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历史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2024-07-16王玉堂

求知 2024年7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承载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是继续前进的基础、开辟未来的启示。善于进行历史思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思维能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维度,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历史、历史思维与历史思维能力

什么是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是前人的活动记录,真实记录着民族兴衰、国家治乱、政党存亡、政权更迭的过程。但历史呈现给人们时往往是杂乱的,在这杂乱的历史背后,隐含的却是智慧和大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和规律,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现在和未来。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值得拥有、最值得珍惜的财富,就是他们的历史。所以,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俄罗斯学者克柳切夫斯基则警告说,“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缺乏历史自信、历史自觉的政党是不可能带领人民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历史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思维的历史方法。历史是一个长时段,历史思维突出历史的生成过程,亦即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以思接千载的穿透力,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立足当下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谋划未来。与底线思维作为一种前瞻性、预见性思维方式不同,历史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视性、反思性思维,承载着人类探索历史进步的伟大智慧。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就是把握历史进程、洞察历史规律、运用历史智慧、推动历史进步的能力。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历史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思维领域的具体体现,善于进行历史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的思维特质,历史思维能力始终是共产党人辨古识今、执古御今的看家本领。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就是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必须坚持历史思维,历史地看问题、看问题的历史,在剥笋见芯、吹沙见金中把问题搞清楚、弄明白、看透彻,进而得出科学的认识,以指导新的实践、创造新的历史。

二、重视历史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也是用历史智慧武装起来的政党,是一个高度重视历史思维、也善于进行历史思维的历史智慧型政党,从成立之初就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注重涵养历史思维、锤炼历史思维能力。延安整风运动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召开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推动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成为我们党坚持运用历史思维系统思考和谋划中国革命问题的伟大开端和光辉典范。在此后的若干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史为镜、以史为师,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就像毛泽东曾经说过的那样,“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在总结历史经验中统一思想、坚定意志、协调行动、保持强大战斗力;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壮大自己,进而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伟大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告诫全党:“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心工作由农村转向城市、由革命转向建设。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毛泽东再次强调:“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他还说:“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随着时代的发展,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党的历史,并通过这种学习努力掌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强调,“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启示”“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们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历史思维、深邃历史眼光、深厚历史智慧,围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战略思想。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深刻指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016年7月,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2021年2月,他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学习研究历史、总结借鉴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延安时期,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不无悲观地对毛泽东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已过去一百多年,善于进行历史思维的中国共产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不仅成功跳出了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避免了“政怠宦成、人亡政息”,而且带领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奇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的使命任务、新的发展机遇、新的风险挑战,只有善于运用历史思维,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1.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历史思维源于历史认知,没有深厚的历史素养就不可能有成熟的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中研机析理、寻经觅道;在对历史的深入学习和思考中总结历史经验、凝聚历史共识、汲取历史智慧;在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借鉴中洞察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历史观,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SP/v1KuJ7CAiYPos3rIXPXEjueHmmSwHZWCHT8s2it4=、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2.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历史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中性的,但如果所持立场、观点、方法不同,运用历史思维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换言之,科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法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历史思维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如果说历史是历史思维的基础,科学理论指导则是进行正确历史思维、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全面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确保历史思维的正确价值取向。

3.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把握历史主动是核心。历史主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准确把握历史进程和历史方位,深刻洞察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牢牢抓住变革时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谱写历史新篇章。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增强斗争本领是保障。世界是矛盾的,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历史都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创造的。历史思维是一个认识过程,在历史思维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和判断,最终要通过斗争来实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同步增强斗争本领,发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战胜困难挑战、推动事业发展、创造新的辉煌,让历史思维在新的伟大事业和新的历史创造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