口开关状态、货物是否排净。

此外,三大功能管理模块有统一的软件管理平台,管理者可以从平台中实时监测人、车、货的整体安全性,如有异常系统将生成附带视频及照片的报警。方案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3.2 各功能模块的安全管理作用

对于车辆安全管理(胎温胎压除外)和人员安全管理,有国标或者地方标准的支撑已经基本普及,功能也较为熟知暂不展开介绍。本文要详细阐述的是货物安全管理及其他两大管理模块的联动性。

a.胎温、胎压监测系统。

作用:实时监测轮胎的胎温胎压。

解决的安全问题:识别轮胎的状态,防止爆胎等引起的安全事故。

标准:JTT1178.2—2019《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JT/T1178.1—2018《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载货汽车以上两个标准中含有胎压监测要求。

b.货物是否装溢。

产品:防溢流系统。

作用:防止装载时货物溢出造成安全事故。

现状:防溢流探杆故障率较高,存在油库装不了油跨过探杆装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安全性。

原因:单机电子产品,为了符合国标安装,无法进行远程安全监管。

设备升级利用:通过远程监管保证车辆上防溢流探杆处于正常状态。

现有标准:QCT 1061—2017《防溢流系统》。

c.货物是否装混。

产品:运输介质匹配系统。

作用:在装卸环节进行运输介质匹配,防止危化品混装造成的安全事故。

d.货物状态。

产品:车载液位仪计。

作用:自动计量罐车内的液位及温度,根据容积表可以自动计算出体积,结合密度可以计算出重量。

解决的安全问题:

①装卸过程无需人员登高作业,让作业更加安全。

②装载过程可以作为防溢的另一道屏障。

③装载后可以计算重量,用于车辆超重管理,防止超重运输带来的安全隐患。

④运输过程中实时监测货物状态,生成波动曲线,防止运输过程中货物偷盗或者置换,减少经济损失,杜绝偷换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⑤车辆重车停车时,实时监测液位,异常时触发高液位报警,防止温度升高导致危化品溢出。

液位仪国家标准:GB/T 21117—2007《磁致伸缩液位计》。

车载液位计量标准【欧洲】:BSEN15208—2014[3]。

e.罐内压力。

产品:罐内压力传感器。

作用:实时监测罐内的压力进行本地显示及上传。

解决的安全问题:

装载过程中如果自动泄压装置出现异常,会造成安全事故,实时监测罐内压力有助于安全作业,停车时,对于重车的产品进行罐内压力监测,防止压力异常变化引起的安全事故。

QCT 1064—2017《呼吸阀》。呼吸阀的呼气开启压力应设定在6~12 kPa,吸气开启压力应设定在-4~-2 kPa。

QCT 1065—2017《道路运输轻质燃油罐式车辆》中,人孔盖:人孔盖紧急泄压在21~35 kPa。

标准上有对罐体维持常压的泄压要求,当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泄压,通过压力监测可以防止压力异常时人为开启伤人的情况。

f.货物进出口开关状态。

产品:阀门及箱门开关监测系统。

作用:各个阀门和箱门内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其开关。

解决的安全问题:

①装载过程中如果箱门开启则联动刹车,防止未装卸完毕车辆开走造成货物泄漏。

②运输过程中如果阀门/箱门异常开启会实时报警,防止运输过程货物泄漏及货物偷盗。

③可以配合视频监控,抓取异常前后的视频,用于安全管理及事故分析。

④包含国标要求的5KM紧急切断阀未关闭报警及控制系统。

现状:5KM国标虽然有要求,但是很多社会车辆出厂前并未实施,或者司机会使其失效,无法进行远程监管功能是否有效。

标准:QC∕T932—2018《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紧急切断阀》(第1号修改单)、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3 各模块的协同

a.功能联动。

上文中介绍的是各个模块自己能解决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各功能模块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并进行有效联动,全方位还原人、车、货的实况,让安全管理无死角。

比如,实时的车辆位置、速度、货物数量、阀门状态、视频监控进行综合判断可以有效识别车辆、人员及货物的综合状况,准确定位并及时发现问题。

b.产品协同。

目前车头上的行车记录仪数量较多,一般有两个以上,这对企业是个极大浪费,同时也是车辆集成度低的一个体现,后期可拓展产品(车、人、货三位一体智能终端),将车头内数量不等的行车记录仪进行有效集成,此产品内含定位系统、数据上传系统,集成ADAS、DSM功能,将车辆上所有传感器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并上传。可解决的安全问题包括识别超速、疲劳驾驶、车道偏离、弯道超速、车距过近等异常驾驶行为,进行报警提醒,并上传到平台,对违规驾驶进行培训教育,降低因以上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率。将各种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有效交互,能更加全面地识别出车辆的安全状态。

如果安装了具有软件平台的设备,可以将国标产品防溢流系统接入平台,联网后可以通过统一管理杜绝人为问题造成的安全漏洞。

如果安装了智能阀门,就无需重复安装国标产品紧急切断阀报警系统,他们能实现的功能是一样的。

4 结语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任重道远,安全管理非0即1,是企业生存之本,但是每个危化品运输企业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智能化投入需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从集成性及成本节约上新车出厂进行功能选择标配是最佳的方案。另外,智能化产品及系统只是工具,管好整个危化品运输过程还应配备相应人力及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2018年危化品化工事故统计汇总[R]中国危化品物流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8:158-194

[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苏交运〔2018〕8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平台技术规范》等3个团体标准的通知[Z]南京: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印发,2018.

[3]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BS EN 15208:2014:Tanks for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Sealed parcel delivery systems—Working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S].UK:BSI,2007

作者简介:

刘伟,男,1978年生,政工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