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根,承艺术之魂
2024-07-12郭其河
郭其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美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其课程内容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传统文化内涵,在拓展美术知识面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 传统文化 现状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163-03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华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样在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经典艺术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有着很强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将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融合,深入挖掘学科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达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美术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美术教育来达到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初中美术教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为学生创建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这样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实现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不清晰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各地区和各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得到推行,但是通过对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虽然学科教师已经根据学校教育要求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是美术课程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理念带给课堂教学的一些影响,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依旧比较传统,急需转变和提升。由于社会环境和学生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和应试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会指向考试,并且比较明显,比如,有些教师只能将自己作为授课的主体,学生则被动地听课和接受知识,整堂课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且传统的授课理念忽视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导致美术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型的课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众多的艺术知识与理论,可以说,美术是学生接触艺术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艺术素养的培养,应该采用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地将这些类型多样的艺术形式准确表达,学生也才能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在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习惯于采用较为固定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性教学为主,或者教师在黑板、多媒体上进行演示,学生则进行模仿绘画就可以了,并且认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目的。但是,这样固定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初中美术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乏味,传统文化与美术内容呈现一种割裂的状态,学生感受不到美术内容中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受到一定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融合不充分
由于美术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明显不足,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后拓展环节都没有实现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也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为了能够充分展现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教师应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因为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理念,而是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美术教师也应该积极地思考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另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深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将美术形式进行多元化表达。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要求,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深厚,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就需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美术素养等,同时还要掌握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个性特点,从而制订更加合适的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差异化学习方案。与此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因为美术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这些传统的文化课程,其本身就蕴含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考察得比较重,而且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何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并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板块。因此,美术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将自己从教学主体的思维中脱离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另外,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借鉴一些经验,与其他学科教师探讨如何实现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搜集、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形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挖文化内涵
美术这门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这些文化类型的课程,除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性知识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想借助美术教学开展传统文化的培育就需要通过拓展资源渠道,整合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知美术、体验美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每次课程内容为学生展现形式多样的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学习其中所包含的“美”的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而在美术作品的临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挖掘,这样就能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或者,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网络资源中搜集众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文化知识,并纳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这样就能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学习到更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先将班内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配着“介绍不同的书籍形式”的任务,让同学们在课下自主收集资料,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介绍四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书籍(简册、卷轴装、经折装、线装),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两种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卷轴羊皮书、拜占庭圣经),随后其他组别的学生分别介绍20世纪后的中国书籍、21世纪书籍、世界最美书籍,学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段书籍的发展探究,感受到中国书籍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成熟的过程,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多元化的美术形式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也提高了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加深文化感悟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型的课程,主要通过艺术审美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和课外资源,结合信息技术等先进的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此来促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主要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和鉴赏中华山水画艺术特征的同时,可以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感,这也是传统文化培养的重点内容。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在这幅画作中,有很多高山和流水,带给我们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画作,请学生思考从中看出哪些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画中的山和水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景象。画家在运用墨色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浓淡和线条,使画面更有层次感。”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准确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山水意境和气韵,学习到利用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表现来创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在涉及中国古代建筑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观察图片中建筑的特点和特色,从而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刻认识,再配合实践操作,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古代建筑,学生在自己动手设计中也能进一步学习古代建筑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渗透美术历史,增强文化体验
美术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有着渊源的发展历史,在一幅幅优秀的美术绘画作品以及精妙的手工作品中都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从这些美术作品中仿佛也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比如,在我国的传统美术作品中,每一幅作品背后都反映着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独有的思想感情,初中美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美术作品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从画卷中寻找历史线索,感受作者在构思这幅美术作品时的所思、所想、所感,体会创作时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将美术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结合,为学生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拓宽历史视野,培养美术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文化艺术的特点,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秦兵马俑》、汉代陶瓷器、明代木构建筑,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古代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古代艺术氛围。教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塑、工艺品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学习崇尚自然、注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注重工艺技艺等的艺术文化特点。教师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让学生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加深对古代文化内涵的深刻体验。
(五)开展实践活动,学习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外,还需要结合新时代发展方向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并付诸实践,这样既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初中美术教育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自主实践的核心特点,坚持古为今用的教育原则,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剪纸”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传统节日来组织学生开展剪窗花的艺术实践活动,先为学生展示窗花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制作方法,学生在观看类型多样的窗花过程中激发起了强烈的创作兴趣,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从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进行实践活动的体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窗花的图案、与同伴探讨剪窗花的方法,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既能掌握有关传统艺术的技巧,同时也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在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迎新春”的美术主题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对与“年”相关的历史故事、传统节日、民族风俗进行了解,学生可以进行写春联、拓年画、做灯笼的趣味活动,然后各小组学生进行评选,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在认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美术创作技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明之.融合传统,美美与共——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7):139-141.
[2]王颖.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6):116-118.
[3]魏淑红.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