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

2024-07-12王晓燕毛子荐宋辞刘昭凡

物流科技 2024年13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

王晓燕 毛子荐 宋辞 刘昭凡

摘  要:军民融合是当前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国有军工企业与民参军企业构成的军民融合供应链成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民参军企业嵌入军工供应链将重构传统军工供应链体系,传统军工运作模式已无法适应军民融合新发展需求,军民企业构建战略合作关系是实现军民深度融合目标的关键。以四川省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企业为例,梳理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军民融合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传递受阻、军民技术通用化发展难度大、民参军企业能力不足、合作不对等,提出对涉及民参军企业的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环节开展建标、分析、优化的持续改善流程,从军民企业合作关系、信息协同共享、资源优化配置三个方面提出军民融合供应链优化的具体策略,并对未来研究予以展望。

关键词: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民参军企业;优化策略;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3.024

Abstract: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supply chain composed of state-owned military enterprises and civilian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key to achieving the goal of deep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s to build strategic partnerships between military and civilian enterprises. Taking the military

-civilian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in the avi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s sorted out, and the analysis find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supply chain are obstruc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ifficul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ized military-civilian technology, insufficient capacity of military-civilian enterprises and inconsistent cooperation.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is proposed,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the supply chai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are proposed in three aspects: Cooperation between civil-military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is foreseen.

Key words: avi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supply chain; civilian participation in military enterprises; optimization strateg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与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军民融合已成为应对外部环境,实现军民企业优势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创新,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与战略地位的有效途径[1]。我国航空工业正在全面推进军民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四川省作为航空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强省,为探索航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平台,诸多民营企业积极响应战略号召,“参军”开展航空零部件及配套产品生产、试验、维修和服务工作,形成了以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飞)为核心军工企业的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2],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

随着航空工业制造外包层级和规模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民参军企业进入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供应链规模也随之扩大,叠加军民融合供应链面临一般供应链不具备的独特情境,如复杂的军民企业关系和军民融合初级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健全的内在结构影响,导致传统的军工管理与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军民融合供应链日趋复杂的管理需求,致使供应链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利于供应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受限于国防军工的涉密性和敏感性,军民融合供应链运作情况鲜少有披露,导致学术界对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载体的具体情况认识不足,给后续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供应链的具体问题开展优化研究造成了困扰。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航空制造业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和军民融合发展的前沿领域,其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必将成为关注重点,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特殊情境及其导致的问题开展梳理、优化的研究具有良好意义与价值。

1  文献综述

有关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优化的研究,主要是从军民融合供应链与航空制造业管理优化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

1.1  有关军民融合供应链的研究

杨锐等[3]指出军民融合研究中对军民企业间的重大利益矛盾和敏感政策存在认识不足,导致有关策略的研究对军民融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冯亮[4]指出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缺乏数字化手段,致使军民企业间缺乏统筹形成壁垒,导致人员与技术无法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分离,供应链效率低下,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孙楚绿等[5]提出细化物流供应链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政策、建立大数据互联体系,促进大数据技术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应用;王超等[6]针对军工产品特性,指出了军民融合供应链的管理要求比一般供应链更加严格,民营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参差不齐,给质量管控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更为有效的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体系;李绍斌等[7]分析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供应链在平战两种状态下面临的风险,其中包括可靠性、安全保密性和抗毁性等,并提出借力先进信息技术开展军民融合供应链智慧管理;黄鑫等[8]分析了军民融合供应链的中断风险,对各类中断情况下军民企业的应对措施和供应链恢复进行模拟,为军民融合供应链的风险策略选择提供了参考;唐欣等[9]设计了军民融合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四链互动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军民融合产业呈现出从基本协调到协调的相互促进状态;唐光海[10]提出军民融合发展路径应是信息融合先行,才能为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提供保障;屈春艳等[11]认为实现军民融合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协调好各供应商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各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古贞等[12-13]研究了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建设,并指出军民融合供应链需深化军企与民企的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1.2  有关航空制造业管理优化的研究

陈劭文[14]认为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消除浪费”和“持续改善”的精益思想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在当今数字与智能制造中与时俱进的发展,正在走向更深化的应用,因此他向中国航空制造业呼吁:只有主动迈向精益,才能达成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高清等[15]通过构建以人员专业化和激励有效化为基础,以生产组织精益化、生产计划均衡化、生产管控透明化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型,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实现了航空工业成飞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库存、提升效率和质量、按时交付的优化目标;吴群[16]提出航空制造业一体化库存管理思路,重点关注与库存密切相关的物流过程优化,借助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逐步完善物流管理效果,构建适应航空制造业的物流体系来减少供应链物流中存在的浪费,借此减少不良库存;牟欣[17]以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为例,指出优化生产管理模式取代我国航空制造业沿用原苏联生产模式的必要性,坚持信息化建设和专业化整合是推进高质量的前提,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问题预防、改进工艺流程、改善生产过程、提高人员素养,达成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大多仅在航空制造业生产、物流、库存等企业微观业务实践方法论层面提供了优化策略建议,缺乏从供应链整体的高度进行探索,同时,尚未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的供应链系统开展深入研究,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独特情境及其问题缺乏系统梳理,无法为后续军民融合研究提供有关产业发展情况参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军民融合供应链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不平衡不健全的内在结构背景下,从构建我国军民融合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出发,以航空制造业为例,梳理新时期军民融合供应链面临的独特情景,探讨其导致的供应链问题,为未来军民融合研究紧密结合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同时,提出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以期为探索航空制造业军民深度融合、推动军民融合供应链理论发展提供借鉴。

