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4-07-16中共天津市河西区委党校课题组

求知 2024年7期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指出要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天津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港云里社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特别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建立独具特色的“三二五”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为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参考借鉴。

一、主要做法

港云里社区以老旧小区为主,规模小、密度高、配套低、权属杂,改善整体环境、提升治理水平的呼声很高。对此,港云里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以“三种力量”+“两大平台”+“五个项目”为核心的“三二五”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与困惑,在基层民主实践中走在时代前沿。

1.统筹“三种力量”,建强服务阵地。一是调动网格主力。优化网格区域设置,实行社工AB岗和两委班子成员分管工作负责制,形成“全科网格”。二是推动群众助力。社区党委下设10个支部,建立了1个隶属党员群、1个在职党员群和10个网格居民微信群,组织发动包括80名楼栋长、280余名志愿者等在内的群众力量,每日进行排查研判,形成“1+1+N”的群防群治管理架构。三是联动部门鼎力。创新打造“三级吹哨报到”体系,通过居民“吹哨”社区报到、社区“吹哨”街道报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使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准度更精、力度更大。

2.搭建“两大平台”,激活基层民主。一是协商议事会平台。设立基层协商民主的功能性载体——红色议事厅,通过“我说您听—您说我想—我做您看”议事形式就小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共商共议。以解决停车难问题为例,由社区党委牵头,以党员为骨干,让有车族、无车族、一楼居民、常住户、租户等人群入厅分组协商,利用休息日召开上班族专场,最终收集到83.32%常住居民的意见,形成《港云里社区车辆管理实施方案》。二是群众汇报会平台。创设向群众汇报协商结果新形式——港云心语,即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开协商过程和决议执行情况,并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和评议。为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对接驻居单位,有效利用周边夜间空余车位;对接区交管部门,为非常住居民施划限时免费停车泊位;促成居民之间开展“微协商”,用好一楼住户窗前的空间。问题每解决一步,就形成一次专题报告,及时向群众汇报。

3.完善“五个项目”,细化服务内涵。一是建立“民忧菜单”。广泛收集民意,引导居民有序上报问题。二是常坐“民声板凳”。通过入户走访与群众坐板凳聊天,掌握问题要害。三是画好“民情地图”。在熟悉社情基础上,画好《社区楼门图》《重点人员图》《问题清单图》等一系列图表。四是设定“民意闹钟”。简单问题立即解决,复杂问题上报街道逐级协调解决,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五是交付“民心钥匙”。以“情”字托底,以文化润人,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打开“民心锁”,打造邻里同心、环境贴心、服务暖心的美好家园。

二、经验启示

港云里社区“三二五”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以党建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议事为抓手、以文化为灵魂的理念,不断汇聚治理合力、强化治理效能,为促进社区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1.以党建为核心,筑牢社区治理的政治保障。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以基层党建三级联动体系建设为基础,统筹推进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多元共治,把党在社区的执政根基筑得更牢、战斗堡垒建得更强。二是坚持组织引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延伸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推动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联合到边,使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同步联动。三是坚持服务引领。实现服务资源和服务项目常态化进驻、常态化运作,提高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2.以人民为中心,凸显社区治理的价值追求。顺应社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检验社区治理成效的标准,逐步形成群众有所呼、基层党组织有所应、各治理主体有所动的联动格局。港云里社区通过实施“民忧菜单”“民声板凳”“民情地图”“民意闹钟”“民心钥匙”五大“民”字头项目,重点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统筹共享养老助残、应急救援、矛盾调解、文娱活动等各类民生服务资源,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拓展多元化特色公共服务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3.以问题为导向,打通社区治理的难点堵点。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小社会”,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各类问题纠纷频发,必须树立问题意识,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全面回应民生需求,从根治小区停车难、路面坑洼、飞线混乱、树木剪枝、小广场提升改造和污水跑冒等“疑难杂症”入手,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既“治已病”又“防未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破解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让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社区生活环境的可喜变化,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4.以议事为抓手,推进社区治理的协商民主。逐步构建参与型基层社区协商民主体系,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和信息反馈渠道,增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保证居民参与的透明度与民主性。港云里社区依托“红色议事厅”基层协商民主载体,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社区党委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多层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议题,制作议事清单,由工作组和居民代表充分讨论和协商,形成议事结果,最终由议事工作组认真落实议定事项,及时、如实反馈办理进度和处理结果,确保落地见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5.以文化为灵魂,凝聚社区治理的精神力量。港云里社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老年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依托网格党支部培育家园文化,依托党员志愿服务弘扬红色文化,以“软实力”带动“硬治理”。把书吧开进社区,把戏台搭进社区,把行家请进社区,扩大和拓展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和团队规模,引导社区文化带头人、骨干力量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培养社区公共精神,着力形成社区文明道德新风尚,在社区文化与社会治理融合方面展现新作为。

三、对策建议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港云里社区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统筹谋划,主要可从加强党建引领突出基层治理党的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治理方式、激发主体意识形成治理合力等三个方面持续用力,以实现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1.在加强党建引领上下功夫。一要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完善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优化网格、微网格体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职能。制定行政事务“禁入清单”和社区拒绝行政事务“负面清单”,扭转基层自治组织过度行政化倾向。探索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业委会委员、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监督委员会成员依法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社区党组织对物业、业委会等各类组织的政治领导、组织嵌入和工作引领。二要锻造基层治理骨干。通过人才回流、公开招聘、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等途径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实施“领头雁”轮训工程,提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拓宽发展空间,推动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将社区治理的相关内容和指标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以示范品牌效应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2.在深入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一要通过调查研究问需于民。要在和居民群众拉家常、打交道中拉近距离,发现问题向前一步,响应诉求尽早一步,形成社区问题的快速检视、反馈和修复机制。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不断实现治理方式的优化升级。二要通过调查研究问计于民。系统梳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形成近期、中期、远期重点任务清单。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闭环式志愿服务模式。以人民为师、向群众问计、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以为民之心、惠民之举提升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3.在形成治理合力上下功夫。一要培育居民主体意识。要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居民的自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依托群众代表大会、议事会、听证会等多个协商载体,引导居民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以提高居民参与率为抓手,保障其表达权、协商权、执行权与评价权,促进居民之间的互信互助,增强社区凝聚力,降低社区各类问题的发生频率和解决难度。二要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等各类主体有序、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畅通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民意征集、议题形成、事项办理、成果反馈制度,逐步实现协商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生成以及多主体合作共治,顺应民心、回应诉求、整合利益、指引方向,建设人人担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和谐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本文系天津市党校系统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大调研暨2023年度决策咨询课题“创新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研究——以河西区港云里社区为例 ”(DXXTJZ23-34)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负责人帅婷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河西区委党校正高级讲师;课题组成员孙琦系河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凡系中共河西区委党校高级讲师,赵鹏系中共河西区委党校讲师,王盼盼系中共河西区委办公室国安科科长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