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东萍&冯彦哲磨合,磨炼

2024-07-19马儒雅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4年8期

想赢,要赢,是运动员作为一种职业的立足之本,羽毛球运动员黄东萍和冯彦哲不讳于谈论对胜利的渴望。作为混双拍档,他们在赛场上的反应、移动线路、速度,既可以是激进压迫的,也可以是冷静防反的,都蕴含着一种优雅的韵律。身体动作之外,这对双打运动员也在生活和情绪上相互扶持,诠释着另一层体育精神。

盯球、蹬地、转身、架拍,击球的过程要调动身体各部分肌肉,也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竞技体育的迷人,正是在于于激烈的对抗中去无限接近身体的极限。

对2021年东京奥运会混合双打冠军的黄东萍来说,再战巴黎是更进一步的梦想,“尝到过甜头后更渴望再冲一次。不只是喜欢赢的结果,也是拼搏备战中的积累,去解决不同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对她来讲是奇妙的,充满未知。球队给她自主权去挑选队友,黄东萍选择了00后新人冯彦哲,“选的时候挺纠结的,老带新很耗费精力。不过,当时很快就一起打了场公开赛,配合顺手,就决定是他了。”冲击奥运的竞赛标准,要求两人的齿轮无缝连接,因此长期的磨合在所难免——刚开始搭档时,两个人会同时想去接一个球,导致失误。

一头短发的黄东萍是福建人,8岁开始学习羽毛球,2004年被校队输送至福建省体校,她性格直率,球风火爆。七年后,她被国家队教练汤仙虎选中进入国家队。天津人冯彦哲则是5岁开始打球,现在年仅23岁,看起来有些拘束。羽毛球场地大小适中,比乒乓球更能展现耐力,比网球更聚焦于精细动作、爆发力,对介入速度和力量等综合能力要求也高。男女混双,需要运用战术来凸显两人的特长,使攻击力最大化。因为黄东萍的老搭档王懿律受伤退役,她与新搭档冯彦哲需要从2022年到2024年,短期内就建立起信任与默契。

混双,没人是配角

两人是最亲密的战友,也会偶尔较劲。经验更多的黄东萍无疑处在主导位置,但她强调,冯彦哲一直在提高参与度,比如主动接球的频次不断增多。“其实男生占据场上60-70%的覆盖率,基本上都是他在跑动,比较累。得分上,我更多是锦上添花。”从数据统计来看,制胜分多是冯彦哲拿下,但是策略上的排兵布阵,包括节奏的把控和情绪的观察,则是黄东萍主要把控。比如,如何在激烈的赛场上找准对方的弱点,一击即中。像是开局、中间、关键分的时刻,在舒缓心态、调整技战术,及临场的应对策略上,黄东萍都是老手。

赛前,两人会一起先看技术录像,根据对方以往的比赛和对战经历,制定最初战术。在实战中丢球了,击个掌,拍拍对方的肩,是二人简单的默契。冯彦哲说两个人是互补的,“不是某一方发挥得多好就能赢下这场比赛,也不是说谁今天不在状态就一定会输。主要在于沟通,她帮我一把,可能我慢慢好了,她有些不行了,我赶紧帮一把,双方铆着劲”。白色的羽毛半球飞起,即使失误,来不及击拍,球飞过身侧,后面还会有人接住——这种失而复得的惊喜属于双打。

2023年苏迪曼杯半决赛,冯彦哲本是孤注一掷,渴望以一场彻底的胜利终结败绩重拾信心,但结果并未如意,决胜局最后从18比12到22比24,不断失误、丢分,甚至发球都直接失分,赛后他自责到大脑空白、腿部抽筋,“在你迎难向上的时候,又来了当头一棒,更会质疑自己。但其实这么长时间来,不管多么困惑,我从没想过放弃。”伴随着输球,网络上出现恶意评论,甚至有网友给冯彦哲起外号叫北京队里的“太子”,暗讽他打得不够好却能直接跟奥运冠军配对。这种时刻,黄东萍会开导弟弟,“受委屈,有脾气,都要发泄出来,发泄到球场,赢给那些不看好你的人看”。她鼓励想退网的冯彦哲多发微博,直面攻击,不能逃避。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着竞赛表现。“在苏杯跟之后的几个高级别比赛中的失利,导致情绪起伏很大”,对冯彦哲来说,低谷期的他失去了刚配对时的兴奋和无所顾忌,“在场上似乎被束缚住了,判断跟接球都会迟疑”。如何在艰难的自我怀疑中恢复能量,冯彦哲选择做具体的事,“我会主动去完成生活里的简单小事,认真吃饭,提高睡眠质量,规律训练,一件一件积累起来,信心也会零散地拾起。”