2  独特情境及其问题分析——以调研对象为例

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是由最终价值目标不同的民营供应商企业围绕国有核心军工企业共同组成,在满足军用航空装备市场需求的同时,以深化军民企业合作、推进军民技术通用化发展为目标,经由原材料配套、航空器设计及生产等环节,将各节点企业直至市场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具有多重目标功能的网链复杂集合。通过对成飞及其军民融合供应链中的民参军企业代表如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德坤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时长四年(2018—2022年)不间断的实地调研后发现,相较于单一军工供应链或一般供应链,军民融合供应链面临着独特情境,军民企业的“国有”与“民营”身份存在明显差别,这类因素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造成了负面影响。要为境况类似的军民融合企业制定适用于军民融合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需要对军民融合供应链问题的本质进行梳理。现阶段军民融合供应链面临的独特情境及其导致的问题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军民融合供应链系统先天短板

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面临复杂的军民企业构成、严格的保密要求和航空高科技属性等独特情境。譬如,为确保国防军工信息的安全,航空制造业信息的保密要求高于一般供应链商业秘密的保密要求,军民企业在保密环境下尚未应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当前依靠光盘等实物载体的信息传递方式效率极低,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迫使军民融合供应链上许多人员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从事消息传递、确认、协调的重复劳动,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军民企业间存在信息孤岛与牛鞭效应,在这一背景下,民参军企业无法获取核心军工企业积累的军品生产、质量、安全等管理经验,在“参军”的摸索过程中,极易重现核心军工企业曾经已出现过的军品生产、质量、安全等问题。

再如,因国防军工保密特性与国家安全战略需要,我国航空装备研制已形成封闭状态的保密防范体制,该体制使得航空科技具有明显的专业壁垒与垄断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民参军企业不具备航空装备部分关键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能力如热表处理和特种检测,并且难以承受形成这类能力所需的设备资金投入与超长培训周期。部分航空零部件外包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热表处理和特种检测,在此期间民参军企业完成一道中间工序后就需将半成品反复运回核心军工企业,依赖其设施设备与技术人员帮扶完成关键过程生产与质量控制,这一过程不仅扰乱了核心军工企业的生产计划,还对民参军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物流浪费和时间等待,同时军品零部件繁琐的物流出厂、入厂保密手续加剧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此外,由于全球军工科技与军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核心军工企业对民参军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民融合供应链越来越强调制造的敏捷性、高效性和低成本的生产活动方向,通过压缩生产时间和成本达到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然而受限于军民企业不同的最终价值目标,双方在开展供应链优化的过程中长期存在难以调和的重大利益矛盾与分歧,阻碍了供应链优化的顺利推进。

为避免民参军企业发生泄密,国有军工企业对民参军企业设置了较多限制,其中缺乏决策自主权对民参军企业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譬如,在供应链设计阶段民参军企业需要沿用国有军工企业的传统军工运作模式,这类运作模式并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严重限制了民参军企业的潜力释放,由此影响了民参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损害了供应链绩效。

2.2  “民参军”企业的困扰

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当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没有军工背景、资质较弱的民参军企业初次参与军工生产,存在能力跟不上、业务流程不熟悉、信息化建设落后、军品管理薄弱、工厂布局混乱等问题,繁重的生产任务使军民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与动力开展改善与培训,导致军民融合供应链长期面临低效与质量问题。

民参军企业及其员工尚不具备强烈的强军报国使命意识,对于“参军”的困难与挑战缺乏清晰认识,许多业务流程未能针对军民融合进行设计和改良,简单复制民品生产方式“参军”,其次,民参军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受军品生产高投入、小批量、长周期、回报慢的特点与民参军企业缺乏有效激励措施的双重影响,员工不能适应军品生产需求,导致民参军企业长期面临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民营企业培养专业稳定的“参军”人才队伍。

