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物通讯教学策略研究
2024-07-13钱丽萍
摘 要: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体裁类文章,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是当前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视人物通讯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分析高中语文人物通讯教学的价值和原则,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从“了解人物通讯”“探索人物通讯”“理解人物通讯”“感悟人物通讯”四个方面对人物通讯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讨,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物通讯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文本阅读与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物通讯;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钱丽萍(1982—),女,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实验高级中学。
人物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通过具体事例刻画具体人物形象。在学习人物通讯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了解真实事件,感悟人物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新课改理念强调全面育人,而人物通讯教学能在锻炼学生阅读理解以及感悟能力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因此,教师需对人物通讯教学予以重视,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语文人物通讯教学价值
(一)培养语言建构能力
与短新闻或消息类新闻体裁不同的是,人物通讯内容涉及范围更广,虽然时效性不强,但具有自由性,以叙述事件为主,穿插议论抒情为辅。这种文体风格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言和创作技巧,学生通过学习人物通讯能够掌握细节描写、矛盾描写、环境描写等写作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建构经验。同时,以人物通讯教学为基础,教师也能够开展如“新闻采访”“通讯写作”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全面提升其语言实践应用水平[1]。
(二)促进思维良好发展
人物通讯作品结构考究,具有清晰的逻辑。人物通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具体来说,人物通讯实现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观点、作者立场等事实信息的集合,呈现出多元的文章结构。在学习人物通讯时,学生不仅需要品味语言,提炼关键信息,还要判断通讯新闻内容是否真实,分辨媒体立场,实现信息获取、信息整合、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同步发展。在这些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良好发展[2]。
(三)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基于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解释,审美鉴赏与创造也属于核心素养范畴,这要求教师对审美教育给予重视。人物通讯虽然属于新闻体裁,但也较为注重文学手法的运用。一些文学性语言以及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在人物通讯中时常出现,体现出人物通讯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人物通讯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
(四)实现优秀文化传承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一点也在人物通讯文章中有所体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通讯所报道的对象均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文章中体现了他们所具备的优秀品质,而且人物通讯内容所反映的是当前社会热点以及主流价值观。因此,人物通讯教学能使学生自觉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提升文化修养与文化自信。
二、高中语文人物通讯教学原则
(一)主题性
作为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明确的创作主题。人物通讯多以各种写作手法详细且生动地对某一新闻事件展开叙述,或围绕典型人物进行介绍,根据主题要求以及相关材料内容,实现写人与写事的紧密结合。同时,人物通讯往往创作角度新颖,写作手法灵活,呈现出多种报道形式。考虑到人物通讯的内容多样性,教师应明确教学主题,基于主题组织学生展开探究,这既能帮助学生明确通讯文章的种类划分,又可深化其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3]。
(二)真实性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人物通讯,多以我国各个战线上的先进典型人物为报道对象,讲述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传播先进思想,将他们树立为大众榜样。因为人物通讯追求真实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同样要以真实性原则为基准,引导学生从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中感受典型人物在不平凡事迹中表现出的可贵品质,拉近学生与报道对象的距离,使学生受到鼓舞与启发,以此发挥人物通讯的教育作用。
(三)审美性
高中语文将人物通讯作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在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于人物通讯具有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可见,人物通讯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师应遵循审美性原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通讯,感悟其情感内涵,学习先进文化,提升文学素养。
三、高中语文人物通讯教学策略
(一)认识人物通讯,夯实教学基础
人物通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学生了解文体特点,解决“人物通讯是什么?”“人物通讯的基本组成要素有哪些?”等问题,使学生对人物通讯形成清晰、直观的认识,在“初识”阶段掌握辨析人物通讯体裁和评判内容质量的基本技能,为人物通讯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应将“了解人物通讯体裁特征”以及“分析人物通讯写作特点”等“初识”阶段的学习内容以自学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组织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其学习能力[4]。
例如,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课中,学生需要认识并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并通过阅读本篇通讯,体会张秉贵身上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
考虑到这篇课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初次接触的人物通讯,教师在课前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要求,设计几项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创作手法,为人物通讯学习打好基础。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自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总结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
任务二: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及类型,对比分析本文属于何种类型的人物通讯。
