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2024-07-20刘越山

经济 2024年7期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程豪在接受《经济》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先进科技和信息技术,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优化升级,也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他告诉记者,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以颠覆性技术加强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农业农村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提高农业农村生产效率。二是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农业业态,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三是以先进思维方式和业务水平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优质人力资源。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重大意义

在程豪看来,新质生产力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是有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保障。作为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进程中形成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对于大幅推进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作用巨大。显然,其中包括了高水平农业现代化生产力。此外,聚焦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无论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还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都是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核心力量。

新质生产力对于提高乡村振兴建设效率起到重要作用。以农业生产为例,新质生产力通过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和AI算法等先进科技成果,给基因科学带来效率上的巨大突破。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巨大魅力。以前在田间地头付出多年的成果,通过新质生产力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做完。

乡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舞台。河北省河间市城垣西路街道办事处一级主任科员史永明,基层经验较为丰富,在相继担任果子洼回族乡党委组织委员、沙河桥镇政府主任科员、故仙乡政府主任科员以及现任工作期间,努力强化阵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他告诉记者,不仅是城市,乡村同样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舞台,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等手段,推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新质生产力也能有效破解乡村人才集聚的难题,促使和吸引大批青年人才的到来,带来更多新想法、新业态,为城乡融合提供更大可能。

新质生产力表现在农业农村的许多方面

生产力三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作为一般生产力的升级,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首先解决的是乡村振兴中“人”的问题。具体来说,当前农业农村面临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较为缺乏,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拥有一批掌握先进技术和思维模型的人至关重要。可以说,新质生产力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和使用提供重要推动。更多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可以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华,在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找到归属感和荣誉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效能的劳动资料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工具。新质生产力将通过引入先进科技和信息技术,为高素质劳动者提供各种技术精密的工具和先进技术,优化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决策等生产工艺,加速农业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农村新业态的孵化提供高科技的劳动对象。农村拥有天然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资料,比如矿藏、森林,还拥有经过加工的原材料,比如棉花、钢铁、粮食等。当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效能劳动资料“两者兼得”时,高科技劳动对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的提升,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技术和产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赋能,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还将继续变化和扩展。乡村振兴过程中将涌现出更多的新业态、新生态。

乡村振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

程豪对记者表示,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对于新质生产力来说,乡村振兴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有巨大的助推作用。但是,乡村振兴不是忽略和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农业农村应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仅仅围绕传统产业进行深化改革还不够,乡村振兴需要借助新质生产力的东风,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具体来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在农业产业供应链方面,优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农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先进科技和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智能供应,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流通效率。

乡村振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众所周知,生产力是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作为一般生产力的升级,同样也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以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尤其需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推动农业农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过程中,实现新质生产力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乡村振兴中新质生产力的量化评价

新质生产力的量化评价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但是抓住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新”特点,可以从诸多反映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入手,量化测度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和价值。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例,2012年至2022年分别为54.50%、55.20%、55.60%、56.00%、56.65%、57.50%、58.30%、59.20%、60.70%、61.00%和62.40%。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比10年前增长了7.8个百分点,说明2012年以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类似像这样的指标,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量化评价指标的重要参考。

那么,如何实现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作用的综合评价?程豪认为,基本思路应是构建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作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一定的统计计算方法加以测算,完成综合评价。思路虽然简单,但完成这项工作并不容易,需要在指标筛选论证、综合评价指数编制、测算方法选择、指标数据获取等诸多方面深入研究、仔细求证。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须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程豪告诉记者,从活跃度、更新度和创新性角度来说,新质生产力和青年科技人才具有共性特征。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是当今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而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知识更新快。在活跃、创新、快速的共性磁场中,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及时准确把握前沿领域和新兴技术的变化趋势,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具有关键作用。而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挑大梁对于服务优化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组合颇具裨益。

如何更好地保障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需要从青年科技人才面临困难入手、从青年科技人才担负责任开始,优化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释放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具体说可从以下4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困难。当前扎根农村、致力农业发展的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着生活压力大、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深入调研、广泛联系,在开展深入科研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听取青年科技人才意见建议,通过“实举措”解决青年科技人才后顾之忧。二是引导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大任。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于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辟专项评价标准和单独成长渠道。通过出台系列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举措,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担纲领衔、脱颖而出的机会,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提供扎实依据。三是开放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青年科技人才则是创新创造传统方式和改革发展路径的重要力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放宽约束条件,通过直接委托等方式对优秀青年科研团队进行接续支持。四是健全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激励政策体系。落实国家现有评价激励政策,结合农业农村特点,设计实操性强的实施方案,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配套激励政策。加大对地方政府落实评价激励举措的监督规范力度,将评价激励制度实施效应科学评估作为重点工作,针对评价激励不公、激励不足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