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机械基础》教学实践研究

2024-07-22马承诺潘鹏刘辉

专用汽车 2024年7期

摘要:《机械基础》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制造生产技术、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通过项目教学法,分析了《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搭建课程模块、分析学情以教学“六步法”组织实施教学任务,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阐述了教学实施过程,总结了教学实施成效。结果表明,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基础》;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收稿日期:2024-03-21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7038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职教育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机械基础》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1-2]。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知识。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机械基础》教学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内容

21 重构课程体系

为增强毕业学生企业工作适应度,本课程通过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保证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契合度。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机械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重构课程体系。在重构时,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避免冗余和重复。按照组织框架项目式教学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在调研学院周边多家企业并选取多个典型生产案例后,最终将课程分为3个模块和9个项目,课程搭建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22 教学模块设计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工作领域大多从事机械装配、设备调试与检修、运行与维护保养方面。首先,需要认识基本的机械零件、常用的机构类型并能分析各运动机构的功能。因此,常用机构的学习可提升学生设计机械运动结构的自主创新能力。选取汽车雨刮器、按动笔等生活中的实例为项目载体,把相关的知识点、技能点、核心素养、创新能力融入其中进行分析,实现项目教学的机构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3-4]。

23 学情分析

本课程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对于偏理论性的知识存在难以理解,同时近几年招生学生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个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大多数学生对于视频、实体模型较为感兴趣。因此实行基础+强化训练模式进行教学,强化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

24 教学目标

根据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机械基础》课程标准,结合岗位所需技能点,通过学情分析,确定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并且要在实操项目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机械美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更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5 教学策略

251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线上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机会,线下则进行实践操作和深度讨论。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机械基础》课程的在线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视频、PPT、习题等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5]。同时,提供在线答疑、作业提交、学习进度跟踪等功能,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利用线上互动工具:通过线上互动工具,如在线讨论区、实时问答等,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252 线下教学策略

a.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针对线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b.强化实践操作环节。

在线下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可以通过实训、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c.定期评估学习效果。

通过定期的测验、考试、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根据结果,作出教学反思及调整,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53 采取提问启发式教学

a.设计启发性问题。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能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知识。

b.提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应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c.鼓励学生提问。

除了教师提问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应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d.注重问题解决过程。

在提问启发式教学中,还应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而非结果。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提问启发式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254 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

在现代高职教育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教授《机械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介绍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来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b.利用网络平台和在线资源。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如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c.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

VR和AR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机械环境中。例如,在介绍复杂的机械系统时,可以利用VR技术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结构。

3 教学实施过程

高职《机械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基于“六步法”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

31 资讯收集

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与《机械基础》相关的资讯,如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新技术的应用等。学生通过查阅教材、网络资源等途径,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信息。

32 决策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收集到的资讯,讨论课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或策略。

33 计划制定

根据决策分析的结果,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步骤、时间表等。教师审核并反馈学生的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4 实施执行

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学习或实践活动,如机械零件的测绘、机械系统的设计等。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顺利实施计划。

35 检查监控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我监控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计划。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提供反馈和建议。

36 评估总结

在课程结束或项目完成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估,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教学实施效果

4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考试、作业、课堂互动等方式,可以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激发

通过实施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热情。

43 实现立德树人,职业素养提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明确德育目标,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职业观和道德观。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元素,如企业文化、企业案例、企业标准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职业规范,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企业竞争力。

5 结语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并具备分析、设计、创新和应用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发挥个人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未来的高职教育改革中,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方法,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能力。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项目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胡勇,陈云,黄超“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及应用效果分析[J]食品工业,2024,45(1):123-125

[2]钱成龙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新智慧,2023(35):23-25

[3]马春俊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12):146-149

[4]陈浩源,丁行海机械基础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探索[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11):112-115

[5]赵博宁,丁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10):212-214

作者简介:

马承诺,女,1996年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农机装备。

潘鹏(通讯作者),男,1994年生,硕士,研究方向为表面涂层改性。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项目(XYZY2021KYB001);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JG2023XW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