任务三:梳理文章内容,明确本篇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对其形象特点展开分析,体会本篇人物通讯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核心思想。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了解人物通讯这一文体,开阔学科视野。在任务一中,学生初步认识人物通讯文体特点,了解这类文体的语言建构特点;任务二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人物通讯的了解,使学生根据文章的具体类型选择对应的阅读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任务三可引导学生基于张秉贵这一报道对象,对文章细节内容展开探究,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有助于学生从张秉贵苦练销售技巧这一事件中感悟张秉贵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意图,培养语文阅读学习思维。
(二)围绕核心人物,明确探究重点
在学生掌握人物通讯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其对人物通讯的内容进行研读。作为人物通讯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道对象是人物通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向。基于这一思路,教师应组织学生以“了解人物”为学习主线,在阅读人物通讯的过程中,按照文章叙写顺序,梳理与人物有关的事件,将其作为了解人物的重要素材,并建构人物事例体系,提炼并整合文章的重点信息,便于学生寻找人物通讯学习的切入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相关资料,如“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对袁隆平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由这段颁奖词,教师引出本篇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袁隆平。随后,以解决问题“为什么选择袁隆平作为本篇人物通讯的主角?”为目标,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文章时,学生需要从文中筛选有关袁隆平的信息,譬如: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教师应指导学生整合这些关键信息,通过归纳分析,概括袁隆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围绕人物对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进行思考和探究,可以加深对对应人物的了解,学会抓取重点,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三)巧妙设计问题,深化内容理解
“思考是一部深翻的犁,知识土壤经过它的耕耘,才能播下创新的种子。”正如此言,思考是习得知识和掌握知识规律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否主动思考和质疑,决定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应结合人物通讯中的具体事例、人物言语和行为特点等内容设计问题,由问题引导学生对通讯展开深度思考,感受人物通讯在内容处理和结构编排方面的精妙之处[5]。
例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为新闻评论体裁,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点明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工匠精神贯穿全文,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学习之前,教师设计中心问题:“什么是工匠精神?”
围绕这一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既要从文章中整理工匠精神在理论层面的解释,也要从现实层面举出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实例,增强说服力。这样的合作活动能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学生纷纷举出例子,如瑞士制表商注重每一道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这种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良好体现。或者列举一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人物,如王津、高凤林、孟剑锋、崔惠锋等。综合上述事例,学生进一步深究文章内容,通过筛选信息,归纳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精益求精、爱岗敬业、重视创新、追求卓越、专注忘我、超然达观。在深入思考中,学生理解文章精髓,获得感悟。
(四)抓取文章细节,体会思想内涵
人物通讯通常以具体事例描写来凸显人物的形象特点,展现人物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事例的过程中感悟人物优秀的素养,能够发挥人物的榜样作用,体现人物通讯的教育价值,这也是人物通讯教学的重点之一。对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在人物通讯阅读中重点探析作者在细节方面的描写,从作者的笔触中,分析人物言语与行为的特点,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散发出的光彩。
例如,在《“探界者”钟扬》一课中,学生应从文章细节之处了解时代楷模钟扬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文章以“‘英雄少年”“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生命延续”五个小节,讲述了钟扬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经历。学生应结合各小节的核心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分析人物的精神特质。譬如,在“‘英雄少年”一节中,从“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等句子中,可分析出钟扬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人生信念;在“种子达人”一节中,学生能够从钟扬坚持植物种子的研究与探索这段经历中,感受其不畏艰险的精神;其他几节则介绍了钟扬在科普领域以及教学事业方面做出的奉献和取得的成就,并在末段引用了钟扬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能使学生感受到钟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高度热爱。
通过立足细节内容分析文本内涵,钟扬这一探界者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愈发清晰,而学生也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关键词、人物语言等,看到钟扬身上的优良品质,提升思想境界。
结语
人物通讯作为较为复杂的文体,要想真正发挥其教学作用和审美价值,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完善人物通讯教学设计,保证学生既能摘出人物通讯中的重要信息,又能感悟中心思想,发现其蕴含的人文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在人物通讯教学活动中,应以“认识通讯”“了解人物”“梳理文章”“感悟内涵”为主线,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人物通讯这一文体,明确人物通讯的主要报道对象,围绕其开展相关的探究学习活动;其次,结合文章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实现与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做出的贡献,发掘人物通讯的教学价值;最后,从细节入手,强化思想内涵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体现人物通讯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潘大伟.以“任务链”推进人物通讯群文教学[J].中学语文,2023(33):6-7.
张宇.人物通讯教学价值的确定与实现[J].语文建设,2023(17):53-56.
王婧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大单元教学策略:以必修上册人物通讯单元为例[J].中学语文,2023(15):68-69.
祁智.人物描写单元教学散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4):5-9.
张崇知.书写劳动之光:“人物通讯”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J].七彩语文,2022(3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