出师不利,也曾打击到黄东萍。苏杯的半决赛,二人主动请战第一个上,结果却遗憾输掉,给队友们造成了影响,“我年龄要比一起参加巴黎奥运会的队友们大一些,心态上偶尔会摇摆。”双人搭档间的支持,甚至是两个人之间微妙的较劲,会帮助彼此找到自信的状态。“有一次在东南亚打完比赛后,我们有争吵,我总怀疑小冯是不是还不够努力,对待比赛不够严肃用心。但跟他聊了聊后,我发现他其实压力很大,怕拖累我,怕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这种情绪会影响发挥。”黄东萍这才意识到,冯彦哲跟她这个奥运冠军搭档,从身份、年纪上都会有种不如她的低配得感。“那次聊天后,我才反应过来他的处境,所以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说话方式和相处模式。我告诉他,正是跟他搭档,才延长了我的运动生涯。两个人一样重要,没有谁拖累谁的说法。”经历过2023年初东南亚的高光时刻,苏杯半决赛的失利,以及亚锦赛、泰国公开赛的几次一轮游,两人继续大开大合地冲刺着,在坦诚相待,找到平等的位置后,才真正成为了战友。

较劲,然后放下

双打,四个人的战场,心理的博弈。一年多的相处,黄东萍和冯彦哲在训练场上密集联动,分享得分的快感,有了误会赶紧说开,过程中积累的信任也超越了普通的友谊。

冯彦哲乍看下总在谈话过程中停顿,打磕巴,眼神也不那么确定,但当他表达观点时逻辑很清晰,“我在遇到问题时,消化它的过程需要很多时间,可能得一两天才会想明白,让这事儿过去。所以,很羡慕像东萍姐这种马上就能积极投入到下一步的人,很快速,不内耗,喜怒哀乐摆在脸上。”

米白色POLO衫 Damowang
白色背心、蓝色长裤均为8on8

当然,性格没有统一的标准。“我的自信一直起起伏伏。有时还喜欢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别的选手的长板比较”,1米95的冯彦哲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嫌自己腿长跑得慢,“解决的方法就是扬长避短”一一其实这对控场的面积有很大优势,并且他的杀球击球点高,落点极具压迫性。

打球时,冯彦哲敏捷、果断,但私下却过于懂事,黄东萍一开始并不适应这种周到的性格,“老觉得这个‘小孩’太乖,心事重重的。现在会比他以前好点,还会发点脾气,有点性格了。对待我的时候放得更开了,这才让我觉得好像把我当自己人了。”其实黄东萍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搭档心思细腻,“我们刚配对的时候,有次在成都我生病了,一直咳嗽。那时候其实我跟他不是很熟,结果转天一起补习技术时,他就给我买了润喉的茶。”

冯黄二人的训练日相对单调,固定的休息、吃饭、训练时间,三点一线。2023年年初,在泰国比赛时,因为饮食没特别注意.冯彦哲拉肚子、发烧了。黄东萍就一直问他要不要喝汤、吃面,因为好消化,“连保温杯都是东萍姐给我买的”。运动员间的惺惺相惜是一种传承。在省队练习时,教练郑宝军也曾帮黄东萍熬过了一段艰难时期,“我觉得很幸运,到后来国家队时期,包括女双转混双,各个阶段都遇到了前辈,给我指明方向,或者几句话提点了我。”

冯彦哲从小身体不是很好,常生病,而运动是强身健体的好法子,“有天我爸带着我开车在街上逛,找了一个体育馆就走进去,就遇到了我的启蒙教练,然后就开始练球。”他从小恨输,“我不是那种输了球,还能乐观地消化情绪的人。小时候输了球,我就憋着一口气,甚至会闹脾气,然后想办法赢回来。”这种野心,铸就了一名奥运选手。而2021年站在东京奥运会的奖台上听到国歌响起时,黄东萍的感动则来自持续的付出终有回报,“运动员的荣誉不是分出胜负的那一刻,而是能够成为一种正向的代表,大家会因为喜欢黄东萍和冯彦哲而充满能量,更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