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的传播路径研究
2024-07-21许昌斌许娟
摘要:随着全民国防教育的宣传普及,各种类型的融媒体产品百花齐放,切实提高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围绕融媒体背景下全民国防教育发展的契机,分析当前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的类型,并从坚持用户思维,重构国防教育内容,不断增强用户黏性;推动技术赋能,创设国防教育场景,培育全民国防教育新生态;推进媒体融合,营造国防教育氛围,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等方面探索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的传播路径,以期推动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全民国防教育 融媒体 强国强军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愈加鲜明。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国防教育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2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把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助力全民国防教育,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推动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
一、融媒体环境下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广电、报刊等为主的传统媒体和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主的新兴媒体不断加速融合,日益呈现出“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融媒体模糊了信息传播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突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壁垒,不断促进各类媒体在人力、内容和宣传方面的融合。各类短视频、海报、H5、VR、AI等融媒体产品不断出现,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1.扩大了全民国防教育覆盖面。全民国防教育的对象具有全员性,涵盖了不同行业、年龄、学历程度的人群。受众类型复杂多元,意味着单一、传统的宣传方式已无法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日常使用,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融媒体在国防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9%。融媒体产品的高效便捷、交互体验和直观感受,让广大网民目不暇接。国防教育宣传途径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不仅突出抓好青少年、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的国防教育,还能够覆盖到农村群众、农民工、城镇流动人口、私营企业职工等其他群体,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让国防教育覆盖全员全域成为可能。
2.重构了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在传统媒体时代,国防教育内容主要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等媒介传播,传播形式是单向割裂的,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在融媒体发展的今天,受众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和传播海量的信息。融媒体选题策划日益灵活,产品丰富多元,结合受众对于精简、碎片和交互信息的需求和偏好,用问题导向、多媒体叙事、技术叙事等形式重构国防教育内容,精准推出个性化国防教育内容,突破信息茧房的束缚,及时接收和反馈受众的看法评论,让传播形式从单向割裂模式转变为多维互动闭环模式,受众有了丰富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就会不断提高对于全民国防教育的认同和增强国防意识。
3.创新了全民国防教育手段。如今,全民国防教育可通过融合报刊、广播、电视台、各类新媒体等媒介打造“资源互通,内容互融、宣传互动”的融媒体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建立用户画像,开发个性化的融媒体产品精准推送给受众,并跟踪分析了解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及时调整精准高效的传播策略,用立体、趣味、互动的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全民国防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引领作GJvaL2S5grEzmrbgYW2ORQ==用。
二、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类型及价值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日益紧密,催生出丰富多样的融媒体产品。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主要是基于增强国防意识和提升国防认知的目的,经过选题策划、采写编辑、制作审核等环节,向社会大众发布多媒体融合新闻类产品。
1.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的类型。一是图文类融媒体产品。图文类产品是常见的融媒体产品,主要围绕军事热点或时政话题,以长图、海报、图解或“文字+动态图片”等形式呈现,旨在为受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长图多用于政策或会议精神解读,海报多用于创意类的倡导宣传,图解多用于报告、会议、文件等内容提炼和归纳。例如,一些融媒平台发布的“全民国防教育日知识长图”,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片向广大网民普及解读警报试鸣、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等知识,便于不同受众群体理解和记忆。
二是视频类融媒体产品。视频类产品是最早出现的融媒体产品,主要以微视频、动漫、视频等形式呈现,便捷直观,易于被受众接受,为受众带来良好的视听觉体验。例如,2024年元宵节一段长6分32秒的穿越视频《那一年的春节,他们是在战斗中度过的》一经推出,便迅速出圈。视频通过饱满的情绪对比,逼真的场景切换,紧凑的故事情节,从视听语言表达视角讲述革命故事,传递革命精神,高度契合受众心理,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是互动体验类融媒体产品。此类产品是运用H5动画、VR/AR、AI等技术,以数字人、虚拟场景等呈现在移动终端的交互页面,具有新颖的创意特点,为受众带来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或场景体验感。例如,中华网推出的“我为国防代言”致敬系列海报,此产品充分结合社交媒体的特点和传播规律,通过网民自制生成个性化海报,充分表达广大网民的爱国情感和国防情怀。2023年9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推出的全国首创的全民国防教育元宇宙学习园地,园地里包含有数字人演讲、精品微课、网上英模馆、国防知识虚拟展厅等,为受众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平台,创设了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场景,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
2.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的价值。一是政治价值。在海量信息充盈的网络空间,受众每天面对目不暇接、良莠不齐的数据信息,极易被网络失真信息和非理性情绪左右。全民国防教育具有突出的政治属性,其融媒体产品具有一定的政治宣传目的,在受众接受产品体验和服务的同时,也传播了正能量和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增强国防观念和民族自豪感,凝聚强国兴军力量。
二是社会价值。国防教育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爱国主义情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受众个人层面的首要价值准则,对于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以爱国强军的国防元素为主要内容,传播的国防知识和革命精神有助于培育公民的道德情感,提升受众道德水平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教育价值。全民国防教育对象覆盖全员,要求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在开展学校国防教育和国防类课程建设过程中,有力补充了教育资源,拓宽了教育载体,对于普及校园国防文化,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具有促进作用,助力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是传播价值。传统全民国防教育的宣传方式,以单向灌输为主,方式简单,内容固定,覆盖面小,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及互动的需求。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既保留了传统媒体的主流价值观,又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特点创新传播手段。融合多媒体的优势,真正把准受众的偏好,契合受众内心需求,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传播,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提升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广大受众的国防热情。
