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车就犯困,其实是你被“催眠”了
2024-07-14瑾睿
瑾睿
一上车就犯困,竟是被行驶中的车“哄”睡着了。人们日常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由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组成的前庭器官,它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身体状态调节重心平衡。在坐车时,人们身体处于不停摇晃的状态,为了维持重心平衡,前庭器官就要不停地调节重心平衡。但长时间的调节重心平衡会让前庭器官感到疲惫,当它干不动时,人们也开始感到疲惫,困意来袭。
为了论证汽车行驶时的震动会让人犯困,英国曼彻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研究组做了一个虚拟驾驶舱,将道路的震动与驾驶模拟器同步,模拟真实的驾驶环境。参与实验的15名志愿者分别进行了两次测试,在第一次测试中模拟器没有振动,在第二次测试中模拟器保持低频振动。
实验结果表明,在15分钟内,志愿者开始感到困意,昏昏欲睡;30分钟内,志愿者困意明显,保持清醒和认知变得困难。当时间接近60分钟时,志愿者的睡意达到峰值。研究人员斯蒂芬·罗宾逊教授说:“当人们感到疲劳时,就会开始打瞌睡。我们发现,汽车座椅的轻微振动可以让人的大脑和身体平静下来。而且,即使是那些休息良好、身体健康的人,在这种稳定的低频率振动下也会逐渐产生睡意。”
原来,这是我们被车辆发出的声音“催眠”了。你是否注意到,车辆行驶时会发出一种轻微的声音,其实这是一种“低频噪声”,频率和人们犯困时脑电波的活动频率差不多。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失眠时,人们通常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白噪声帮助自己快速入睡。实际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低频噪声”和人们用来助眠的音乐或白噪声原理相同。所以,车辆行驶时发出的这些声音,其实都是在“催眠”你。
再者,车内环境相对封闭,人坐久了,会感到比较闷。人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坐在相对封闭的车内环境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稀释氧气浓度,时间久了,大脑会因为缺氧而昏昏沉沉。测试表明,在初始二氧化碳浓度为400ppm的完全封闭的车内环境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00ppm时,人们会严重嗜睡,而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000ppm时就非常危险了。另外,就是我们大脑里的垃圾太多了。一上车就犯困是受到大脑腺苷的影响,大脑腺苷会抑制下丘脑中神经元的兴奋单元,让神经系统由活跃状态进入睡眠状态,大脑腺苷越多,人就越容易感到困倦。原来,在人们工作或学习时,大脑的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在整个供能过程中,三磷酸腺苷还会逐渐水解成二磷酸腺苷和单磷酸腺苷,最终水解成大脑腺苷。
所以人们刚起床时是最清醒的,随着起床时间越久,大脑工作时间越久,大脑腺苷的浓度也会随之升高。当大脑腺苷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大脑的睡眠区域会被激活,通常是在人们苏醒12~16小时后。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些担心,大脑产生那么多大脑腺苷,怎么办?别着急,当人们进入睡眠后,大脑就会开始清理大脑腺苷。这样,在第二天睡醒后,人才能重新充满活力。
车内环境其实并不太适合深度睡眠,一来乘车时间不固定,很容易扰乱人们正常的睡眠节奏,形成晚上清醒早上困的恶性循环;二来睡着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如果车辆急刹,人很容易受伤;三来有可能坐过站,那就糟糕了。想要真正睡好觉,养足精神,我还是建议少熬夜,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