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天津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7-16于程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与工作体系”的新要求,把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摆到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近年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天津市委员会大力发展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完善组织机制,扩展队伍规模与服务领域,常态化、品牌化项目日益增多,社会影响力与引领力有效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急需探索提高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质量的有益做法,为深化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志愿之城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一、天津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不够规范。2017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和2017年11月天津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中对于青年志愿服务范畴的表述比较笼统,青年志愿者资质、学历、职业的异质性,加上个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制约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多为临时招募,流动性大,增加了组织难度和管理难度。此外,一些组织和个人更注重开展活动和参与活动,不重视服务的规范与质量,对于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尚未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
2.青年志愿服务的载体和平台不够完善。团市委所属的青年志愿者依托天津志愿服务网、“志愿汇”等线上平台,通过暖冬行动、大型赛会服务、社区服务、文明实践、关爱少年儿童、阳光助残等多种服务载体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线上平台较多,但线下资源整合平台缺失,效果发挥不明显。青年志愿服务形式虽然多样,但青年希望有更多机会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与实际日常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不相称,全市青年志愿服务载体和平台的资源整合、阵地共享、平台共建还不够充分。
3.青年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模式不够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群众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为了吸引更多青年参与,需要创新出更加有趣、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志愿服务内容和模式,让优秀青年能够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然而,目前尚缺乏可以提高志愿服务效果和影响力,为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坏的创新的志愿服务内容和模式。
4.青年志愿服务的培训和指导不够专业。目前,社会对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志愿服务组织还是志愿者个人,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项目化、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专业的培训与指导还比较欠缺,导致一些志愿服务常常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成长收获也会大打折扣。
二、提高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质量的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共青团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者之一,应该加强与社会工作部、民政局等相关单位的联动,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与工作体系为目标,着力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服务整体布局。注重发展目标和需求导向,加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顶层设计,做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确保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组织与动员、服务与管理、引导与培育、激励与保障等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制定统一的青年志愿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对象、时间、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一致性。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反馈机制,对青年志愿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和调整。
2.聚焦中心任务,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组织优势,把团组织青年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转化为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优势。不断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增强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活力,不断提升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的动员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打造志愿服务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采取扁平化、项目化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多方联动,实现项目和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志愿服务队伍与志愿项目的最优化连接和网络化常态发展。根据社会需求、政策导向等因素来确定中心任务,确保志愿者的服务能够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以青年志愿力量为核心,积极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各项事业,不断增强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共享平台载体,有效推动各方资源整合优化。与民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建立联动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线上供给平台,精准帮助青年志愿者和服务需求方进行资源匹配和管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其他相关组织和平台分享青年志愿服务的数据和经验,并通过数据分析和交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要加大对青年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提供经费、场地的支持和政策、法规的指导。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的行业组织,促进行业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行业发展,积极发挥其规范行业行为、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4.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青年志愿服务专业水平。建立健全青年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水平,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和指导。根据志愿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服务技能、沟通与领导力、应急处置等培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能力。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作为导师和讲师,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组织实践活动,让志愿者亲身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实践中的学习和反思,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方便志愿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建立志愿服务培训认证机制,通过参加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证书或资格认证。定期组织志愿者交流和分享活动,让志愿者互相借鉴和学习,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建立导师制度,为新加入的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志愿者快速提升专业水平。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第65期)学员、共青团天津市委社会联络部部长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