三、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的传播路径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就要转变传统思维,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坚持媒体融合理念,善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手段,推出更多更好的脍炙人口、刷屏热传的国防教育专题融媒体产品,让国防教育意识更加形象、具体和生动,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和感受,促进全民国防教育覆盖全员全域,打造全民国防教育的新形态。
1.坚持用户思维,重构国防教育内容,不断增强用户黏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民国防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的输送,而内容是思想的载体。优质高效的内容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根据施拉姆“传播路径选择公式”,受众在选择媒体时,必定遵循低成本、高效能原则。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选择,相对于费力、繁琐和复杂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太费力,且易于理解,可直观感受的东西。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事关强国强军伟业,具有特殊性和政治性。过去其传播方式主要以传统媒体的单向灌输为主,传播内容和产品无法满足受众的内心需求,缺乏创新力和吸引力,导致用户黏性不强。因此,推进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坚持价值引领,还应把握传播规律,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坚持用户思维,充分关注和精准掌握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内心喜好和内在需求,追求构建国防认知,提升国防教育价值,开发新颖、传播价值大的内容,打造深受群众喜爱的精简、通俗、灵活、互动的融媒体产品,用轻松愉悦、丰富情感的表达方式走进受众心里,才能深刻影响受众的国防认知,增进国防认同感,增强用户黏性。如迅速出圈的穿越视频《那一年的春节,他们是在战斗中度过的》等,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国防参与热情,是内容重构的典型案例。
2.推动技术赋能,创设国防教育场景,培育全民国防教育新生态。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普及和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算法推荐、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猛,移动智能设备不断更新,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媒介的运转确保了信息数据的传输,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播方式,使得融媒体产品更加鲜活有趣,提升了受众的交互体验和主观感受,推动构建全民国防教育新生态。《意见》要求,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应高度重视融媒体所需的信息技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和趣味化。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构建全民国防教育传播的“拟环境”,搭建国防教育“云端平台”,创设沉浸式国防教育场景。如创新“云站岗”“云观训”“云参观”等可视化传播方式,用直观的视觉感受提升受众的切身体验感;通过VR技术,让受众近距离接触逼真的高科技军事设备和沉浸式感悟革命战争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推送符合受众需求的国防教育内容,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例如,人民日报社推出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H5产品和上海民防H5小游戏“铸盾强防 全民守沪”,激发受众积极参与,是技术赋能的个性化融媒体产品的成功经验。
3.推进媒体融合,营造国防教育氛围,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国防教育是以培养受众爱国主义精神的国防观念和国防认知的全民教育为目标,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全民国防教育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国防教育融媒体产品的传播对于增强受众国防观念,培育家国情怀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明确,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都市类媒体和新媒体,都要聚焦全民国防教育主题,推出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和各类融媒体产品,把全民国防教育融入重大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变、中国烈士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宣传时间节点,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由传统叙事向技术叙事、多媒体叙事、差异性叙事和融合叙事转变,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设置多元议题,做大做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舆论;突出地方媒体的亲民性,用小故事讲清国防大道理;结合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做好用户数据分析,提升受众的体验和互动,在传播中构建国防认知和升华爱国情感。通过融合各媒体平台的优势,展现视频、直播、H5、长图、海报、动漫等多元传播形式的合力,不断壮大网上爱我国防、加强国防的理性声音和主流价值,营造国防教育氛围,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形成网络舆论传播强势,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四、结语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综合体,在培养受众国防观念和家国情怀,激发受众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国防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传播优势在汇聚强国强军的力量中得到充分体现。全民国防教育应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坚持用户思维,加强技术赋能,重构国防教育内容,开发深受群众喜欢、刷屏热传、交互体验感强的融媒体产品,精准推送传播内容,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充分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共同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走新走实。
作者许昌斌系海南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通讯作者许娟系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本文系2023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海南自贸港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提升国防教育育人成效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nsz2023-34)、2020年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2020年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20〕30-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EB/ OL].(2022-09-01)[2023-09-11].http://www.mod.gov.cn/ shouye/2022-09/01/content_4919982.htm.
[2]李文月.新闻类融媒体产品生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3]李明.数字赋能全民国防教育[J].红旗文稿,2022(15).
[4]开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2-09-02.
【编辑:钱尔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