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团扶·共生:促进山区小规模学校体育“共富”的实践研究
2024-07-12项亮宏李伟陈米崔海燕何健
项亮宏 李伟 陈米 崔海燕 何健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教育领域的共同富裕是优质均衡发展。当前我国还有众多地处山区偏远区域,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的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成为制约县域内学校体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瓶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定制·团扶·共生”帮扶模式促进山区小规模学校体育“共富”进行实践研究,旨在破解山区小规模学校因教师结构性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难题,探索名优教师、专业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的共同成长之道,为众多山区的小规模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可借鉴的青田经验,也为落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现教育“共同富裕”做出浙江示范。
关键词:定制·团扶·共生;山区小规模学校体育;共富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6-0018-05
青田是浙江省26个山区县之一,县内还有18所小规模学校由于地处偏远、学生数少、教师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缺乏等原因,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以下简称兼职体育教师)。这些兼职体育教师极不稳定,能长期兼任的基本是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发展意愿不强的教师。由于兼职体育教师缺乏学科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这些学校的体育课以“放羊”的教学形式为主,学生自己学练,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指导,县学科体育教学质量监测成绩显示小规模学校处于全县后30%的水平;大课间活动内容单一,以跑操或跳绳为主,县级大课间评比中,小规模学校成绩排在县域最后梯队;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偏低,18所学校统计数据显示,及格率60%左右,优良率10%左右;县级各类体育赛事很少见到小规模学校学生身影。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是山区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山区未来的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体育教师作为教育群体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本学科独有的对学生的身心、人格、思维等发展的重任,关系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然而,这些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接受正常的体育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成为制约县域内学校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瓶颈。
一、“定制·团扶·共生”的帮扶模式分析
(一)定制
通过对县域专业体育教师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摸底调查,再对每所学校进行认真仔细的实地了解和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六个一”内容,即“一个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一个大单元教学的微课、每周为所有学生上一节体育课、一个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全员运动会、每学期一次的测试和调查”。
首先为每所学校确定了“特色项目”,考虑到场地条件和学校所在地域的传统,找到该校适合开展的项目。然后围绕特色项目制定体育课、大课间、校内比赛的组织形式和学习内容:体育课一方面是要根据学生的人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全校学生一起上、全校分两组、按水平分组和按班级上课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是确定上课的内容,每周两节“县必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结合青田县的实际编制的县域学校体育与健康规定要学习的内容)加一节“特色项目内容”,“大课间”指的是上午的课间操和下午的课后活动,设计了与体育课学习相关的体能加特色项目为活动内容,以所有学生都要参加练习或比赛为组织要求。“校内比赛”主要设计与体育课学习和大课间活动相关的全员运动会。因为学生人数少,全员运动会容易开展,因此要求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有的学校由于以前规模比较大,学生流失以后场地和器材非常宽裕,就可以将大课间与全员运动会结合起来,实现每星期甚至每天都举行全员运动会,如章村乡小、舒桥乡小、巨浦乡小、方山乡校等。最后设计出每学期15~18周的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大课间实施计划、全员运动会的实施方案,以便帮扶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二)团扶
“团扶”就是组团帮扶。首先由县教育局领导牵头组建由教育科、人事科、教研室等科室组成的县级“团扶”组织机构。县级机构负责与相关学校的沟通协调,制定专业体育教师到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的政策处理、“团扶”的效果评价和奖励等制度。其次从县名师和名师工作室中挑选18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组长,将18个组长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意愿挑选并分配到18所学校。依据18所学校的特点再由各位组长挑选县内的6~8位青年教师,组成与18个学校一对一结对的帮扶小组。然后借助省教研员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和资源,通过省级名师指导下的青田县专业体育教师小组与小规模学校结对,形成一个省级名师指导团队与一个青田县专业教师实施帮扶小组共同结对一所小规模学校的组织,建立省级名师团队→山区教师帮扶小组→小规模学校三方“携手共建”的团队帮扶模式。省名师团队定期在线上或线下指导县帮扶小组,提升帮扶小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帮扶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兼职教师也与学生一起学习,让兼职教师逐步获得了基本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共生
“共生”是指各群体在相互接纳、相互碰撞、相互共荣、共同生长中形成一个互利、平衡、发展的整体。本文中的“共生”是以文化认同、价值引领、资源共享作为共生机制,构建共生目标、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的共生路径来实现山区小规模学校学生与兼职体育教师、专业体育教师和名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结串共建,合作共赢,共同成长。其中小规模学校学生和兼职体育教师、青田县专业体育教师帮扶团队、省级名师团队教师等作为不同的群体;文化认同是指各群体对推进小规模学校教育均衡实现共同富裕有相同的认识和愿望;价值引领是大家都是在促进山区教育均衡的驱使和引导下实现自身价值;资源共享是各位教师在共同实践和创新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及资源。
依据共生机制制定了提升各群体教师的专业成长、18所学校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指标和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接近或达到城镇学校学生的共生目标;构建以实施山区小规模学校课程为载体、实施学校个性化的课程计划为策略、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共生模式;创设基于“学、练、赛、评”一致性的教学内容结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转型的线上、线下指导和帮扶实践为共生环境。
