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小组化”视域下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2024-07-12徐绍锋
徐绍锋
摘 要:课堂教学转型是新课标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浙江省近几年围绕《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实证研究成果,提出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的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实践与探究,围绕“教学组织小组化”构建问题、合作、评价多位一体的学习模式,通过篮球课堂教学探究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路径,以实现课堂提质增效。
关键词:教学组织小组化;高阶思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6-0040-03
为全面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浙江省教研室提出课堂教学转型的四个方面,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学小组化”从字面上理解,小组是一种形式,“化”才是关键所在,“化”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过程,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练效率,优化教学生态,转变教师观念,让真实学习发生,最终使思维发生变革。在教学组织小组化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夯实课堂教学基础的重要抓手。
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迎接时代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社会发展迅猛,“ChatGPT”“大数据”“互联网+”都是热词,有些职业正慢慢被机器所替代,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召,未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未来人才不缺乏丰富的知识或技能,而是缺乏对知识技能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这正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有助于推动学教方式的转变
篮球教学中往往注重动作技术的学练,而缺乏对比赛应用的思考,学生的认知能力只停留在“识记、理解、应用”的低阶思维状态,而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比赛中需要学生有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就倒逼着课堂中学教方式的转变,结合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和个人学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从教师灌输式的“教”到通过问题驱动学生主动的“学”(表1)。
(三)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高阶思维的发展贯穿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研读课程标准能够发现,水平三核心素养的表述与高阶思维指向的维度(表2)相契合。篮球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篮球技能,在练习或者比赛中,表现出对篮球运动能力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会情绪调控,保持健康的心态,主动和他人交流与合作。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克服困难,与组员一起顽强拼搏,形成规则意识,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养成公平竞争的习惯,对待比赛有正确的胜负观。将篮球运动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教学组织小组化”视角下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面临的困境
(一)问题设计低效能,缺乏关联性
问题作为小组学习的导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观察、互相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往往会用到“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形式,使问题只停留在浅层,问题与问题间没有关联性,难以体现进阶性,没有解决关键问题,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重形式,缺乏真实性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只是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能力、性别等分成几个小组,使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例如,在《篮球运球后双手头上传球》一课中,教师将学生分成2人1组,练习运球后双手头上传球,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很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与合作,学生并不明白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该技术以及为什么要用头上传球的方式,缺乏在篮球教学中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三)小组评价有局限,缺乏迁移性
传统的小组评价往往关注学生对练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动作的准确性,并不关注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评价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局限。例如,在《运球+传球组合应用方法》中,学生已经熟练了各种运球+传球的方式,但是没有防守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样的防守压力下,合理使用正确的传球方式进行进攻配合。
三、“教学组织小组化”视域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路径
(一)问题驱动,提升学生决策能力
问题的引领能够使小组学习真实的发生,问题旨在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学练问题,要以问题作为小组学习的导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观察、互相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追问,不要直接告诉答案,在指导的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根据每个组的学练情况提出新的思考点和任务。例如:《运球+传球组合应用方法2》课例中针对“传球时机把握不佳”的关键问题,提出问题:面对防守,应该以什么样的传球方式给队友创造机会?学生在决策前需要考虑防守队员的姿势以及进攻队友的站位,选择合理的传球路线,在传球中需要把握传球空间、动作和力度,传球后需要观察队员状况,是否进行下一步的配合(表3),在思考问题中完成对知识与技能的重新构建,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二)合作学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学练是小组化教学完成同一个目标共学共练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组内合作、组与组间的合作、交流、探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小组化教学需要构建完整的合作学习策略,有些小组合作不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是只关注到了“技能学习”层面,而忽视了“合作创新”这一面。教师引领学生提出真实的想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同学们,作为篮球小宝贝,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一套篮球操展示完美的表演呢?”在问题驱动下,利用《运球+传球动作的组合应用》开展真实的探究并解决问题(图1)。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学生在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在合作学练中创新,逐渐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三)反思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在小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困惑的技术难题或知识点,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和评价,通过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究,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运球+传球组合运用方法7:不同形式的三对三》的教学中,通过集体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表4),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分析、反思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的本质是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提升,而课堂才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场所。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思维成长创造机会,教师应尽力担当学生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让学生逐渐成为主动者、互助者,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动向。通过“问题·合作·评价”三位一体的小组化学习模式,实现小学篮球教学的提质增效,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