在军民融合供应链发展的现阶段,虽然已形成多主体参与、开放合作的局面,核心军工企业在合作中仍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军民企业间缺乏协商渠道,加剧了军企与民企合作不对等的情况,“国有”与“民营”间壁垒高筑,损害了民参军企业的积极性,致使军民融合供应链长期处于初级合作状态,叠加民参军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缺乏科研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等不利因素,阻碍了民参军企业开展技术“军为民用”成果转换和供应链经济效益的突破性提升。

我国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创新体系,时至今日某些军用技术领域相较于民用技术领域已不再具备优势,由核心军工企业主导的军民融合供应链存在新技术应用必须绝对安全、绝对可靠的固有思维,严重掣肘了对技术“民为军用”的探索,不利于军民技术通用化发展。民参军企业的一些新技术与管理方法成果具备推广前景与安全保障,相对核心军工企业的现有技术与管理方法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受限于“民营”身份,无法及时转化成果应用于军民融合供应链,阻碍了军民企业经济效益和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军民融合供应链优化策略

通过对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定义与独特情境及其导致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该供应链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结合产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要求[18],提出构建军民融合供应链建标、分析、优化的持续改善流程,通过建立军民融合供应链评价标准,识别供应链及各军民企业在生产能力、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并由军民企业协同配合进行优化,依靠供应链改善后提升的经济效益为激励,再循环开展持续改善流程,促进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体系能力提升,是一项军民企业共同参与治理,针对军民融合供应链独特情境造成的问题“对症下药”,促进供应链资源最大化利用与优势互补的复杂管理工程如图1所示。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3.1  加强军民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加强军民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是军民融合供应链优化的首要重点,同时也是未来探索军民融合供应链深度优化的基础。民参军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首先需要核心军工企业转变固有思维,弱化自身的“国有”与民参军企业的“民营”背景标签,突破双方不同系统间存在的壁垒,打破不平等合作模式,坚持与民参军企业利益均衡分配,持续加强军民企业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从而激发民参军企业的“参军”积极性,增强军民企业联结效率,为进一步统筹协调军民企业优势资源、激发军民融合供应链潜能和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打造供应链优化构建良好基础。

军民融合供应链是一个跨企业、跨专业、跨系统、跨地区的军民企业集合,为确保供应链优化的持续性和协调性,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需要成立由核心军工企业牵头、民参军企业共同组成的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部门,从而有效协调和控制军民融合供应链军民企业间的利益分配与生产行为,推动军民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细化军民企业间的分工与责任。

同时,核心军工企业应加强供应链文化建设,积极引领民参军企业突出使命意识、提高站位高度,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到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聚焦一流军队与一流供应链建设,与核心军工企业异体同心推动军民融合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

3.2  构建信息协同共享平台

军民融合供应链优化的第二个重点是实现军民企业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低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导致军民企业无法及时掌握所需的供应链信息并管理决策,阻碍了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集成化发展。然而构建跨越军民企业的信息协同共享平台要比实现一般供应链信息协同共享难度更大,其中安全保密性是军民融合供应链实现跨军民企业信息传递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军民融合供应链要加快探索建立满足国防军工安全保密要求的信息协同共享平台,推动核心军工企业与民参军企业信息资源与市场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供应链管理向平台化、专业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供应链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协同共享,畅通军民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将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客户需求信息、物料消耗信息、资金流信息、物流信息、生产管理信息、设备信息等信息上传至信息协同共享平台,由军代表对相关信息的安全保密与合理应用进行监督,由军民企业共同构成的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收集、有序整理、科学分析、高效传递、有效利用,协商制定各类计划与方案如图2所示,增强军民企业间的信息互动性与协作效率,实现军民企业管理上的统筹协调。

高效的信息协同共享可以使军民融合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军民融合供应链和军队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更加润滑顺畅,有效增强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的计划性、协同性和预测性。借助信息协同共享平台优化现阶段军民融合供应链军民企业职能化的组织结构,打通“端到端”的价值链,将军队需求与军民企业紧密链接,使军民融合供应链反应更加灵敏,快速响应军队需求,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尤其是在战时有利于迅速响应国防工业动员,集中军民融合企业优势资源为军队提供国防装备与技术支持。