二、“定制·团扶·共生”帮扶模式的实施分析
(一)定制帮扶、保障先行
1.县教育局的政策保障
依据“定制·团扶·共生”帮扶模式的内涵和任务,青田县教育局发布了《城乡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携手”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局领导牵头联合县教育局教育科、人事科、会计中心、教研室等科室组建县级帮扶组织机构。教育科负责与相关学校的沟通协调,发布专职体育教师到小规模学校支教的文件和要求,制定支教的效果评价和奖励等制度;人事科负责解决教师支教出行请假等人员流动要求;会计中心落实支教教师出行的生活和车旅补贴;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支教团队的组建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教育局的统筹架构下,各项工作都能顺畅地安排和落实,形成了强大的机制保障。
2.名师团队的专业保障
由浙江省教育厅体育教研员领衔、省级名师为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余立峰名师网络工作室对帮扶活动方案进行定制,保证了帮扶实践的专业性和先进性。
确定实施的时间:帮扶小组与帮扶学校共同确定每周半天时间为帮扶日,帮扶学校在帮扶日当天要安排所有的班级上体育课,帮扶小组长负责按排教师上课的轮流表,由组织机构编制18所学校的帮扶时间和帮扶团队教师轮流总课表。在帮扶日,还需要指导兼职体育教师常规教学的组织方法,技能的练习方法等,其他时间可以采用线上指导。
安排实施的内容:体育课堂教学由于山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数少,大部分学校都要进行“复式”教学,因此帮扶团队还要研究和适应基于分层的小组化组织教学。帮扶小组的教师每周为小规模学校上一天体育课,通过制定相应的单元教学计划和制作符合“课堂教学转型”的每课时教学要领、练习方法、学练标准、评价办法等微课,使得帮扶小组教师和兼职教师依照计划和微课进行课堂教学,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一周至少一堂专业体育课,而且无论是谁上课,学生的学习都是系统和连贯的,逐步实现了学生学习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大课间活动主要是对体育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和拓展,所以活动内容要和体育课学习有密切的关联并体现学校的特色,帮扶小组帮助学校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后,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由于大课间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帮扶小组主要任务是指导兼职教师,保证兼职教师能组织和实施。全员运动会的内容可以选择“县必学内容”、“特色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练习方法的运用和比赛。由于是全校性的活动,因此帮扶小组与学校一起确定时间、内容、形式、评价和奖励办法。
选择实施的方式:“团扶”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帮扶日,可以指导他们常规教学的组织方法,技能的练习方法等,其他时间可以采用线上指导。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主要采用线下教学和活动的方式。
3.专业期刊的推广保障
《体育教学》是面向基础教育一线体育教师的杂志,其在中国学校体育中体现出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使得杂志在全国的体育教师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2024年《体育教学》杂志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名师工作室帮扶活动,“定制·团扶·共生:推进山区小规模学校体育‘共富”的实践成为《体育教学》杂志全国体育教师发展促进计划第一批的项目之一,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二)组团帮扶、专业引领
1.县级名师团队试点帮扶
2021年9月,青田县体育与健康学科名师工作室以与5所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为载体,以“服务学生、帮助他人、成就自己”为策略的名师成长实践,将工作室15位教师分成5组,组内教师轮流在没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小规模学校进行每周一次、为期一年、内容为给所在学校的学生每周上一天体育与健康课、完善大课间、社团及课后服务的活动和比赛、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运动会、指导兼职体育教师实施学校课程等有关体育教师内生发展的实践。通过研究,基本实现了基于学校特点的个性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生享受到来自体育名师的教学,技能和体能明显增强。特别是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被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期盼的眼神所感染,兼职教师也因为看到自己学生的变化而找到自身价值,自我发展的意愿也得到提升,实践研究初显成效。
2.县域专业教师组团帮扶
《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的不断推进,也是对县级名师团队试点成果的推广,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决定让更多的专职体育教师与所有的小规模学校结对成长,期望更多的体育教师在这些学校中通过完成各项教学和指导任务,也能像县级名师们一样提升自身发展的意识和专业水平,兼职体育教师也能掌握基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技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让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优质均衡的体育教育。因此,在2023年2月开始通过盘活教师资源,将全县的专职体育教师进行统筹安排,组成18个小团队,根据18个学校的授课总课表,统一调配到1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让这些学校的学生享受均衡教育的同时,提升专业教师以及山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兼职教师的内生动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县域专业教师组团进行长期、多维的帮扶破解制约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探索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模式。
3.省级名师团队携手帮扶
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一方面原来为小规模学校定制的县域必学内容由于课时少,内容分散等原因需要构建符合大单元学习要求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是落实“教学内容结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课堂教学转型的要求,因此,县域专业体育教师帮扶团队不仅需要提升对大概念的理解,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实现小规模学校体育优质均衡的发展。而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则需要更多的专业素养突出的教师来指导方能有效实施。
浙江省余立峰网络名师工作室是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以省级名师带领省内骨干教师,通过引领、指导、辐射到全省的学科团队,工作室中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团队成员。2023年9月在《体育教学》杂志社的组织下,浙江省余立峰名师网络工作室启动帮扶青田县乡村学校,以一个学科带头人团队指导一个青田县的专业体育教师帮扶小组,共同帮扶一所小规模学校来推进青田县小规模学校体育教育“共富”和名师成长。通过两个多月的线上指导和准备,于2023年12月21日-23日,工作室16个学科带头人团队线下送教到16所小规模学校,每个团队在每所学校进行现场教学的同时,与学校、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通过实地教学和沟通,加深了对小规模学校现状和需求的了解,也为今后进行持续的常态化帮扶创造了条件。
通过省级名师团队的帮扶,促进小规模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让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全省各地的名师的指导下,提升了青田专业体育教师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效果,促进了青田县专业体育教师队伍的成长,使得青田县的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教师的差距。
(三)评价引导、共生成长
1.学生的学习评价
每学期安排一次对小规模学校学生的调查和测试,通过对调查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引导和监督研究活动重视课程方案的实施、学生的学习,使得帮扶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实施。
2.兼职教师的发展评价
通过定期举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和比赛,一方面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让兼职体育教师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他们工作的成果,从而找到自身的价值,提升他们的内生发展能力。
3.专业教师成长的评价
对青田县专业体育教师的评价主要以他们在这些学校中完成各项教学和指导任务为内容,包括小规模学校体育方案实施,促进学生的学习、指导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等方面,目的是在全省各地的名师的指导下,青田县的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教师的差距。
以小规模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兼职体育教师的培养来对青田县专业体育教师的帮扶进行考核与评价;以青田县专业体育教师帮扶工作的效果、专业成长情况来对省名师团队指导工作进行评价,使得评价主体相互关联,相互协同,形成环环相扣的“共生”责任链。
三、“定制·团扶·共生”帮扶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学习提质增效明显
一年来的数据显示,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质量监测成绩小规模学校已达到全县的平均水平,2所学校甚至进入了第一梯队。丰富且有成效的大课间在县级评比中3所学校获得了县一等奖。体质健康及格率提高到了90%,优良率提高至25%。有10校次以上的学校获得了县里体育竞赛的前六名。学生的身体更棒了、学习更有效了、技能掌握更快了。表1是实施前后18所学校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四个项目的测试成绩,从比较的结果来看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享受到来自体育名师的教学,技能和体能明显增强。
(二)“学、练、赛”一致性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聚焦“教会、勤学、常赛”的新要求,帮扶小组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对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课后服务、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体育竞赛等进行全面课程规划,引导小规模学校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学校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8所学校全部开展了特色项目的教学,并且所有的学校都把特色项目融入了学校的大课间进行练习,每学年都开展了全员运动会和特色项目运动会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学”、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中“练”、运动会和活动中展示或“比赛”,初步构建了新理念下“学、练、赛”一致性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素养提升做了系统全面的实施方案,为学校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课程体系的支持。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一校一品”初具特色
帮扶团队紧紧抓住学校特色这一载体,在他们的设计和实施下,各小规模学校的体育运动特色逐渐彰显。18所学校全部都有特色项目教学,其中足球项目3所、篮球项目4所、鱼灯项目2所、羽毛球项目2所、花式跳绳项目3所、健美操项目1所、滑雪项目1所、竹竿舞项目1所、武术项目1所。学校在特色项目的活动中变得更有活力和辨识度,学生们在学习展示特色项目中更加自信、更加活泼。
(四)实施后省名师团队教师、专业体育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分析
省名师团队教师的专业成长: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的应用值从2022学年的916.61分,到2024年5月的总应用值2289.30分,帮扶前后增加了1372.69分。教师发表的乡村学校体育课程文章31篇,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文章110篇,乡村学校体育特色的文章20篇,有关帮扶与送教活动体会文章302篇。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学习更积极,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更多,成果也越多。另外,通过省名师团队在帮扶活动前后对教师职业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等维度的比较分析中知道,名师团队的教师在职业及自身的价值体现上有明显进步,说明教师们通过帮扶活动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青田县专业体育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表2是实施前后教师专业成长9个维度的调查数据,经检验有显著差异,说明实施后教师专业成长明显。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基于学校特点的个性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学的理念和能力;兼职教师因为看到自己学生的变化而找到自身价值,增强了内生发展的动力,他们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意愿也得到提升。表3是实施前后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各级各类荣誉数量增加明显。主要原因是:通过价值观的引领使山区体育教师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政策倾斜和宣传引导,让教师感受到促进家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成为不断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四、结论
1.“定制、团扶、共生”帮扶模式是推进山区小规模学校体育“共富”的有效和可持续帮扶模式,其为探索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青田样式”,也是为落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现教育“共同富裕”做出的浙江示范。
2.“定制、团扶、共生”帮扶模式是破解山区小规模学校因教师结构性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的特色模式。其基于山区特点,探索优质资源辐射山区县,推动山区教师专业的成长,提高了小规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能力。
3.“定制、团扶、共生”帮扶模式是名优教师、专业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通过省名师工作室指导下县域18个帮扶团队分别与18所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使小规模学校学生与兼职体育教师、专业体育教师和名师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结串共建、共同成长。