3.3  军民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军民融合供应链优化的第三个重点在于识别各军民企业的优势资源并优化配置。军民融合供应链必将面临战时突发情况等中断风险,因此必须构建军民企业战略合作关系与开放创新体系,在“军为民用”、“民为军用”和“军民互用”上深入探索,减少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两个相对独立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复研发浪费;甄别推广军民融合供应链节点企业中的优势技术与管理方法,实现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军民通用化发展与优势互补,突出提升军民融合供应链军民企业协同创新能力,为加快攻克航空制造业“硬科技”缺失和航空科技“卡脖子”问题提供方案,增强军民融合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针对民参军企业不具备航空装备部分关键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能力,导致的物流浪费和时间等待问题,核心军工企业可基于航空装备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能力,通过军民融合供应链持续改善流程对民参军企业开展系统的动态能力评估,确定民参军企业当前的能力缺口如缺乏热表处理、特种检测能力,依托核心军工企业现有资源与地方航空产业园,同民参军企业共建共享功能中心,重组优化现有资源对民参军企业进行优势资源共享和能力缺口补全。军民企业共驻同一园区内实现生产、运输、仓储、信息传递等活动的功能一体化,实现上述活动在地理上分散的民参军企业和核心军工企业之间的空间一体化,从而畅通厂区内的跨军民企业信息传递,提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优化供应链涉及民参军企业生产工序的零部件的复杂物流层级和路径,有效避免民参军企业半成品周转反复进出核心军工企业厂区的繁琐保密手续和物流浪费如图3所示。同时,军民企业共驻航空产业园内更有利于核心军工企业对民参军企业开展能力培育,孵化专业化的民参军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增强军民企业联结效率,提高供应链高效性与敏捷性。

4  结论与展望

以往的文献大多仅在航空制造业企业微观业务实践方法论层面提供了优化策略建议,缺乏从供应链整体的高度进行探索,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的供应链系统优化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受限于国防军工的涉密性和敏感性,军民融合供应链运作情况鲜少有披露,尚未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独特情境及其问题开展系统梳理,导致学术界对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载体的具体情况认识不足,给后续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供应链的具体问题开展优化研究造成了困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以理论阐述与经验事实为基础梳理了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发展现状,为后续军民融合供应链研究的开展紧密结合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情况提供了实践素材与理论参考,同时,突破以往文献研究的局限性,丰富了特殊供应链在复杂情境下的优化策略研究。针对我国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供应链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军民融合供应链面临独特情境,这类独特情境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发现供应链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提出构建军民融合供应链建标、分析、优化的持续改善流程,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的供应链问题开展优化,促进军民企业间资源最大化利用与优势互补;第三,从军民企业合作关系方面提出军民企业共同成立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部门,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与文化建设,从信息协同共享方面提出加快探索建立满足国防军工安全保密要求的信息协同共享平台,实现军民企业信息共享,从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提出通过探索军民互用减少重复性研发投入,借助航空产业园重组优化现有资源,实现军民企业一体化,为生产、物流、信息传递等提供便利。

要实现军民融合供应链优化,需要军民企业协同推进,但碍于军民企业具有不同的属性与价值追求,短时间内两者难以达成一致的优化目标,在优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阻力。核心军工企业统筹军民融合供应链全局发展的优化过程必然会造成民参军企业局部利益受损,然而从长远的发展前景来看,这项复杂的优化管理工程仍是解决军民融合供应链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研究应精准把握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载体的实际情况,围绕军民企业两者间的关系进一步梳理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分歧、风险,丰富军民融合供应链实践素材与理论基础,深入军民企业一体化、民参军企业能力提升和军民融合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为境况类似的军民融合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学术建议。

参考文献:

[1] 谭瑞松. 主动作为实现航空科技创新的跨越式提升[J]. 现代制造,2021(10):52.

[2] 方炜,赵健健,李正锋. 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综述[J]. 航空工程进展,2020,11(1):27-36.

[3] 杨锐,何玉梅,程璇. 四川省航空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对策——基于国际经验及省内企业的调查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4):124-130.

[4] 冯亮. 航空制造供应链管理模式与升级[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0-14.

[5] 孙楚绿,于丽艳. 大数据对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影响与应用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87-192.

[6] 王超,李家杰,程子明. 军民融合企业供应链管理探索[J]. 电子质量,2018(5):35-39.

[7] 李绍斌,姜大立,付高阳,等.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下军事供应链风险管控[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9,21(8):53-57.

[8] 黄鑫,陈洪转,何益欣. 完全供应中断的复杂装备军民协同创新的供应商风险策略研究[J/OL]. 中国管理科学:1-12[2023

-06-27]. 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1914.

[9] 唐欣,许永斌. 四链互动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协调发展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93-99.

[10] 唐光海. 军民信息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2):88-92.

[11] 屈春艳,刘晓辉. 军民融合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13,32(21):360-362,365.

[12] 古贞,谭清美. 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0):228-235.

[13] 古贞,谭清美. 军民融合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1):226-235.

[14] 陈绍文. 由数字制造引发对精益的再思考[J]. 航空制造技术,2014(4):58-61.

[15] 高清,罗美兰,周航天,等. 大型国有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困境与破解策略[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11):166-170.

[16] 吴群. 航空制造企业物料精益一体化库存管理策略研究[J]. 物流技术,2013,32(17):380-382.

[17] 牟欣. 一家高科技企业的精益生产实践[J]. 企业管理,2014(8):83-84.

[18] 佚名. 李克强:遵循市场规律,瘦身健体提质增效[J]. 国资报告,2016(8):7.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